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700億中國大單、CEO將離職,諾基亞怎麼了?

中國加碼新基建,5G是重頭戲,但熱鬧是他們的,諾基亞什麼都沒有。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nfoQ”(ID:infoqchina),作者羅燕珊 蔡芳芳,36氪經授權發佈。

中國加碼新基建,5G 是重頭戲,但熱鬧是他們的,諾基亞什麼都沒有。

近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繼公佈 2020 年 5G SA(獨立組網)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集採招標結果,令人訝異的是,這一輪競標下來,通信老兵諾基亞竟一無所獲。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 5G 市場之一,並且當前中國 5G 發展已駛入快車道,在這樣的背景下,諾基亞卻“意外”缺席關鍵的第一波 5G 基站建設環節,實在耐人尋味。目前主流觀點分析認為,諾基亞是因技術 / 產品落後於其它設備商而慘遭淘汰,但從某種程度上說,諾基亞的出局也是它帶著無奈主動做出的選擇。

接連出局,一標未得

“毋庸置疑,5G 對任何廠家都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接受並尊重中國移動的決定,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服務中國移動,中國移動是我們全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的策略不變。”——馬博策,上海諾基亞貝爾 CEO

“我們已得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宣佈了 2020 年 5G 無線網主設備集採結果,我們尊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決定。”——上海諾基亞貝爾,《關於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 2020 年 5G 無線網主設備集採結果公告的聲明》

在相繼丟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 5G 基站訂單後,諾基亞兩次落寞表態尊重這三家運營商的決定。

丟掉700億中國大單、CEO將離職,諾基亞怎麼了?

諾基亞在中國通信領域的存在感將越來越低、其中國市場業務將大幅縮水,已經成為無法忽視的事實。

2020 年,5G 是三大運營商共同的業務發展重心。據年報披露,2020 年中國移動預計為 5G 投入 1000 億元,力爭 2020 年底 5G 基站規模累計達 30 萬個,並實現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 5G 商用。

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的 5G 資本開支預計將分別達到 350 億元和 453 億元,雙方將力爭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共建共享 25 萬個 5G 基站的計劃,併力爭在全年實現 30 萬個 5G 基站的目標。總的來看,三大運營商 2020 年在 5G 上的資本開支將達到 1803 億元,同比增長逾 3 倍,5G 基站總數將超過 60 萬個

回到這次的三大運營商 5G 無線主設備集採招標,共涉及 5G 基站 52 萬個,其中中國移動 5G 二期新建 + 擴容部分共需採購 5G 基站超 27 萬個,電信與聯通採用聯合組網的方式共需採購 5G 基站 25 萬個。最終中標者為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和中國信科(大唐移動),業內預計華為和中興兩家份額超過 8 成。

4 月 23 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截至 3 月底,全國已經建成 5G 基站 19.8 萬個,5G 套餐用戶 5000 多萬。工信部要求企業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搶抓工期,集中資源力量加快 5G 網絡的建設。在中國 5G 建設如火如荼之時,諾基亞的“出局”尤其惹人注目。

被淘汰還是主動放棄?

關於諾基亞此番出局的原因,網絡上有諸多討論,其中“諾基亞 5G 研發和產品進度落後於友商”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研發跟不上,沒有我們拼以及投入不堅決。”有運營商人士對諾基亞未中標一事如此評價。

有行業分析師向 InfoQ 指出,諾基亞在獨立組網(SA)佈局上相對比較滯後是其落後的主要原因。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諾基亞貝爾高層否認了不夠重視獨立組網的說法:全球都在向獨立組網方向發展,這是大趨勢,不是諾基亞產品慢人一步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 5G 組網頻譜寬,相應的要求設備發射功率大,而全球只有中國需要這麼大的發射功率,導致中國的 5G 基站設備和全球的設備要求不一樣,加之中國要求 5G 設備建設在第三季度完工,這個時間諾基亞趕不及。

有諾基亞內部人士向 InfoQ 進一步解釋稱,“因為今年中國要重點發展 5G,所以它目前是在加速發展的。但一般來說,像 5G 這樣重大的技術變革需要有一個週期。像我們以往在設計的時候,首先會有實驗室的驗證測試、外廠一期驗證測試、二期驗證測試的過程,然後再到大規模佈網。今年 5G 部署突然加速,其實對各大設備商,包括諾基亞都是很大的技術挑戰,因為它要求產品和系統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準備好。”

但該人士直言,近幾年諾基亞在研發投入、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度確實是不夠的,這背後和諾基亞近幾年的經歷不無關係。

“由於諾基亞之前在 5G 路線上走了些彎路,導致產品比別人‘慢了’,一慢的話就要追,但在已經處於困境的情況下,需要專注某些市場去追,而諾基亞選擇了高利潤市場。中國市場雖然發貨量比較大,但因為競爭激烈,一直以來利潤率都不高。不只是諾基亞,包括愛立信也一樣,我們在中國市場即使有大批量發貨,也未必能賺到錢,很多時候可能反而還虧錢。”

“為了支持利潤率更高的其它市場,某種程度上也是有意識地降低了對中國市場的支持。”該諾基亞人士表示。

所謂 5G 技術路線上走的“彎路”,主要指的是諾基亞初期在基站架構上選擇了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方案,但 FPGA 成本比較高,導致發貨明顯受限。

對此,諾基亞在去年發佈三季度財報的時候宣佈“調轉船頭”,決定使用 SoC 來替代 FPGA 開發 5G 芯片組。諾基亞全球移動網絡營銷負責人 Sandro Tavares 表示,此前諾基亞之所以選擇 FPGA,是因為它具有通過固件進行編程的靈活性,但同時 FPGA 推高了 5G 網絡設備的單價,並且耗電量也比使用 SoC 的設備要高。

除了技術路線選擇失誤,有分析師認為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 - 朗訊後並沒有完成對後者的完全掌控,也影響到其 5G 芯片的研發速度。

諾基亞在中國還有機會嗎?

就在剛剛過去的 4 月 30 日,諾基亞發佈了 2020 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諾基亞營收為 49.13 億歐元,同比下滑 2%;淨虧損 1.17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收窄。第一季度疫情對公司營收產生了約 2 億歐元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其大中華區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29%。諾基亞 CEO Rajeev Suri 表示:“我們仍然希望未來在中國扮演重要角色,最近我們也取得了一些勝利。”

Rajeev Suri 稱,諾基亞貝爾與華為、中興一起獲得了中國聯通 5G 核心網訂單,並表示諾基亞是中國聯通唯一的 5G 核心網國外供應商,佔聯通 5G 核心網約 10% 的份額,在虛擬化 IMS 的份額大約為 17%。

同時,Rajeev Suri 表示,在 5G 基站設備市場中,中國佔全球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但從收入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那麼重要。“中期來看,這部分利潤份額在全球市場裡可以忽略不計。”財報會議上,Suri 強調了諾基亞當前更追求產品的通用性、經濟性而不是針對特定市場做本地化定製的策略。

簡而言之,儘管沒有中標中國 5G 基站訂單,但利潤才是諾基亞當前更在意的。InfoQ 瞭解到,諾基亞設備在 4G 時代的表現就遠不如華為、中興的設備。“諾基亞的功能,包括和其他廠家的互聯互通做得並不好,它的設備經常會出一些奇怪的問題,而且操作頁面直到現在還都是全英文,像命令行的感覺,對於中國的工程師不是特別友好。相比之下,中國的設備廠商會有更多的功能和優化。”有運營商工程師如此反饋。

雖然 Suri 還表示,諾基亞並非完全沒有希望重返中國 5G 無線市場,但事實是,錯過這次的招標,後續想要再參與就很難了。也就是說,

諾基亞基本無緣中國 5G 無線接入網市場了。

“運營商第一批就放棄了它(諾基亞),第二批很難再把它納入進來了,畢竟還有其它三家。”通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向 InfoQ 表示,通信標準現在就一個,以前是幾個標準,大家還有比較多的機會,而現在是一個通信標準有幾家在爭,甚至還有像大唐這樣比較小規模的廠商,因此給諾基亞的機會是越來越小了。

上述運營商工程師也認為,“看基站這塊,諾基亞基本是被擠出去了。”

該工程師對 InfoQ 表示,延續性在通信行業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各個國家 / 地區選擇下一代通信產品和設備時都會沿用上一代產品的品牌,在後期的新建或者擴容時也會盡量選擇同一個廠家的設備,一般來說都不會換新品牌,替換品牌通常是一個很艱難甚至是逼不得已才會做的決定。

“運營商也一樣。現在移動、聯通、電信招的 2020 年 5G 無線設備標是個大標,是想把所有地級市的 5G 基站都建起來,讓主城區實現 5G 網絡的連續覆蓋。如果我現在用的是華為的設備,後續我又建了諾基亞的設備,這網絡基本就廢了,所以肯定不能這麼幹。除非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背後有一些非技術原因,要不然不會有任何的運營商選擇這麼做。”

風雨飄搖

在中國,諾基亞再無往日輝煌。但在國際市場,諾基亞目前仍稱得上收穫頗豐。截至 4 月 30 日,諾基亞已經在全球簽署了 70 份 5G 商業合同,排在華為和愛立信後面。

雖然如此,諾基亞的處境依然不太樂觀。自 2019 年 3 月以來,諾基亞股價已下跌 46%,由於技術路線選擇出現失誤,公司業務虧損嚴重,甚至一度宣佈暫停派息,以投資 5G。

3 月初,諾基亞宣佈現任 CEO Rajeev Suri 將於 8 月 31 日卸任,他的職務將由原芬蘭能源公司 Fortum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Pekka Lundmark 接任。Suri 稱“在諾基亞工作了 25 年後,想去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丟掉700億中國大單、CEO將離職,諾基亞怎麼了?

就在上述人事變動消息宣佈的幾天前,彭博社曾報道稱,在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下,諾基亞正在探索一系列戰略選擇,包括在可能的合併交易中出售部分業務資產。

對於 Pekka Lundmark,諾基亞董事會寄予厚望,表示他將可以“持續提供強勁的股東回報,重塑公司戰略”。

招商證券此前研報指出,設備商之間的競爭其實是技術能力、交付能力、產品能力的全方位競爭,想要維持 4G 時代的光輝,諾基亞仍需在 5G 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

集邦諮詢研究總監謝雨珊表示,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三星、中興等設備商當前都在積極推出端對端(end-to-end)解決方案搶攻市場,並持續提升網絡功能與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