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薇婭直播間”學到的斷舍離

從“薇婭直播間”學到的斷舍離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斷舍離”。

先科普下斷舍離的概念。斷舍離是由日本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01

最近我發現我真真是個超級超級能糾結的人!!!

這件事要從看“薇婭直播間”開始。

我是從“三八節”前開始看直播的,一看是就是看著好玩,也不搶購,不買東西。

3月9號的時候,淘寶推薦頁裡給我推薦了一雙Levi’s的鞋。我一眼就看上了,一看價格比很多板鞋的價格便宜很多,瞬間就心動了。

然後我就打開小紅書,無意間看到3月11號薇婭直播間就會上這雙鞋。

從“薇婭直播間”學到的斷舍離

我的天吶!怎麼會這麼巧?!果斷入啊!!!

3月11號的晚上,我就蹲了半天終於等到了這雙鞋。

馬上點擊付款,然而我發現價格沒啥變化,原來是我沒有領劵!

等我領完卷,鞋就全沒了!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不不不,我怎麼能輕易放棄?

在我鍥而不捨的刷新下,終於我搶到了!!!

開心不過3秒,我媽跟我說,我碼數買大了!!!

我明明記得我穿38的啊!

我好不容易搶到的鞋子居然碼子買大了!

於是,我的糾結就開始了!

我就開始翻找我原來買過的板鞋,一個個看碼數。

我發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我的匡威高幫是36.5碼,vans高幫是38.5碼,兩雙鞋鞋底懟在一起比較居然匡威還要大一點!!!

我的FILA是37.5碼,回力的37碼,阿迪是38碼,vans低幫是38碼。

原來我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碼數,還是要看具體的鞋型。

我的腳跟我的人一樣,又長又細。

買大的會跟哐啷,因為腳瘦;買小的又會不夠長。

然後我又去問Levi’s客服,客服悠悠的建議道:買小一碼。

我又去問了回力、匡威、vans的客服,到底碼數標不標準。

其中值得表揚的是匡威,客服給的尺碼建議是最全的,分了不同的系列的鞋子。

從“薇婭直播間”學到的斷舍離

然後我又打開了小紅書,上面很多關於這款鞋子的推薦,然後再評論區裡找關於碼數的評論。


02

整整一個晚上,我從搶鞋,到發現碼數不對,開始對比鞋子,到處問各種客服,再到找小紅書評論。

以至於我睡覺之前還在想這個事,我越想越覺得這個事不對勁。

我為什麼要執著於一雙鞋?這雙鞋是我真的需要嗎?這雙鞋值得我這樣糾結嗎?

我瞬間頓悟了!

我一直糾結於鞋子的碼數,沒有真正的去想想這雙鞋可以帶給我的價值。

與其把時間都浪費在糾結一雙可能不合腳的鞋上,倒不如不要這雙鞋,我的鞋櫃從來不缺一雙帆布鞋。

未來我還有擁有很多雙讓我開心、舒適的鞋,沒必要現在擁有一雙讓我鬧心的鞋。

後來的選擇了退款,退掉的不僅僅是這雙鞋,還有我的優柔寡斷和猶豫不決。

從“薇婭直播間”學到的斷舍離


03

從這雙鞋開始我要和我的購物糾結症say goodbye!!!

我挺感謝這雙鞋,辛虧它不合腳,讓我學會了“斷舍離”中的“斷”。

我費勁心力去糾結一個物品時,就證明了這個物品不是我的剛需。擁有它,可以;沒有它,生活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一個我真心喜歡、無比適合又很需要的物品,我不會猶豫糾結的。

與其過度關注一個物品,倒不如關注自我,我到底需不需要?

既然這個物品不能給我帶來身心的愉悅,那我為什麼要買一個累贅呢?

之所以會糾結是因為你的理智在告訴你:別買,這東西不合適。

每次在商場看到某件衣服很想買,卻又很糾結的時候,我媽就會跟我說:我們轉一圈,你再想想。

往往在這個轉轉的過程中,越來越堅定了不買的信念,因為當我貨比三家後就會發現那件衣服也不過如此。

有時候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段時間你總想買一樣東西,可是怎麼找、怎麼挑都找不到心目中最滿意的。然後在某天逛街的時候,突然就遇到的了你心目中的那樣東西。

有時候,可能有些事不能太執著。

好物千千萬,只要有錢,買到滿意的東西只是時間問題,東西會越做越好,以後可以買到更好的。

買東西和與人交往一樣,這事兒講究緣分,也許某天不經意之間就遇到了更合適的。

現在遇不到好的,那就別將就,寧缺毋濫!

你有關於購物的心得體會歡迎在評論區和阿仇一起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