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的楚國貴族墓,學者推斷此墓主人是楚國中興之主楚昭王

青山墓群位於湖北枝江問安鎮,緊鄰季家湖楚城,面積十五平方公里,分佈有24處大型墓冢和密集的楚墓群,據發掘的文字記載及考古資料考證為東周時期楚國貴族陵園。近來出土青銅器、兵器、車馬器及絲綢等文物,現為湖北省重點文物單位。該墓群與當陽市、江陵縣、草埠湖農場接壤。東臨季家湖楚城址,與楚郢都紀南城隔河相望。分佈在問安鎮的大竹園、革新、英雄、龔家坪、新建等5個自然村。

湖北枝江的楚國貴族墓,學者推斷此墓主人是楚國中興之主楚昭王

該墓群與當陽市、江陵縣、草埠湖農場接壤。東臨季家湖楚城址,與楚郢都紀南城隔河相望。經文物工作者調查統計,有大型封土堆的冢子24座,其間還有規律地分佈著一些小型冢子包,至於無封土堆的冢子就無法估算了。

墓群分為四大墓區。第一墓區以袁碼頭大型冢子為中心,該墓封土堆高5米多,底部直徑50多米;第二墓區以大竹園村的謝家冢子為中心,該墓封土堆高達8米多,底部直徑80多米,氣勢浩大,站在該墓的頂部四面觀望,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不愧為宜昌市區內的墓葬之首;第三墓區以范家冢子為中心,該墓封土堆高5米多,底部直徑50多米;第四墓區以鯉魚冢子為中心,其封土堆高達5米,底部直長60多米。這四個中心冢子周圍都有規律地排列著無數大小不一的陪葬墓。

經勘探鑑定,該墓群為楚國貴族墓,封土堆均為白粘土,而本地土質只是黃泥,顯見為外運而來,其工程之浩大,由此可見一斑。考古工作者曾在墓區內徵集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貴族才能享用的銅鼎、銅及銅車馬器。同治五年《枝江縣誌》也有如此記載:“楚昭王墓在西北當陽接界處。”已出土的文物及史料記載表明,青山古墓群系楚國貴族陵寢。

規模宏大的青山古墓群,跨越東周時期幾百年歷史,墓葬形式保存完整,既是當時楚國社會的歷史寫照,也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縮影的一部分。  

青山古墓群也是楚墓群中歷史記載最早的。隋唐書法家虞世南主編的《北堂書鈔》引用南朝《荊州地理記》的記載:“枝江縣崗上有一墳如傘蓋形,前鹵簿小冢二百餘相承,雲楚王也。”史書記載與現代考古調查資料是吻合的。青山古墓群的謝家冢,面積近7000平方米,封土用灰白色粉狀土堆築,高10米,像倒過來的木鬥,底部南北長達81米,東西寬度有79米。青山古墓群封土堆,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反映出墓主人身份非同尋常。唐代李善注引《荊州圖記》曰“當陽東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樓則見,所謂昭丘。”因此,有的學者推斷此墓主人可能是楚昭王。宋代王象之的《輿地紀勝》記載,枝江北部地區有楚穆王冢和楚昭王冢。在沒有進行科學發掘之前,專家根據它的規模,推斷謝家冢的墓主至少是一位楚國高等貴族。

楚昭王(約前523年―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文圖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