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來了,財富圈變了

第一課:人類社會貨幣的演變

開頭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張可能只有幾分錢成本的紙幣,卻能夠購買到價值百元的商品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我們人類社會從實物貨幣到記賬貨幣的演變,其次要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互聯網世界裡信息的傳遞機制。這也是理解比特幣的關鍵所在。

實物貨幣到記賬貨幣的演變

從貨幣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貨幣一開始是實物貨幣。貝殼、羽毛、牲口、金銀等等,它們被當做一般等價物,是因為人們相信它們稀有性的特點,本身的價值等於被交換物品的價值。

後來,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貴金屬沉重、不易攜帶的缺點暴露了出來。我們逐漸過度到用紙幣進行商品的交易。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紙幣,製作成本可能只有幾釐錢,卻能夠換取價值100元的物品,這是因為有國家的信用背書,讓人們相信這一文不值的紙幣能夠換100元的物品,能夠提供100元的購買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連紙幣也懶得帶了。現在很多人出門幾乎都不帶錢包了,帶一個手機掃掃二維碼就可以了。之所以這麼方便,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記賬貨幣。比如發工資只是在銀行卡賬戶上做數字的加法,買衣服只是在銀行卡賬戶的數字上做減法。整個過程中不需要見到紙幣,所有的過程都是在記賬。記記賬,就可以完成發工資、購物等,這麼輕鬆的事,到底由誰來負責呢?在我們國家,就是各家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央行來負責記賬,央行擁有整個國家大賬本的記賬權,這是一種中心記賬的方式。

區塊鏈來了,財富圈變了

去中心化記賬和比特幣的由來

說這個記賬的過程,是為了找到比特幣產生的歷史原因。有一個叫中本聰的密碼學專家,他發現在 2008 全球經濟危機中,美國政府可以無限增發貨幣,因為在這個體系裡只有它有記賬權。中本聰覺得這樣很不靠譜,於是他思考能不能有這樣一種現金支付體系:不需要一箇中心來記賬,大家都有權來記賬,貨幣不能超發,整個賬本完全公開透明,十分公平。這就是比特幣產生的原因和動機。

中本聰之所有有這種想法,相信你也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記賬貨幣必須有一個記賬方,這個記賬方多數時候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等,這是一箇中心化的記賬方式。中心化是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來擔保,如果銀行受到類似黑客的攻擊,數據是有可能會被篡改的,並且它高度依賴銀行的信用,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而如果由一箇中心變為多箇中心,由原來只能由銀行記賬,變成了人人都能參與記賬,是不是就可以化解這個問題呢?是的,如果去「去中心化」進行記賬會更加的安全,這也就是“去中心化”概念的由來,也是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的由來。

區塊鏈的產生

但是問題又來了,如果不是一箇中心化機構來記賬,大家都能記賬的話,如何保證每個人手裡的賬本是統一的呢?如何能保證賬本不被壞人惡意改掉數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神秘人中本聰發明了一個叫“區塊鏈”的系列技術集合,來保證這賬本不被修改。

他設定了這麼一套規則,規定比特幣網絡大約每 10 分鐘出一頁賬單,賬單上記錄這段時間網絡裡的來往交易,我們把這一頁賬單叫 “區塊”。類似每 10 分鐘有一道數學題被丟到網絡中,大家比賽,看誰算的快。那麼,為什麼大家要競爭這個記賬的權力呢?這也是中本聰最為聰明的一個地方:他把比特幣的發行和記賬行為綁定在了一起,記賬的人每獲得一次記賬權,就會獲得系統產生的新的比特幣作為獎勵。也就是說算的最快的計算機,就會「挖」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他規定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枚,每個比特幣的產生伴隨著每一頁賬單,也就是每一個區塊問世。

最開始每個區塊的獎勵是50枚比特幣,大概每4年減半一次,一直到2140年全部獎勵完,也就是比特幣全部發行完畢。一頁賬單生成後,馬上開始下一頁賬單的競爭,下一頁會跟在這一頁賬單後邊,有嚴格的順序。如果有人想要私自修改某一頁賬單裡的數據,他必須從那一頁賬單開始重新計算這道超難的數學題,並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趕上現在的賬單數量,否則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賬本是真的,也沒有人會從他的這個賬單後面繼續往後記賬,最終會被大家拋棄,白白浪費成本。

有也且只有掌握的運算能力達到全部網絡運算能力的51%以上,才在理論上有可能改掉某一頁賬本里的數據。但是要達到全網51%的計算能力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再加上社區會警惕並且施壓超過30%的計算力量,所以動用算力進行惡意的數據修改,幾乎不可能發生。

比特幣實現了在一個沒有中心化機構記賬的情況下,能夠安全的進行比特幣的發行、記賬和激勵,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完全有可能重新定義這個世界。而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也就正是區塊鏈。

實現價值的傳遞

區塊鏈除了去中心化,還有一個及其牛逼的特點,就是價值的傳遞,這完全不同於互聯網的信息傳遞。互聯網不依賴於某一機構,或者某一國家而運行。在這個網絡裡,你可以很輕易地傳送信息。不論你是在美國,還是在非洲,甚至在太空中,只要有互聯網,就能實現點對點的信息傳遞,互聯網傳遞信息的方式是複製。假如你有一張照片,發給了朋友,其實不是傳遞給了朋友,而是發給了他一份副本。照片傳遞給你朋友之後,你手裡還是這張照片,而你朋友手機裡多了一張照片的副本。

互聯網這種副本的信息傳遞方式,在諸如版權、貨幣、票據等價值載體的傳遞中會出現問題。因為你不能傳遞給別人一份帶有版權的文檔之後,自己手裡還有一份。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給別人轉過去一筆錢,你不可能自己再擁有這筆錢的。

價值的傳遞和信息的傳遞,不一樣在於:價值的傳遞要求信息的傳遞與價值的轉移同時進行。而區塊鏈就是這樣一個在沒有一箇中心化機構的情況下,實現全球範圍的價值的傳遞。如同互聯網將人類社會帶入了信息時代一樣,區塊鏈有可能成千上萬倍加速人類資產的交換,人類社會將有可能會進入一個全新價值交換時代。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價值傳遞特性將有可能重新定義世界。社會各界對也有幾種不一樣的看法。第一種觀點,奧地利學派認為它是“無主貨幣”,是超越國家的信用貨幣存在,這種提法現在越來越少了;第二種觀點,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全球電子現金,解決跨中心的支付問題;第三種觀點是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比特幣因為儲量恆定、開採難度逐漸變大、稀缺、易分、快速傳遞等特點,未來將可能是一種全球流通的數字資產,起到價值存儲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黃金。

各種說法,見仁見智。不管怎麼樣,比特幣已經發展成為區塊鏈在全球最成功的應用,市值達幾百億美金。開始有各個國家為它立法,比如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種新的價值傳遞方式。

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首先講了記賬貨幣是實物貨幣的自然演化,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記賬貨幣的產物,人人可記賬;接著講了比特幣運行的基本原理;再接著講了互聯網的信息傳遞機制和比特幣的價值傳遞特性;最後,我們還了解了社會上對比特幣認知的三種觀點,主流觀點認為比特幣可能是一種全球流通的數字資產。

區塊鏈來了,財富圈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