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家鄉漲了嗎?

近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0年3月31日),我們先來一起看看各地區的具體數據:

2020年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家鄉漲了嗎?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的不同行政區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到,截至3月底,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6省份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其中,上海市月最低工資標準2480元為全國最高,北京市、深圳市緊隨其後。

1、為何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會呈現較大差異?

以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舉例,上海市要比安徽省高出930元。

為何不同地區之間最低工資標準及漲幅存在明顯差異?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是在綜合考慮各地城鎮居民最低收入群體人均消費支出、人均食品支出、恩格爾係數、贍養係數、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等指標數據,結合近年來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而確定的。

由於各地物價水平、收入水平有較大差別,所以最低工資標準差異也會較大。

2、調整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的意義是什麼?

據統計,全國大部分省、區、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平均間隔為2年至3年。也就是說,每隔兩到三年,各地區就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利於穩定就業崗位,有利於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利於保護低收入者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對增加職工收入,特別是對提高低收入職工(清潔工、鐘點工、服務員等基層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將起到直接拉動作用。

此外,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後,各地區的職工個人繳納社保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社會救濟金和失業保險金標準等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這與每名職工的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

寫在最後

廣大勞動者和失業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維護自身權益。對於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行為,可通過工會或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維護自身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