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買房時看到網上個個樓盤都說自己好,到售樓部被樣板間黑科技亮瞎眼,被置業顧問說的每個盤都想買,資料收集了一大堆,專業術語灌了一腦袋,但就像患了選擇猶豫症遲遲下不了手。

現在房票珍貴,入手一定要謹慎。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選房會掉入的誤區:

1、 偏移目標

本來預算是買90平米經濟型三房,看著看著被現場忽悠看成150平米大三房。

2、 道聽途說

喜歡聽各種小道消息,“那個房子風水不好,聽說開工時死了人”。

3、 憑感覺下決定

樣板間不錯,售樓部也漂亮,服務也挺好,房子應該不錯就買這個。

選房導航四大風向標

地段、開發商、產品、價格

第一步看地段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一二線城市的選擇範圍已經縮小了,只能選擇有資格購買的區域,具體可以到網上查詢也有相關軟件可以精準查詢。

選擇地段看兩個指標:生活配套和區域發展。

在這個有明確歸屬的區域內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配套成熟的區域。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什麼叫實際情況?

A、 比如我現在已婚準備要小孩,那麼父母要來帶孩子,那周圍需要具備教育、醫療、菜市這些基本的配套,而且必須是成熟的不是規劃當中的。

B、 我現在才開始工作單身狗一個,那我選擇地段時可以有時間等一等周邊尚未成熟的配套。

什麼叫便利的生活配套?

半徑1公里以內,步行可到的學校、醫院、菜市才是配套的剛需是必選項,而娛樂、健身、書店這些屬於可選項。

區域發展看5年內的規劃,並且看區域配套設施規劃節奏和你的家庭發展節奏是否匹配。

第二步 選擇開發商

截止到2019年7月本年度已經有271家房企破產,雖然比起我國9萬多家的房企總量不算什麼,但是在我國是15%的房企供應了85%的市場份額,未來大量的中小房企會面臨倒閉和轉型。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趨於成熟,好產品不少同時產品同質化嚴重,開發商的“學習能力”都很強,所以選擇開發商相當於選擇手機的操作系統,而房子、配套、服務則相當於各種應用APP。因此一個靠譜的開發商也就是穩定的操作系統很重要。

開發商的評價重點:本地的業主口碑,開發實力,本地市場的產品成熟度,經營理念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前兩項都很好印證,重點說下後兩項。

產品成熟度,主要需要警惕第一次進入本地市場和跨行業做開發的公司。一般來說新進入的開發商為打開市場在首個項目的前期銷售上會有很大的優惠空間,但購房者在撿便宜的同時不要忘了甄別清楚產品,因為在實踐中已經出現過很多外來開發商營銷團隊拍腦袋做出的奇葩戶型。

再說開發商的經營理念,雖然現在開發商講的話大家都不怎麼當真,但在賺錢的同時還是有很多開發商真正在做產品研究,所以其經營理念可以作為配套參考因素。比如萬達和龍湖就是不同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購房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第三步 選擇產品

選擇產品時重點看三個指標:房子、配套、服務

選擇房子看什麼?

規劃佈局、戶型,樓層,和配套

選樓盤就是為我們自己選一個小的居住生態環境。看盤時不僅僅只瞭解戶型內部,還需需要從整體看到局部把這個生態環境搞清楚。

規劃佈局決定了這個樓盤的基本的“地理條件”和“氣候”,你要看自己是否喜歡和適應。

戶型樓層決定了你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的座標和領地,內部空間是否夠用和滿足需求,外部鄰里距離是否安全、融洽。

配套、服務決定了生態環境的品質定義了你居住的舒適度。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第四步 談價格

價格是買房時最重要又最尷尬的地方,樓市火爆時購房者沒有定價權,現在限價房一房難求,購房者都爭著媷羊毛,價格又跟市場關係不大。

不過按最近5、6月份的交易量持續下滑的趨勢,下半年到年底可能會是購房者購房議價的好機會。

談價時注意三點

選房分四步,幫你不迷路

A、 小心價格錨定。瞭解區域內在售樓盤的均價及價格走勢,對區域內均價及價格構成有大致瞭解,做到心中有數,對方報價時你會有一個基本參照點以免被帶偏了。

B、 選定自己喜歡的物業後,一定要對問清楚價格構成和價格政策,瞭解成本和優惠。

C、 議價時選定時機掌握優勢,年底、尾盤、滯銷大戶型都是開發商走量比較慢的時機容易以價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