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信札,是古人相互遞問信息的主要載體。它不僅表達了一種個人情感,更是研究時代背景的重要文獻資料,同時也是最具本色的墨跡留存。而其中名家的手札,更是研究其藝術生平和時期風格所能憑藉的第一手材料,這種形式的書寫不加修飾、率性而為,達到一種所謂的“無意佳乃佳”的極高的藝術創作水準,成為了一種獨有的藝術形式和種類。縱觀中國書法史,這種手札信箋留下來很多經典的作品,諸如《平復帖》、《奉橘帖》、《肚痛貼》、《中秋貼》等等,都是古人極其平常的便箋手札,其中的情感的真摯,書寫的隨意,記事的廣繁,行文的別具,都為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我們寶貴的藝術財富,也是我們書法文化傳承和研究的範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傳遞的變化,這種信札形式更加顯得珍貴和難得,故而,近幾年信札成為藏家之重,也屬情理之中了。這此保利秋拍名人字札專場推出了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先生的手札,這些書信從一個側面看出當時他們之間的活動關係,以及其藝術風格流變蹤跡,也反映出他們所處宏觀的時代背景,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和對待朋友的真誠,亦能從中瞭解不同時期的心跡變化,其情也真,其藝也臻。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張大千像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字爰,四川人,是我國近現代傑出的書畫家,被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李喬峰與高劍父合照

李喬峰(1921年——),廣東新會人。振成商學院畢業,因性嗜繪事,幼即從外祖父伍耀、舅氏伍仕焯習寫蘭竹花鳥,後復師事簡琴齋、高劍父、李研山及張大千,迭經名師指授,藝益精進,書擅漢隸、畫宗董巨,出以梅沙彌、石田翁、陳老蓮,尤善畫梅。每橐筆行數里寫生,收藏名跡甚多,以書畫逸志。怡然自得。《民國書畫家匯傳》。 在這一批書信之中,有張大千先生致他的弟子李喬峰先生的共五封。李喬峰,經簡經綸(簡琴齋)先生引薦入大風堂門牆,成為張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其書法善隸書,山水宗董巨,尤善畫梅。而且此人頗有商緣,為香港頗有實力的收藏家,張大千先生的作品在香港的售展覽均由其打理。從大千先生和喬峰的幾封信中,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師生情。在給喬峰的信中,大千先生尊其為仁兄,自署小兄,足見大千先生對其的抬愛。在(LOT13262)信中可見,大千先生囑託,將自己近作託其分贈好友,並將其中荷月比喻友情之純潔,其書此信當是大千先生寫自日本,而其後在致琴齋先生信函中有用日本簡太和的專用信箋。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62 張大千致李喬峰信札一通2頁,附原信封

釋文:

喬峰仁弟足下,頃有近作十二幅,託郎世兄帶港分贈在港諸同學。吾弟與漢翹、悅灼、建同、併為荷花,兄與荷花頗為有得,此數幅當滿意,可借與高伯展覽也,裹綢早經收四川飯店為要。兄,臂益痛,須在日本治療,治療日內或移入東京居住,三月二十日午後寄。

小兄 爰 頓首

同時在其(LOT13264)信函中可以看到大千先生對古代繪畫的鑑賞和研究,同時也兼買賣。大千先生不僅繪畫,而且對於書畫收藏和交流亦頗有心得,且頗有人緣,故而有經濟基礎,更便於其遊學和創作,而這一時期當為大千先生正值盛年之際,信中提到的陳德馨、冠五伯、徐伯郊,皆為大千先生交往甚廣,且是活動於大千之身邊。這幾封信均由日本橫濱寄與香港,且郵封亦保存良好,辭世的大千先生,已遊歷海內外,見聞閱歷均已成熟,其書法已有成熟面目,如風過林櫛,劍出寒峰,在凌絕處呈現靈動,於無聲處聽見風雷,用筆犀利,結字險絕。手札雖小但不乏氣勢。在信的內容中,記錄了大千先生交辦的諸事,他們經手了石溪、八大山人等明清畫坊巨匠之作,而書信的行文,足見大千先生的謙虛和深厚的文辭功底,能在細微之處見精神。在大千先生的書信中,可以看出其行文的嚴謹公正,用詞言簡意深,同時,在問候語中兼及家人,讓人讀來信感親切。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64 張大千致李喬峰信札一通2頁,附原信封

釋文:

喬峰仁兄足下:偶病遂及一月,百事俱疲也,亦久不得。弟(去)殊悒悒也,寄來照片若干種,又敦煌絳色佛幡二幀度高收到,徐伯郊君近返港否?如返來,請冠五伯速約其來看,今又寄上(裱好暫存弟處)五晉夕郎煙江疊嶂卷,石溪山水小幅,均託參泉裝裱。石溪乃前年陳德馨先生寄來者,惜其太殘,不欲收藏,裝成後,仍請冠五伯脫舊價值一千上下。總之由(此畫賣得之款即留弟處,為亞洲製版之用)弟與冠五伯作立,不必來函徵詢。兄意又八大山人題字數種(十四種),石濤(石濤十四種)字數種均待用,函急,收到即託亞洲(墨色要墨要濃)速制寄來為感此款乞。弟設法暫墊如萬,不得已則請高伯挪借函囑,函盼此詢,待安。

小兄 爰 頓首

堂上兩老人前乞代叩 安

又盛早臨二片

以上共三十片盼速制速寄 七月二日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簡經綸像

簡經綸(1888年—1950年),字琴齋,祖籍廣東番禺,出生于越南。曾供職於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創立琴齋書社,從藝者甚多,其上所述李喬峰即為其書社成員,曾長期活動於東南亞與香港等地,與徐悲鴻、李可染、高劍父等交往甚好。

在此批書信中有大千先生致簡經綸數封書信,在信中以尊長身份稱呼,以尊稱道長,即琴齋道長,自稱弟,而在古代稱謂之中,弟即為弟子,與子同輩,為晚輩,大千先生於尊琴齋(簡經綸先生)以師長之身份,足見大千先生對其尊重。一句“固兄愛弟之意而弟期期不以為耳”,彰顯大千先生對琴齋先生的感激之情,(LOT13263)這封信是大千先生自己的專用信箋,此信應為其在四川所寄,而此信當為大千先生早期手書,其書尚未成熟,生動有餘而力顯不足,有軼弱單薄之感。其早期書信時間較久,目前實不多見也,對研究其書風演變有重大的作用。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63 張大千致簡琴齋信札一通2頁

釋文:

琴齋道長兄足下:奉書欣然,知秋齋書尚未展覽也,惟雲披集大千舊作,共得百數十件,一同展覽,固兄愛弟之意而弟期期不以為耳,望回。

寵命,只以近作為限,何如?先印。兄遺物存梅氏兄弟處,梅氏與弟非素識,望兄為道意,他日如有便人(回蜀)即乞。

注:此箋為張大千專用信箋

在致琴齋的一封信中(LOT13273),記錄了他與徐悲鴻先生暢遊桂林陽朔,而此時當為大千先生三十五歲左右,參加旅法“中國近代繪畫展覽”,此為受徐悲鴻之邀。張大千先生在信中並囑其好友照顧徐悲鴻由香港轉到南洋的一切事情,以示感謝徐悲鴻對其的抬愛。這封信尾一句:“今夫人同此,阿清頗學畫否,念念!”也就是阿清很聰明,也學繪畫了沒有,我還對(他)念念不忘。說明大千先生對琴齋的後人的希望。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73 張大千致簡琴齋信札一通2頁

釋文:

琴齋道長兄足下:別後平安入桂,陽朔俱同悲鴻兄暢遊,略盡,明日由築還蜀矣。在港種厚情,天任感激,但銘心版,永識不忘,悲鴻兄得之南陽(洋)道出香港一切情狀託其上逹,專肅即請,吟安。 弟爰頓首

今夫人同此,阿清頗學畫否,念念

技修文,光譜兄諸至好乞代候

另一封致高齋(琴齋)先生的函中(LOT13269),有著名鑑定家上海謝稚柳先生的名字,表明請謝稚柳先生代大千先生懇晤高齋先生,可見此時大千先生在國內藝術界的活躍程度。據《張大千年譜》記載,在大千先生三四十歲之間,他與國內的章太炎、葉恭綽、陳石遺、李印泉等藝術界前輩交往甚多,並加入“正社”,在他三十九歲之際任“第二次全國美展”審查委員,與謝稚柳、於非闇、黃君璧、方介堪往來雁蕩山,當時他的藝術風格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已產生獨到的面貌。在這函書信中,託琴齋先生代為做幾件衣服,並註明為男子西裝毛呢大衣,以琴齋之子的身材為參照,不必太貴,並告知將在成都過年了。其餘數函致琴齋先生的書信中,均為購書、展覽等具體事宜,可見琴齋先生於大千之信任,也見一個長者對大千先生的支持,既是合作,又是友誼。而這些書信的時間跨度不算太長,當是集中一起藏之。其餘幾封偶有缺憾,但不影響整體內容,簡經綸先生在東南亞的活動影響力為張大千作品的推廣和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69 張大千致簡琴齋信札一通3頁

釋文: 琴齋道兄閣下先生兄,表事粗(聚興誠先生兄存美金若干,二家嫂與舍侄心德),弟於三日飛還來都山中已(及三家兄,兄儷誠委託李子靜弟代取如須證明手續)曾暫擬不歸,將於此間度歲,若有懇者(尚望吾兄關照一切),欲乞兄代做男子西裝(藏青呢)大衣一件(略厚之後者為佳),其身材即照令郎為明,為廉兩世兄者,其(廉)價值約。

可港幣四十五十元不必太好,太貴並祈吾兄暫墊為感,作成祈交六國飯店(旅客民義房間,須打聽方知)李子靜弟代,渝弟少小同學者聞於一月二三號飛渝,望兄早日促成交,去函盼至禱竺笙聞已遷至。

高齋先生,兄與共經手各事,已託稚柳轉懇晤,兄費神如何如何,並盼示弟,專肅即叩。道安:弟張,期

爰再頓首,十二月十四日。

嫂夫人與令愛令郎同此叩候。

這批信中有張大千致晉嘉的函(LOT13266),晉嘉為謝晉嘉,廣東潮州人,長期僑居海外,擅長蘭竹,曾在國外舉辦畫展,也是一個很有實力的畫商,和大千先生交情深厚,藏有很多張大千的精品力作,後定居在美國生活。這些書信中有一封是張大千寫給他的,內容是轉上泰銖五萬元希望由陳培新先生代為買下其手中黃公望的《池陽書畫卷》。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 13266 張大千致謝晉嘉、陳培新信札一通1頁,附原信封

釋文:

晉嘉吾兄足下:足下韓歸來益為俗冗更兼賤滿復生,體力不支承勞,請神代向貴友求讓,池陽書院畫卷,子久羈栽當至以為孤本。恕萬死茲託陳培新先生轉上銖幣五萬元即祈賜收,畫卷亦兄交陳君帶下,感禱無極肅上,即頌!年禧!

大千弟張爰 頓首

十二月二十八日

而在另一紙上有大千先生為晉嘉先生題畫的跋文(LOT13268)。大千寫道:故鄉亦有梅千樹,零落其同鮫泣珠。紙上時時散芳馥,恍疑界歸夢中呼。晉嘉畫梅千漫題。而對於這張畫,張大千先生在另一張紙上有這樣的畫評(LOT13267):“花萼俱佳,出枝則,勁而近霸,老蓮小枝極端凝,所謂純棉裹鐵也。”從中可以知道,謝晉嘉先生畫梅深得大千先生讚許,作為收藏家的他,也有較高的繪畫造詣,寄期他日可能一睹晉嘉先生之作,如不是對大千先生信函的讀研,豈不埋沒一位華僑畫家。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 13268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 13267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徐悲鴻像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此次拍品中含有三封徐悲鴻先生致琴齋先生的書信,其中一封(LOT13278)是向琴齋先生推薦潘國渠先生,希望琴齋能賞識其人,並向他人代求琴齋先生的作品,並以他人之作予以交換,並對其久於鑑藏,多有收穫。該書信書風散淡隨意,頗有天真稚趣之感。字形大小參差,行文疏朗逸秀,可謂徐書中的上乘之作。稱琴齋老兄亦可見琴齋先生在徐悲鴻先生心中的位置,末署弟悲鴻頓首足以說明。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78 徐悲鴻致簡琴齋信札一通1頁

釋文:

琴齋老兄文席:此間藩國渠先生,工詩能書,劇有才氣,前見。足下所贈,曼士臨張遷碑,愛慕至甚。每見必欲及上週,復來訪懽談竟日勿乃盡出。足下作品示之乃益增其傾慕之情,弟因其意極誠,允為代求,懇!檢平日字課分書小幅一條以饗其望,亦雅愛兄分隸,倘有《石門頌》《楊淮表記》之類,大聯已寄(相關)一二種。倉頡刻經頌,兄處有否?兄近肄力藏真,草法必有擎天地,運出書畫不少,有所獲否?

敬頌 弟悲鴻頓首

興居百福,嫂夫人安善

曼士附後 九月七日

在(LOT13279)信中,徐悲鴻先生告知,前及展覽之盛況,並說很多華人學校的學生很遠都來看展,其心甚快。隨後告知,大千先生雖然長在四川,卻從未遊覽四川,他今天既然到青城山、峨眉山遊覽,就藉此機會安排好他。雖說國內動盪,就是沒有國家的動盪,恐怕繁忙的他也難以成行。這樣順便成就文化之旅豈不好事,想來蜀中沒有多少畫家能像大千先生讓人仰慕,這裡仰慕大千者,人亦很多,這裡可以看出,徐悲鴻先生對張大千的推崇和友誼。此書多行草,但其書風亦然,行筆遊絲連綿,結字簡意隨形,頗有南海之遺韻,但有老道純熟之美。該函文字較長,語境優美,不失為徐書信札中的上乘之作。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79 徐悲鴻致簡琴齋信札一通1頁

釋文: 琴兄賜鑑:孟圭兄南來示及大作展覽特刊盛況,可知尤可喜者,華校生從鹹來瞻仰,足見藝事之傾動天南,實至名歸。於以見之,大千兄曩雖蜀人,實未遊蜀,今既攬勝青城峨眉,縱無國難,亦將廢然。遂便啟導分邦文化亦佳事也,(蜀中竟無畫家)此間仰慕千大者,人亦不少,唯歐戰起,景況不若從前,秋翁書法士林珍重,所謂各自幹仗,其是嘉名,知為。

兄所預定,美甚,善甚,原其成功馨香,祝之(即)日來。

王瑩女士寫一像,想能成功,三日後可完成,便即買舟(票)去印度,敬頌。

起居安善,譚弟請吉。 弟悲鴻頓首

曼士(琴)近人畫扇頗多雅爰大千兄畫,懇改面求一面,書一面畫,拜,感。曼士寄筆問候

在編號(LOT13280)的信中,他委託琴齋先生在香港找一本珂羅版印刷的武宗元卷《朝元仙仗圖》,並向琴齋先生求墨寶,可見琴齋先生的書法當是不凡之作,否則徐悲鴻何至於此呢?以上所觀張大千、徐悲鴻、琴齋、李喬峰之間的關係,當以香港為中心。而這些信函的持有人琴齋(簡經綸先生)、李喬峰為師生關係,更印證了一代名家間的深厚情感。在那個動盪的風雲歲月的漂泊顛沛。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80 徐悲鴻致簡琴齋信札一通1頁

釋文:

琴齋吾兄,羅岸覺君藏之,武宗元卷《朝元仙仗》珂羅版印三冊在港當可覓至,懇託友人盡力一覓,務得一冊見寄酬報,兄斟酌,弟無不允。前函求墨寶能允我否,剪報一紙奉,儷福。

弟 悲鴻 頓首 九月十五日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高劍父像

高劍父(1879年-1951年), 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後以字行,。生於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 年6月22日卒於澳門。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

在此專題裡面有兩封是嶺南畫派代表人物,著名畫家高劍父致李峭峰(喬峰)的手札,主要言及廣州市立藝專的辦學情況,並感謝峭峰先生對藝術事業的幫助,此信用行楷書,渾厚方正,前稱峭峰仁弟,末署劍父謹啟,寫於廣州,兩封信形式內容大致相同,其郵寄的信封保存良好,有實寄的郵戳和香港的地址,以實物的情況看此品相俱佳彌足珍貴,對於研究嶺南畫派高劍父先生是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81 高劍父致李喬峰信札一通1頁,附原信封

釋文:

峭峰仁弟臺覽惠書奉讀至感,關垂僕回穗數月校務,幸尚有進展,刻有六班學生二百人左右,而鄙軀頑健,如恆,足慰,遠注深望吾。

弟努力藝術,力爭上游,前途無量,刻因校事羈身,到港之期未能預定,謹謝過爰即頌。 臺綏

劍父謹啟 鈴印:高

尺素情深,札翰華章——張大千、徐悲鴻、高劍父等信札書法欣賞

LOT13282 高劍父致李喬峰信札一通1頁,附原信封

釋文:

峭峰賢弟鑑:函並剪貼均悉,具見關懷藝術!良用快慰,國際藝術院現在積極進行,不久將來當可實現,此堪為我弟悉也。茲以校務繁忙,未定赴港一候,稍暇略為整理,當有到港舉行畫展,可能屆時次要協助之正!多希為努力!珍重,專復順侯。

日祉

高劍父手啟 十一、六

鈴印:高劍父印

這一批書信,蓋因師生二人匯聚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關係鏈,對研究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巨匠的藝術生涯提供了詳實的一手資料,而其中張大千先生的手跡從十九歲到五六十歲,形成一個書法的漸進脈絡,這些信札,均為實寄品,且部分郵封、郵票保存良好,對物品的時間考訂起到勘驗的作用。對於收藏著來說,無論是從書法美學角度,還是文獻學角度,還是歷史文物角度,都有特殊的意義。當我們看見這些信札,看見的是信任的無價,通過這些平常的瑣碎還原藝術巨匠的真實生活,也讓我們通過墨跡讀出人物的時代側影。讓這些民族文化的巨擘一下子鮮活起來。雖然這些信札被歲月侵蝕得有些殘舊,但正是這些殘缺,讓我們思索它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它不同於一般的書法作品,因為它是與作者內心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表達和傳遞,它是帶著溫情的文字,雖小不盈尺,但有藝術家可貴的胸懷、真摯的情感。家書抵萬金,在電腦打字,微信傳情的今天,手書信札顯得更加珍貴。


中國書法史冊,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