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注:下文是以前遊玩時寫的,現在疫情期間,相關信息有所變動,出行前請注意查詢。


嶺南天地是一個類似於步行街的大型商圈,無需門票,四面都可以進入,這裡有數十處歷史文化遺蹟,還有經過現代化改造的嶺南古建築,古建築中是各種老字號店鋪以及特色餐飲。


美景一隅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古樸的街道,夏日的陽光透過樹葉。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融入傳統古建築中的店鋪。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滄桑的石板路。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街碼,類似於舊式的電線拖輪,現已設計為LED燈,夜晚時分,便會五光十色。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五顏六色的燈籠,甚是喜慶。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漂亮的街道。


地理位置

嶺南天地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和祖廟比鄰而居。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我們要去的嶺南天地,位於上圖中桃紅色圈內,而不是祖廟地鐵站上方的“嶺南天地商業大廈”。


前世今生

嶺南天地這一塊,原來叫東華里片區,自清朝初期便繁榮起來,眾多小手工業者以及富商巨賈聚居於此,這裡漸漸成為重要的商業街區。

然而任何事物都脫離不了繁榮-衰落這一歷史週期,東華里也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東華里漸漸成為老城區、城中村、出租地,交通擁擠、房屋破敗等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曾經繁華的歷史街區,慢慢的走向衰敗。

於是在2006年,佛山決定對東華里片區進行拆遷改造,工程最終由香港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競得。

經過數年的拆遷改造,搬離了3萬多原住民,保留了老城裡22處文物,並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結合現代理念重建了大部分街道建築,最終成為了現在的嶺南天地。

東華里片區變遷為嶺南天地的過程,由佛山電視臺拍攝成了一部紀錄片《老佛山 新天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觀看。

景點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歷史文化遺產

酒行會館

簡氏別墅

李眾勝堂祖鋪

龍塘詩社

祖廟大街

黃祥華如意油祖鋪

文會里嫁娶屋

簡照南佛堂

元吉黃公祠

詠春堂

東華里古巷


酒行會館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酒行會館,清道光年間(1831年)重建,過去是賣酒行業聚會的場所,現在由廣東石灣酒廠管理,主要用於石灣酒廠及石灣玉冰燒的展示。

石灣酒廠的前身是陳太吉酒莊,創建於清道光年間,到第三代傳人陳如嶽時,發明了”豬肉浸泡“的陳釀工藝,豬肉能吸附酒中的雜質異味,使酒體清澈柔滑,同時豬肉能與酒夜混合形成獨特的酒香。現在運用該種工藝釀造的白酒稱為豉香型白酒。

玉冰燒,因為是用豬肉釀造,所以一開始叫肉冰燒,但肉字不雅,而粵語中肉發音為玉,遂改名為玉冰燒,至於冰字,是因為白白的肥豬肉浸泡在酒夜中,像冰塊一樣。

簡氏別墅

簡氏別墅,建於民國初年,由佛山人簡照南、簡玉階兄弟興建,簡氏兄弟,是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和雙喜牌香菸的創辦人。

簡氏兄弟聘請了意大利設計師設計別墅,融合了西洋風格與嶺南中式風格。

從正門進去右拐,有一個展覽廳,展示了簡氏別墅的相關資料。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別墅由門樓,主樓,後樓,西樓,儲物樓,花園構成,佔地3400平方米。西樓為”小姐樓“,簡氏千金居住,儲物樓用於儲藏糧食和財務,後樓是傭人居住。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主樓,仿意大利羅馬式府邸建築,可以看到門庭下高高的羅馬柱。樓體外牆均採用上等水磨青磚,在當時,一個熟手工人1天只能打磨7塊這樣的青磚。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主樓內部,只能站在門口看一下大廳,不能進去。據展覽館介紹,主樓廂房鋪了鮮豔的進口彩色地磚,非常漂亮。

簡照南佛堂

簡照南佛堂,是簡照南為其母而設,供其抄佛唸經和居住所用,現由石灣美陶管理,做佛像主題館之用。

李眾勝堂祖鋪

李眾勝堂,昔日是藥鋪,主營中成藥,創始人李兆基先生(和香港地產大亨李兆基沒有關係,同名同姓而已),曾經在祖廟大街經營涼茶,然後於1896年創制了保濟丸,由於頗有療效,漸漸發展起來,於民國初年在祖廟大街買了一間大宅,取名為李眾勝堂,繼續經營,後來為躲避戰亂,李眾勝堂總部遷往香港。

李眾勝堂保濟丸在內地銷售的名稱是普濟丸,內地叫保濟丸的由其他藥業公司生產,有不同的療效。

龍塘詩社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龍塘詩社的現址,原來是李眾勝堂的曬藥場,當時李兆基先生得知詩社無處立足之後,便無償開放給他們使用。

祖廟大街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此處曾經是明清時期佛山最繁華的街道。

黃祥華如意油祖鋪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黃祥華,中成藥老字號,由黃大年始創於清咸豐年間,主營藥油。光緒十年,因其創制的”如意油“治好了李鴻章眷屬的病,而一炮走紅,其後黃家靠如意油的暢銷成為佛山鉅富,上世紀40年代,為躲避戰亂,黃家遷至香港繼續經營。

瑞安集團接手東華里改造項目後,聯繫黃家後人在佛山重振祖業,但因其現有的中成藥在內地沒有牌照,不能銷售,而黃家後人也不想只把此處做成展覽館,所以最後開了以藥膳為主的養生餐館”黃祥華養生堂“。

文會里嫁娶屋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嫁娶屋,建於清初,當時的百姓為將婚禮辦的風光體面,於是租用人去樓空的大戶人家住宅做為婚禮場所。

元吉黃公祠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元吉黃公祠,建於清乾隆年間,為紀念明清時期佛山金花業的代表人物黃元吉而建。

公祠原來的位置由於會影響整體區域的合理佈局,因此瑞安集團對公祠進行了整體搬遷。

詠春堂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嶺南天地詠春堂,現由葉問徒孫雷明輝師傅打理

東華里古巷

東華里古巷,是東華里片區中一條全長120米的小街道,歷代的官商富戶均居住於此,這裡是廣東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鎮街道,距今已有160多年曆史。

古巷現正在修繕中,四周已圍敝起來,景區的導覽圖上也未標示。

廣場


佛山禪城-嶺南天地

鐘樓廣場有一座大鐘樓,圖為鐘樓內部。

嶺南天地廣場,有一排小型噴泉,小孩子都踩在裡面玩水。

其他

嶺南天地各個歷史文化景點大多10:00開放,中心廣場有諮詢臺,龍塘詩社旁邊小房間裡有免費導覽圖。

這裡的街道名稱都很好聽,福晨裡,東熙裡,文明裡,文會里,協天裡,東華里。


原來的東華里片區,是商業、居住混雜的老城區,生活氣息濃厚,改造成嶺南天地後,成為徹底的商業街區,文藝、歷史、文化氣息雖然都在,但煙火氣息的缺失也是必然。

其他細節還有:滿洲窗、趟攏門、鑊爾牆、磚雕、灰塑等等,趟攏門就是過去的防盜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