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倫敦週日的夜晚,因為疫情的蔓延,變得異常寧靜,惟有救護車尖銳的警笛聲時不時地劃破夜空。

晚上8點鐘,其中一輛救護車在唐寧街11號門前停了下來,醫護人員魚貫而入,用擔架抬出了一位大人物,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

很快,鮑里斯被送往威斯敏斯特宮(英國議會)一河之隔的聖托馬斯醫院進行醫學檢查。第二天週一下午,英國政府公告稱首相因為病情惡化,已經進入ICU病房,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就診的聖托馬斯醫院)

十幾天前鮑里斯剛被確診時,他還在社交媒體上上傳了一段視頻,告訴英國民眾自己只是有“輕微症狀”。

結果兩分多鐘的視頻裡,他努力表現得一聲咳嗽也沒有,看似無異於常人,並試圖以此安慰民眾。

3月初,鮑里斯甚至在新聞發佈會上公然宣稱,他在醫院視察時,“和每一個人握了手,其中還包括一些’新冠’病人”,凸顯出他對疫情的不在乎。

後來鮑里斯更是拋出了令人驚掉下巴的“群體免疫”方案。

鮑里斯為何對待“新冠”疫情如此敷衍了事?

除了國情決定了英國無法像中國一樣,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以外,鮑里斯本人對既定規則的漠視,他的叛逆和特立獨行,也是讓他做出如此決定的原因。

在他過往30年的政治道路上,這一性格既毀滅過他,也成就過他,並最終將他扶上了首相寶座。

今天,他又面臨一次政治豪賭。成,則江山永固,輸,則一命嗚呼。

01 叛逆

鮑里斯出身於英國上流社會,曾祖父曾擔任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內政部長,後來在內亂中被刺殺。

他的父親斯坦利·約翰遜,是一位為世界銀行和歐洲委員會工作的環境諮詢師,曾經接受過“007”式的特工訓練;母親夏洛特·福賽特則是出身名門的藝術家。

雖然鮑里斯生長在一個富裕之家,但是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並不幸福。

由於父親的工作地點頻繁調動,約翰遜家在15年裡搬了30次。父親常年在外,唯有母親和傭人們撫養鮑里斯和他的另外3個弟弟妹妹。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左四)的家庭合照)

因為忍受不了漂泊不定的生活,母親夏洛特患上了神經衰弱和抑鬱症,一度在鮑里斯11歲的時候住院治療。3年後,鮑里斯父母感情破裂並離婚。

過於頻繁的搬家,讓鮑里斯童年時期缺少朋友、信任和安全感。母親住院和父母離異,更是讓給他的心理造成了打擊。

以至於鮑里斯從小就學會用叛逆和爭強好勝的外殼,來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

所以當大多數小朋友對未來的規劃,還是當科學家、老師、醫生的時候,鮑里斯卻會對他的妹妹說:

“以後我要當世界之王(world king)。”

小小的內心裡已經充滿了權力的渴望。

為了達到“世界之王”的這個目標,小時候的鮑里斯讀書十分刻苦,並展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不到13歲就掌握了法語、古希臘語和拉丁語。

因為優秀的成績和良好的家世背景,鮑里斯隨後獲得了國王獎學金,並被送進了著名的伊頓公學讀書。

伊頓公學可謂是英國政治家的“搖籃”,三個英國首相里,就有一個從這裡走出。在這裡,鮑里斯離他“世界之王”的權力目標近了一步。

為了在人才濟濟的伊頓中出人頭地,鮑里斯在學習、體育、社團活動各方面都拼盡了全力。

他在英語和古典文學上面表現出色,拿到了不少獎項,同時還擔任著學校辯論隊的書記和校報編輯。為了在橄欖球賽上拿到成績,鮑里斯摔斷了4次鼻子。

然而真正讓鮑里斯廣受同學們歡迎的,不是他的勤奮——畢竟精英學校裡刻苦的人有很多,而是他的滑稽形象。

當鮑里斯在伊頓的舞臺上表演戲劇的時候,他發現與其死記臺詞、照本宣科,觀眾的反響卻遠不如他什麼都不記、臨場發揮的好。這個時候臺下的老師和同學們,通常會因為鮑里斯的滑稽樣子而哈哈大笑。

鮑里斯這才明白,想要達成“世界之王”的政治理想,僅靠努力是不夠的,他有時需要扮演一個小丑,做一些特立獨行、乃至離經叛道的事情,以博取眼球和關注。

正所謂“黑紅也是紅”。

而這成為了鮑里斯今後幾十年的政治哲學。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在伊頓讀書的鮑里斯)

為了要“紅”,鮑里斯拋棄了小時候一直使用的名字“亞歷山大(Alexander)”,因為這個名字和他的姓“約翰遜”一樣,在英國遍地都是。他反而使用起另一個很少見的俄國名字“鮑里斯”。

在講究體面和禮儀的伊頓,鮑里斯還故意不打理自己的頭髮,亂糟糟的,在同學之中非常顯眼。

最終,鮑里斯出色的語言天賦、古怪的俄國名字和總是雞窩一樣的金色頭髮,讓他自己在伊頓出了名。

高中的時候,已經是校園風雲人物的鮑里斯獲准成為了伊頓精英社團中的一員,這個社團的成員可以穿著特製的馬甲,以彰顯和普通學生的不同。

鮑里斯由此獲得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小小的勝利。

而他的同窗同學,後來也擔任過英國首相的戴維·卡梅隆,雖然比鮑里斯更學霸,但因為老實、守規矩,所以在學校裡沒什麼特點和知名度,入團申請則被拒絕了。

卡梅隆和鮑里斯兩人,代表著傳統與反叛。他們的因緣際會,可以說是英國政壇的一個縮影。

伊頓畢業後,鮑里斯拿著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讀書。

和在伊頓時一樣,憑藉出色的口才文字和古怪滑稽的形象,鮑里斯在牛津大學裡也很快成為知名人物。

他和同樣入學牛津的卡梅隆一起,參加了由伊頓學生組成的“布靈頓俱樂部”。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布靈頓俱樂部合照)

這個俱樂部,以炫富和叛逆著稱。俱樂部的傳統項目,就是在餐廳聚會喝大酒,並趁著酒瘋把餐廳砸毀,隨後當場賠錢,以彰顯成員們的富有。至於吸大麻和可卡因,也是貴公子們的日常消遣娛樂。

所以三十年後,以“正派人”自居的首相卡梅隆,最不願意讓媒體提起他在“布靈頓俱樂部”的黑歷史。

然而鮑里斯卻毫不避諱,畢竟“反叛”就是他的標籤之一。

02 毀滅

1987年,鮑里斯灰頭土臉地走出了《泰晤士報》編輯社,徘徊在倫敦的大街上。

憑藉著家裡的關係,剛畢業的鮑里斯找到了這家報社實習編輯的職位。這是英國曆史悠久、影響力巨大的新聞媒體,擔任編輯崗位對鮑里斯的政治生涯極有幫助。

然而,他卻用力過猛,搞砸了。

為了讓自己寫的文章抓人眼球,鮑里斯有一次在撰寫關於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和他的同性戀情人的軼事文章時,憑空捏造了一段來自牛津大學教授的評論。結果被後者發現,一氣之下投訴給了報社主編。

鮑里斯因此被開除,他第一次為自己的不守規矩付出了代價。

不過,鮑里斯的奇特、搞笑文風也獲得了很多人賞識,《每日電訊報》的主編哈斯廷斯就是其中之一。

他很快招攬了這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到自己的麾下,並把鮑里斯派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撰寫相關報道。

鮑里斯駐紮在布魯塞爾的那段時間,正值柏林牆倒塌、東歐劇變的歷史性時刻。東西德合併,原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向歐盟投懷送抱,使得歐洲人沉浸在統一歐洲的幻想裡,歐盟的認可度急速上升。

然而鮑里斯卻在歐盟光明的前景下,唱起了反調。他撰寫了一系列懷疑歐盟的文章,並冠以誇張標題,如《歐盟規定蝸牛算魚類》、《歐盟要求肥料聞起來一個味兒》、《歐盟拒絕了意大利人縮小避孕套尺寸的請求》等。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90年代初,鮑里斯撰寫了一系列抨擊歐盟的文章)

在以嚴肅公正著稱的英國新聞界,鮑里斯寫的添油加醋式的文章,堪稱一朵奇葩。時任英國首相約翰·梅傑都不得不親自下場駁斥鮑里斯的說法。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批評鮑里斯扭曲事實,但政治觀點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受人痛恨的同時,“標題黨”文章也為鮑里斯帶來了大量關注度和粉絲,讓他成為了早期歐洲懷疑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著自己的名氣越來越大,鮑里斯樂在其中。

1994年,鮑里斯從布魯塞爾返回倫敦後,他的作家生涯繼續平步青雲。因為太受歡迎,《每日電訊報》和政治評論週刊《旁觀者》雜誌都為鮑里斯開了專欄。

很多時候鮑里斯交稿晚了,他的同事們都要加班等他。因為如果雜誌上沒有鮑里斯的幽默文章,同事們甚至會收到讀者的來信批評。

1999年,鮑里斯升任《旁觀者》雜誌主編。在他的領導下,該雜誌銷量提升了10%,並扭虧為盈,足見他的受歡迎程度。

擔任主編的同時,鮑里斯還經常做客電視節目,不僅有搞笑類的新聞評論節目,甚至還有汽車評論和脫口秀。鮑里斯真正地晉升為一名全國性娛樂名人。

不過鮑里斯始終沒有忘記他“世界之王”的理想,他的名聲都需要為政治生涯服務。

2004年,他等來了一個機會。

當時新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黨首的邁克爾·霍華德正預備內閣班子,他看中了鮑里斯的名聲,指名鮑里斯當選保守黨副主席和文化大臣。

這時鮑里斯距離權力階梯,已經近在咫尺了。

不過,鮑里斯不守規矩的性格,又讓他栽了一跤。這一回問題不出在筆桿子上,而是出在褲襠裡。

因為童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位才子不僅文筆叛逆,感情生活也十分浪蕩。

鮑里斯人生中共有過兩任妻子、四任女友。他在大學時期認識了第一任妻子、牛津大學“校花”阿萊格拉。結果不安分的鮑里斯婚後6年就出軌了後來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娜。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的歷任妻子和情人們)

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在和瑪麗娜的婚姻中,鮑里斯依然不斷地婚外偷情。2004年,有媒體曝出鮑里斯出軌《旁觀者》雜誌社下屬的作家,女方甚至為鮑里斯打了兩次胎。

因為怕耽誤自己的政治前途,鮑里斯剛開始矢口否認出軌醜聞,結果被女方的媽媽拿出了“實錘”。由於向公眾撒謊,鮑里斯被黨首霍華德踢出了權力中心,政治前途一度陷入灰暗。

被霍華德開除後,鮑里斯灰溜溜地回了家。作為政界和娛樂界名人,八卦記者早已堵在他家門口。

記者們拍到鮑里斯從屋子裡翻騰出了床鋪行李,然後溜進了後院。

原來他的妻子瑪麗娜因為出軌的事情鬧脾氣,不讓他睡在屋子裡。這位牛津才子只能住在後院,和他的狗一起睡。

鮑里斯的人生從來沒有這麼窘迫過。

03 機遇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剛剛當上倫敦市長3個月的鮑里斯,從北京市長郭金龍手裡接過了奧運五環旗,大力揮舞著。

雖然他衣衫不整,西裝釦子不繫,袒露著啤酒肚。走下臺的時候,郭金龍還試圖和他攀談,鮑里斯也不理不睬,引發了網友的批評。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舉旗)

不過鮑里斯向來就是不在乎這些的。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宣告,這個叛逆的政客又回來了。

自從被保守黨黨首霍華德踢下臺之後,鮑里斯著實消沉了一陣。不過很快,他在同學卡梅隆身上,看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2005年,保守黨在與工黨的競選中再度失利,黨首霍華德引咎辭職,新一代保守黨人展開了權力的爭奪,其中一個大熱門就是政壇新秀、不到40歲的卡梅隆。

此時鮑里斯的出軌醜聞風頭已經過去,為了讓自己再度接近權力中心,鮑里斯和卡梅隆達成了戰略合作。鮑里斯利用自己在媒體中的知名度和號召力支持卡梅隆,換取卡梅隆任命自己為有實權的內閣大臣。

在鮑里斯的號召下,原本在黨內初選中略有落後的卡梅隆,在最終選舉中以兩倍於對手的票數大勝,成功當選黨首。

在之後的預備組閣中,卡梅隆如約安排給鮑里斯教育副大臣的位置。不過兩年後,鮑里斯盯上了一個更合適的職位——倫敦市長。

倫敦市長,是英國能通過直選產生的最高職務,對鮑里斯積累政治資本很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擔任倫敦市長不需要經過保守黨內部討論和高層任命。因為鮑里斯的放蕩不羈的性格,很多保守黨內同僚也反感他,不願與之合作,導致鮑里斯遲遲無法通過黨內討論,獲得更有權力的內閣職位。

相比較而言,他的同窗、老實巴交的卡梅隆,仕途則要順利的多。

雖然表面上二人合作,但是面對著曾經在學校中不如自己風光的卡梅隆,如今已經成為上司,要強的鮑里斯心理很是不平衡。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貌合神離的同窗)

事實證明鮑里斯的這一步棋走得非常正確。在倫敦市長選舉中,很多民眾即使不同意鮑里斯政策,僅僅因為覺得鮑里斯搞笑,就會把票投給了他,最終讓鮑里斯擊敗了已經有8年政績的前任市長,翻身上位。

經此一役,鮑里斯吸引粉絲和選票的能力,讓所有保守黨同僚們刮目相看,再也無人敢小覷這個看似小丑般的政客。

擔任倫敦市長的8年,鮑里斯的政績算不上多好看。

上任剛半年,鮑里斯任命的兩位重要屬下,被媒體曝光為一個貪汙、一個專權,搞得鮑里斯十分的狼狽,不得不狠心砍掉左膀右臂。

鮑里斯在任上總共做了三個公共工程:推出公共自行車、翻新雙層巴士、蓋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花園橋樑。

其中只有公共自行車項目獲得了成功,儘管自行車上面貼的是贊助商巴克萊銀行的廣告,大家還是願意叫它“鮑里斯自行車”。

然而另兩個項目,只能說是一團糟。

鮑里斯引進的新雙層巴士,價格是傳統巴士的兩倍。結果因為車廂設計不合理,車內通風不暢,倫敦市購入之後又不得不送去返修,浪費了納稅人不少錢。

鮑里斯心心念唸的花園橋樑,橋樑上面種滿樹木綠植,鮑里斯描繪它為“浮動的天堂”,但被廣泛批評是面子工程。倫敦市為此花掉了4300萬英鎊之後,項目最終夭折。

2011年,北倫敦發生了著名的騷亂事件。鮑里斯當時在海外度假,極不情願地才回了國。因為行動遲緩、治安不力,鮑里斯在騷亂現場被當地的民眾指著鼻子痛罵。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面對民眾的質疑)

不過,儘管市長做的差強人意,鮑里斯還是很幸運的。在他的任上,倫敦舉辦了2012年奧運會,為他的政績平添了幾分色彩,也讓鮑里斯出盡了風頭。

當年8月1日,在一場慶祝倫敦奧運的活動上,鮑里斯手拿兩支英國國旗,乘著滑索從高空落下。

結果不幸的是,滑索壞了,鮑里斯被吊在了半空中足足5分鐘。安全帶緊緊地勒著他的大腿根,讓鮑里斯的臉上有些扭曲,不過他還是奮力地揮舞著英國國旗。

這滑稽的一幕被當場媒體拍下,鮑里斯又一次成為了各大報刊和社交媒體上的笑點。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卡在半空中的鮑里斯)

當時已經成為英國首相的卡梅倫笑著評論道:“這件事對任何政客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唯獨對鮑里斯來說,是一個創舉。”

04 世界之王

“3.5億”

當2016年外國遊客在倫敦遊玩的時候,他們肯定會感到困惑。因為很多倫敦巴士鮮紅的車身上,都貼著這個數字。

因為這個數字,鮑里斯最後當上了英國首相。

當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走了一步臭棋。為了平息英國議員們關於歐盟的爭執,卡梅倫貿然發動了全民退歐公投,企圖用留歐的民意,壓制政府內部的反對意見。

擔任倫敦市長8年,很少參與議會政治的鮑里斯看到了他進一步上位的機會。

20多年前,鮑里斯憑藉著一系列“標題黨”文章,成為了英國國內著名的疑歐派代表。在這一次退歐公投中,鮑里斯裹挾著民意,再次振臂一呼。

因為退歐的政治分歧,鮑里斯和卡梅隆貌合神離的聯盟,正式決裂。

鮑里斯看到民眾最為關注歐盟財政分配與移民兩個議題。為此他編造了兩個謊言,企圖激發民眾對歐盟的反對。

鮑里斯宣稱,英國每週會為支付3.5億英鎊給歐盟,“為什麼不把這筆錢留給我們的公費醫療呢?”

3.5億,因此成為了鮑里斯號召退出歐盟的標誌,雖然英國實際上支付給歐盟的遠沒有這麼多。鮑里斯辯解稱,這是他通過“各種口徑”統計到的。

時隔20多年,鮑里斯再一次施展了他添油加醋的詭計。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貼有宣傳口號的公交車)

在移民議題上,鮑里斯鼓吹土耳其馬上就要加入歐盟,如果英國屆時還不退出,就會有數百萬穆斯林湧入英國。

當然,土耳其加入歐盟的事情,更是子虛烏有。不僅英國反對,法國等其他歐洲大陸國家也強烈反對,但這並不妨礙鮑里斯拿土耳其說事兒。

為了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鮑里斯還撰寫了一首打油詩,投稿到了自己的老東家《旁觀者》雜誌上。

“有一個安卡拉的年輕人,

他本是一個手淫者,

後來他的種子得以播撒,

在一隻母羊的幫助下。”

《旁觀者》雜誌給這首諷刺埃爾多安與母羊性交的詩評獎第一名,鮑里斯還因此獲得了1000英鎊獎金。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的“大作”)

在鮑里斯的謊言煽動下,2016年公投最終以退歐而告終,“老實人”卡梅隆的政治生涯被送進入了墳墓,而民意代表鮑里斯即將閃亮登場。

然而就在所有人認為鮑里斯擔當首相穩操勝券的時候,鮑里斯又摔了一跤。

與鮑里斯一同參與退歐宣傳的關鍵盟友邁克爾·戈夫,卻在鮑里斯競選首相的最後一刻捅了他一刀,宣佈自己參與首相角逐,並拉走了一票原本支持鮑里斯的人。

邁克爾·戈夫認為,鮑里斯是個不靠譜的人,“沒準會把核按鈕當成傳喚女僕的按鈕按下去。”

這場政治暗殺,讓鮑里斯與首相位置失之交臂,他的政敵特蕾莎·梅在鮑里斯與戈夫的爭鬥中漁翁得利,當選首相。

繼丟掉編輯工作和出軌醜聞後,鮑里斯叛逆不入流的性格,第三次挫敗了他的政治前途。

因為鮑里斯在民眾間的支持度頗高,特蕾莎·梅當選首相後,不得不安排鮑里斯擔當外交大臣。

一百多年前的英國鼎盛時期,英國外交大臣是能左右國際局勢,決定一國命運的存在,而今天英國的外交政策只能跟隨美國亦步亦趨,外交大臣這一職務的含金量少了很多。

並且,在關鍵的退歐事務上,特蕾莎·梅還另立了退歐秘書和國際貿易大臣負責,搶走了鮑里斯的最後一點權力。

在梅首相任內,完全被架空的鮑里斯,外交大臣當得是意興闌珊。他大大咧咧的性格,更是為英國政府帶來了不少麻煩。

例如鮑里斯在出訪印度時,在錫克教寺廟裡談論進口威士忌(錫克教禁酒);在緬甸,鮑里斯賣弄學問,引用殖民時期英國人的詩;看到法國在退歐談判中寸步不讓,鮑里斯更是直呼法國人為“狗屎”。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鮑里斯在錫克寺廟談論威士忌,被當場質疑)

這個有名無實的外交大臣職位,完全不能滿足鮑里斯的野心。他繼續蟄伏著,等待著下一次向首相位置衝鋒的號角。

很快,3年之後,機會之神再一次眷顧了鮑里斯。因為英國政界各派在退歐問題上的四分五裂,特蕾莎·梅始終沒能彌補分歧,達成一份有效的退歐協定。

期望退歐的民眾愈加不滿,他們認為虛偽的政客在推三阻四,要求直來直去的鮑里斯上臺接管退歐事務。

最終特蕾莎·梅在重壓下辭職,2019年7月,鮑里斯在黨內選舉中勝出,成為新一任首相。

為了表示不與鮑里斯這樣的小丑“同流合汙”,鮑里斯勝選後,財政、司法、國務等一大批內閣官員集體辭職。

不過在鮑里斯眼中,這些曾經阻擋自己進入權力中央的黨內大佬,如今已不足為懼。

現在他終於可以放開手腳,發動一場“退歐戰爭”。

為了不讓嘰嘰喳喳的議會議員們繼續擔當退歐的阻礙,鮑里斯“忽悠”英國女王簽署了關閉議會的決議,期望拖到談判截止日期,無協議退歐自動實現。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剛當上首相的鮑里斯參見女王)

鮑里斯的計謀被揭發後,英國保守黨內部發生了一場叛亂,一批黨員發起不信任投票,要求鮑里斯下臺。

鮑里斯也毫不客氣的予以還擊,果斷開除了那些反對他的黨內高層的職務,其中包括丘吉爾的孫子、黨內老人尼古拉斯。

不過,因為最高法院判決鮑里斯關閉議會的舉動違法,他的圖謀沒有實現。

接下來,鮑里斯發動了第二場進攻——提前大選。

和4年前的卡梅隆一樣,鮑里斯也想通過民意,向議員們試壓,實現強行脫歐。不過不一樣的是,4年前卡梅隆棋錯一招,而鮑里斯這回則大獲全勝。

在2019年末的全國大選中,鮑里斯率領保守黨大獲全勝,掌握的議院席位進一步增多。

洶湧的退歐民意,和鮑里斯在民眾間的受歡迎程度,讓鮑里斯從此所向披靡,再也無人敢反對他的退歐計劃。

大選獲勝一週後,鮑里斯的退歐計劃在議會獲得通過,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

一場長達4年的退歐鬧劇,在鮑里斯的凌厲攻勢下,快刀斬亂麻般的解決了。

鮑里斯第一次嚐到了掌握國家、歐洲、乃至世界命運的權力滋味。“世界之王”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05 豪賭

1981年3月30日,剛剛上任兩個多月的美國總統里根,在華盛頓特區的希爾頓酒店,和工會代表們吃午飯。午餐過後,里根走出酒店大門,走向了停在幾米遠外的專車。

就在這個空隙當中,人群裡一個男人突然舉起左輪手槍,向里根總統連發數槍。

有的子彈打在了酒店玻璃上,有的射中了保護總統的特工,其中一發子彈,打進了里根總統的肺部,距離心臟只有2釐米。

由於搶救及時並且沒有傷到要害,里根總統最終活了下來。

熱點 |鮑里斯的豪賭(英國首相的叛逆、毀滅與重生)

(里根遇刺現場)

因為遇刺,美國民眾紛紛對總統表示同情,里根的支持率暴漲了10個百分點。

藉著極高的支持率,里根後來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開啟了著名的“新經濟時代”。他的“星球大戰”計劃,更是拖垮了蘇聯,終結了半個世紀的冷戰。

今天,英國首相鮑里斯和40年前的美國總統里根一樣,也面臨一場豪賭。

面對疫情的外來衝擊,西方民眾本能地選擇依靠政府,每天數小時的電視直播和曝光,讓幾乎所有政府領導人的支持度都有所上升,即使連防控不力的特朗普,也享受到了這一紅利。

這種現象,被稱為“團結在旗幟下”的效應。

然而在各位領導人之中,支持度漲幅排名第一的,無疑是英國首相鮑里斯。

因為除了“旗幟效應”外,鮑里斯還被“新冠”病毒開了一槍。他的“遇刺”,也註定要和里根一樣,能讓自己的支持率達到歷史性的高度。

只要ICU中的鮑里斯最終能夠扛過難關,迴歸政壇。藉著極高的支持度,今後鮑里斯的政治道路將一往無前。

相信洞察人性的鮑里斯也想到了。雖然身處病房,但是這個野心家,一定在心裡謀劃著他接下來的行動。

康復後的鮑里斯,將會帶給英國哪些改變?帶給世界哪些改變?

只有鮑里斯一個人心裡清楚。

這個叛逆的小丑,在英國政史中的地位,最終是否能夠超越“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比肩“二戰功臣”丘吉爾。

就讓時間,來揭曉最終的答案。

關注微信公眾號:JRZG-666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著你!

『免責聲明』金融之光-致力於尊重版權,部分信息來源於網絡,由於一些原因未能找到原作者,轉載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涉及版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正或者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