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導則,7種譯文! 《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多語版譯文發佈

為倡導健康、綠色、文明的用餐新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4月8日,寧波市文明辦、寧波市商務局聯合發佈了《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

與此同時,由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多語種翻譯師生志願服務團隊對照翻譯的英語、日語、韓語、德育、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法語等7種語言譯文被寧波市文明辦採納,將陸續向全市各類餐飲機構、企事業單位印發。這是繼協助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完成寧波市疫情防控“十二條”措施多語種翻譯工作之後,該校國際學院多語種翻譯師生志願服務團隊再次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甬城抗擊疫情工作。

1本導則,7種譯文! 《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多語版譯文發佈

與翻譯寧波市疫情“防控十二條”不同的是,這次翻譯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是該校國際學院多語種翻譯師生志願服務團隊的自發行為。當公筷公勺使用導則一出臺,國際學院立即行動,召集了分院師生商討導則翻譯的事宜。一呼百應,十幾位多語種師生組成的翻譯團隊僅僅用了2天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寧波市公筷公勺導則7種語言的譯本翻譯和校對工作。

“有了上次防控‘十二條’措施翻譯的經驗,這次‘導則’的翻譯順利了很多。為了助力甬城抗疫,讓在甬的外籍人士更好地瞭解公筷公勺的配備、使用等要求和細則,發揮我們團隊的語言優勢,在寧波市防控境外輸入疫情、倡導文明就餐新風工作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很有意義!”國際學院韓語專業負責人崔仙月說。

參與“導則”阿拉伯語和法語翻譯工作的留學生沙第、安妮和王子等三位同學,接到任務後,利用午休時間,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藉助在寧職院所學的中文知識,熟練地將漢語翻譯成母語,很快地完成了阿拉伯語和法語的譯本。

1本導則,7種譯文! 《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多語版譯文發佈

來自貝寧的安妮同學說:“我很榮幸能加入到國際學院翻譯師生志願團隊。在提升自身漢語水平的同時,能為政府抗擊疫情工作貢獻來自留學生群體的一份綿薄之力,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來中國的一年多時間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政府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工作中的作為和擔當。非常感謝學校和寧波市政府對外籍人士的關懷和照顧。抗擊疫情的路上,我們一起同行。”

“發揮多語種專業優勢,服務地方,助力政府疫情防控,倡導文明就餐新風尚,是我們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能被寧波市文明辦迅速地採納並推廣,是對我們師生團隊志願服務工作的認可!我們國際學院全體‘外語人’將繼續發揮多語種專業優勢,勇擔使命和責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斷貢獻寧職外語人的智慧和力量。”國際學院董鴻安院長說。記者 李臻 通訊員 陳之順 吳安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