【我的脫貧故事】房縣這個“女漢子”靠山致富,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致富的路子……

房縣青峰鎮西山村,層巒疊嶂,林木蒼翠,在這裡住著一戶人家。室內衛生潔淨,傢俱擺放整齊,儼然一個幸福的家庭。誰能想到,這個曾經的貧困戶,如今會發生如此巨大變化,成為西山村脫貧致富的典範,她就是丁均宏。初中文化的丁均宏憑著滿腔激情和自學,不但成就了自己的菸葉致富夢,還帶動了村裡其他群眾脫貧致富。

丁均宏今年54歲,曾經一家人也過得非常幸福。2010年,丈夫代新運突發心臟病,由於搶救及時,命是保住了,但從此不能再幹重活。一個本來就不太富裕的家庭,突然債臺高築,成了村裡重點貧困戶。丁均宏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生活中既要負擔孩子上學的學費、照看生病的丈夫,又要照顧86歲的老人,還要種地做家務,生活苦不堪言。

面對困境,丁均宏暗地心想:既然選擇了這個家,就要讓這個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最開始,她覺得自已在農村長大,搞養殖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就餵養了10頭豬、200多隻土雞。

原來想通過養殖增收,沒想到,養殖之路並不平坦。由於管理經驗不足,疾病預防不及時,當年,豬病死了3頭、土雞死了近一半,這讓丁均宏很心痛。

出師未捷,這讓丁均宏清醒地認識到,發展致富光靠有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選擇合適的產業並掌握技術。

幫扶幹部和村“兩委”瞭解到丁均宏家的情況也是非常著急,為了幫助她早日脫貧,積極向她宣傳種植菸葉的好處,鼓勵她發展菸葉種植。

丁均宏瞭解後覺得種煙不僅“短平快”,政府和煙站還提供資金扶持、技術支持,並且村裡由於外出打工人較多,有很多閒置的土地也可以租過來種植菸葉,種植菸葉脫貧致富一定能行。

起壟、開溝、施肥、覆膜……丁均宏搶抓農時,忙著春耕備耕,為新一年的增產增收播撒希望的種子,蓄力發展菸葉產業,種植菸葉20餘畝。“政府真心實意幫助貧困戶脫貧,我們不能錯過良機。”丁均宏幹勁滿滿。

駐村幫扶幹部和村“兩委”對丁均宏的舉動非常贊成,除了從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外,還積極協調鎮煙站技術人員定期指導。關於菸葉育苗、種植、管理等方面不懂的,丁均宏都會一一向煙站技術人員請教,或借書查閱。

“近期降雨量大,菸葉長勢喜人,煙站的技術人員時刻掌握當前情況,叮囑我要抗病蟲害、除草作業,提高菸葉成活率,儘量把菸葉的產量提高起來,為後期菸葉的豐收打下基礎。”筆者見到丁均宏的時候,她正在煙地裡除草。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丁均宏種植的菸葉長勢越來越好,取得大豐收,20畝菸葉,每畝菸葉的效益在3500元左右,扣除各種支出,為全家創造經濟收入5萬多元。

“村裡還為丁均宏安排公益性崗位,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是清潔衛生,一個月1000元,每天工作兩個多小時,做完以後還可以回去照顧家裡,管理一下煙地。”西山村黨支部書記高明學介紹說。

丁均宏在種植菸葉和做公益性崗位的同時,還利用門口的庭院餵養了3頭豬、20多隻土雞,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翻開貧困戶丁均宏家收入登記表,各項收入數據非常清楚:有國家發放的低保金、有村級發放的公益性崗位工資、有自己的產業收入和就業收入,一年收入合計7萬多元。老伴代新運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所得,我既要感謝黨和政府,更要感謝我的好老婆……”說著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種植菸葉,雖然辛苦,但比種植其他作物賺錢,菸葉種植的成功,也讓丁均宏懂得了思考。她認為,“菸葉在市場上需求量高,西山村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所產菸葉質量好,農戶在種植菸葉的同時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丁均宏認真分析當前的市場需求,結合當地實際,鼓勵周邊群眾一起種植菸葉。在她的帶動下,西山村有5戶基礎較好的貧困戶也跟著種植菸葉,其中2戶還成了菸葉種植大戶。菸葉種植帶富計劃成功推動了西山村的經濟發展,家家戶戶都發展菸葉種植,今年全村菸葉種植面積約300餘畝,現在西山村的菸葉產業逐步走向欣欣向榮的局面。

如今,學習掌握菸葉技術已成為丁均宏發展致富的法寶。目前,丁均宏已掌握了菸葉種植的育苗、施肥、管理、採收等技術,她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中,把自己慢慢從一個菸葉種植的“楞頭青”打磨成了一個菸葉種植的“土專家”。

丁均宏說:“當了貧困戶並不可怕,怕的是畏縮不前和等靠思想,只要定下目標選好產業,勤勞苦幹,一樣也可以脫貧致富。去年我種煙20畝,今年擴大規模增加到了30畝。”正是憑著這麼一股拼勁和樂於助人的熱情,丁均宏這個“女漢子”靠山吃山,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致富的路子。

來源 | 房縣融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