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堂自帶餐具成新“食”尚

一個自帶分格的玻璃飯盒,一對“顏值頗高”的雙色不鏽鋼材質的筷子和勺子,再加上一小瓶清潔劑和一塊海綿,共同構成了高淳馬女士在單位食堂就餐的“隨身包”。

記者採訪發現,伴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單位食堂就餐出現了新變化,自帶餐具健康環保又衛生,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昨天中午,高淳區鎮興路上的一家單位食堂內,午餐時間,馬女士拿出自帶的兩個玻璃飯盒,往大的裡面打好菜,扣好,又在小玻璃飯盒裡裝上米飯,隨後帶回辦公室就餐。疫情期間,馬女士的單位食堂與南京許多團膳食堂一樣,先是提供套餐盒飯,後來才逐漸開放堂食用餐,但同時要求用餐者錯時錯峰、不得交談,鼓勵自帶餐具。“我認為自帶餐具是非常好的飲食習慣,健康衛生,相比使用一次性餐具環保許多。”馬女士告訴記者。

馬女士還分享了自己挑選自帶餐具的標準——玻璃材質的,最好有分隔,“顏值”高就更好了。餐盒是玻璃材質的,既保溫又方便清洗,筷子和勺子都是不鏽鋼的。另外,結合單位平時供餐的菜色,馬女士特地挑選了有3格分隔的餐盒,每頓都葷素搭配,菜量固定又不會串味。

疫情期間,為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相關部門建議以“最少接觸、最小交叉”為原則,推行設置公筷、自帶餐具、選餐打包等方式,合理推行分餐、分食制度。記者瞭解到,這些建議既得到眾多用餐者的支持,也得到大批食堂負責人的歡迎。

南汽大食堂位於鼓樓區南昌路,已經開辦近20年,原本服務的是南汽集團職工,後來又面向附近居民、寫字樓供餐,每餐服務約五六百人。食堂負責人佟來豔告訴記者,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食堂目前只開午餐,每天11點開餐後就有附近居民陸續帶著餐具前來打包。

記者採訪中,不少受訪者表示:“知道自帶餐具就餐比較好,但清洗比較麻煩。”對此,堅持自帶餐具的馬女士有自己的看法。她告訴記者,每天在單位吃完午飯,如果有剩,她會將垃圾倒入辦公樓內的廚餘垃圾桶,再將餐具清洗乾淨,用海綿擦乾,放在辦公桌裡留著第二天再用,“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肯定要付出勞動,貴在堅持。”

南京餐飲商會會長沈加華表示,在單位就餐、訂購外賣快餐和家人朋友結伴外出遊玩時自帶餐具,既可以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又能防止不清潔的一次性筷子傳染疾病。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源源 翟羽 王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