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讀聖經

早上07:20,小楊準時出門,以便在七點半前趕上地鐵。他喜歡早一點出門,這樣地鐵裡不會太擠,他可以在一個多小時的地鐵旅程中看看小說或者新聞——這一切都在他的手機上完成。

車廂連接處隨著列車行進而晃動,小楊倚在扶手旁看手機,時而也觀察一下四周。

左邊是幾個穿著校服的少年圍成一圈,像是某種神秘組織舉行儀式。“又是最近風頭正猛的XX遊戲吧?”小楊暗自想到。

右邊一位大叔正在快手和抖音之間切換。“也許大叔們都不懂得怎麼用耳機吧?”小楊對於手機外放的差勁音效和擾人的噪音頗有意見,但也不想生事,只在心裡嘀咕。

對面的女生也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平板電腦,戴著覆蓋式耳機的她完全沉浸在電視劇裡,不住地痴笑。“但願她不會錯過自己要下的站。”小楊突然想到自己也是吃過虧的“過來人”。

人們低頭看著手機進車廂,用半隻耳朵聽著報站的廣播,又低頭盯著屏幕出去。小楊不禁覺得無趣,於是拿出耳塞連上手機,沉浸到音樂世界裡去了。

這就是今日的城市特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交際手段的多元化反而變得更遠了。昔日各國文化的差異正在逐漸消失,這點在“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碎片時間就是指日常工作、學習之餘的閒散的,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上班途中,午休時刻,又或者是下一個工作前的等待時間。這些時間裡,很多人都用手機來閱讀,或玩遊戲等。

快手和抖音這一類的短視頻軟件,在新興的快餐文化浪潮裡異軍崛起。雖然這些軟件都標榜著“年輕活力”和“有趣”,實際上大多隻是在填塞空虛無聊的碎片時間。當大量不健康的內容湧入後,網站空間開始充斥著巨量的惡俗趣味,卻仍有不少人沉溺其中。人們一遍遍地刷新觀看,重複地接收著這些無意義的信息,並沒有讓生活過得更加有趣,反而是徒增了空虛感。這些資訊實在過於扭曲,以至於政府有關部門近日也出重拳整治了。

以上的現象留給我們基督徒一個思考:既然碎片時間無可避免地出現,我們該如何面對和利用?

如今的信息是海量而瞬時的。手機作為最主要的接收媒介,小小的屏幕背後,是一張交織的隱形網,連接著浩如星海的信息量。除此以外,各種廣告雖然一閃即逝,依然在潛意識裡會留下痕跡。我們無論走在任何地方,這些碎片信息都排山倒海地進入腦海,匯成了泥石流,將我們應該關心的核心問題掩蓋起來。

如果能善用這些碎片時間,在大量的信息衝擊中保持清醒,基督徒的屬靈生命必然有所長進。

在碎片時間中操練讀經或靈脩,雖然每次的時間短暫,卻能在點滴堅持中得到飛躍。有人做了這麼一個統計:

這個統計說明: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恆就有量級的飛躍。如果每天都稍作退縮的話,就掉進了惡性循環當中,虧損將越來越大。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13:12)

據統計,正常成年人的母語平均閱讀速度為24000-40000字/小時。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取30000字/小時。如果地鐵上能用半小時讀聖經,上下班總計一小時,按一年約250個法定工作日來計算,總計可以讀8遍和合本聖經。當然讀聖經不同於一般閱讀,還需要默想,就算按照一般信徒每天讀四章來計算,一年至少可以完整的讀一遍聖經。

這只是個粗略的算法,多少基督徒可能一年裡都沒有完整讀完過一次聖經。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堅持讀經,屬靈生命必定得到滋養。

所以,這是我作為基督教的教徒生活體驗。

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讀聖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