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思維傷害了多少人?讀書《終身成長》有感

小貓的父親是一個同時擁有多種固定型思維的人,且這些思維自相矛盾,單獨看並沒有太大問題有的甚至是好習慣,但組合在一起就造成了無比強大的威力,比如:勤勞,不怕苦,做飯,做菜,強迫症,安全,掌控,面子,嘲笑,挖苦,辱罵,呵斥,這些都是他的固化型思維的對應面都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所有小貓的父親永遠認為自己的思路沒有問題,但他不知道對小貓造成了無比巨大的傷害,產生伴隨一生的心理陰影。

1、他勤勞,不怕苦,做飯,做菜,強迫症,讓他把家庭裡所有的活都幹了,並因為強迫症怕小貓做不到他要的幹活方式和結果,而極力阻止小貓幹任何活。

2、他認為作為女人就要任勞任怨的為家庭付出,而小貓沒有幹活的經歷和手法,認為小貓沒有任何優點,一無是處。

3、小貓的父親沒有任何朋友,與他對話的只有在他眼裡一無是處的小貓,所以他用他習慣的溝通方式來和小貓溝通,比如嘲笑,挖苦,辱罵,呵斥等,順便表達他的喜怒哀樂,尋找存在感。

4、他膽小對外界任何事都保持著害怕的心態,在他範圍內的人與事卻要極力掌控,於是為了掌控也因為懼怕這個世界,他阻止小貓任何形式的向外發展,以保證他可影響範圍內的安全。

當他的這些固化思維組合在一起,所有的矛盾就不約而同的襲來:

小貓搶了他的家務幹他會焦慮阻止;

小貓不按他的行為習慣幹活,他會辱罵;

小貓接受他的服務不再幹家務他會用惡毒的語言嘲諷小貓無用;

小貓拒絕他的服務是難弄是沒有良心;

小貓想努力賺錢換工作是不聽他話讓他沒有安全感;

小貓你買任何東西是浪費錢因為他才有資格買東西;

小貓的努力需要任何正面的支持,而小貓的父親全都拒絕,因為他認為有努力有付出就會不安全,會失業,甚至會因為失業而活不下去;

當小貓生活中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與心情,遇上小貓父親那些未升級軟件一樣的固化思維,都是不符合邏輯標準的錯誤行為,所以小貓做什麼都是不對的,永遠在被埋怨,辱罵,諷刺,挖苦等傷害中煎熬......偏偏小貓父親也會為了面子哀怨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多會賺錢,這更讓小貓有苦說不清。

固定型思維傷害了多少人?讀書《終身成長》有感

我們來定義一下固定型人格和成長型人格,

固定型思維: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標準形態,並按自己認知的形態去實踐

成長型思維:根據事情實際情況出發,用合理的方式應對和解決所有問題

有父母說:我對她(他)多好,結果生了一個白眼狼討債鬼。

孩子說:父母帶來的傷害太大了,害了我一輩子

有老婆說:我為他生孩養孩柴米油鹽伺候他,結果他有了小三拋棄了我

老公說:她嫁誰都會這樣生活,我要的是妻子不是保姆

這樣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在少數,細想一下那些悲傷的主人公身上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擁有固定型思維,他們甘願又認命的深限自我定義下的身份和行為認知。

他們的固定型思維裡認為:

父母用他們思維裡固定的標準行為對待孩子,自認為是對孩子好,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接受並感謝他的付出;

老婆用她思維裡固定的標準行為伺候家庭就是對老公的付出,老公就應該接受並感謝她的付出,因為她已經把標準定義里老婆的這個角色演繹的完美;

固定型思維傷害了多少人?讀書《終身成長》有感

但這些人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應關係裡的人,是否需要她自以為是的那些付出,對於孩子,老公(老婆)的人性化需求,她從來不曾積極回應過,不論是潛在的環境下產生的需求還是明顯索取的需求,被固化思維型人都可以因為自身不具備這種認知而完全忽略掉,比如:溝通需求,自尊需求,面子需求,被讚揚需求,存在感需求等,他們除了自身認知裡有限的幾個固定認知,拒絕回應一切要在生活中體會後產生的需求,哪怕他自身也有這些需求她同樣忽略,直到面臨失去這段關係。

當對方所有的需求不被回應,親密關係無法建立,而她們面對關係的惡劣走向,除了詛咒謾罵,卻無力改變自己窘迫的狀況。

例舉故事:固定型思維對他人和自身的傷害

一、有個女讀者給我來信說:和老公吵架,她要離家出走,老公說:孩子留下,要滾你自己滾,

聽完老公的話傷心欲絕,一晚沒回家。問我要不要離婚?

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的人,她的思維裡:老公竟然那麼絕情要孩子留下讓她滾,老公為什麼不哄哄她......她在這個固有思維裡跳不出來,悲傷很久,他的選擇只有2個,就是離婚和忍受。其實假如她擁有成長型思維,她完全可以從原來的被動固定思維裡跳脫出來,因為解決家庭矛盾絕不是隻有忍受和離婚2個選擇,還有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行為技巧:3個人的家庭,誰都是家的一份子,憑什麼你要讓我滾,我就要離開受氣?作為男人理應讓著女人,應該滾出去的是你,不道歉不用回來了... ...既然他在對你進攻型傷害,這時候還保持固化型思維禁錮自己,體現女性柔弱悲傷,就是對自己的二度傷害。自己就應該遇強則強的理性方式去解決問題(這裡遇強則強就是一種成長型思維),用鬥爭避免自己受到傷害,結果無非是2種可能:1、男方出走回來後氣勢降低,2、男方沒有出門,對著老婆生悶氣(在吵架裡,生氣的一方永遠是處於弱勢,當他生氣,給他一個臺階下關係就和解了),無論哪一種結果都避免了自己長時間的心理傷害和內心隱忍。

固定型思維傷害了多少人?讀書《終身成長》有感

女人對家庭關係裡的自我認知不再是被支配者,而是可支配者的時候,所有的尊嚴都回來了,悲傷不再,掌控了家庭關係的主動權,更有助於家庭關係和諧。

很明顯,以上故事裡固化型思維傷害了她自己。

二、有個男人固化型思維裡認為:家庭裡沒有兒子是一個家庭一個男人的恥辱,結婚後一定要老婆生一個男孩,偏偏自己家生的就是女孩。

1、於是每天唉聲嘆氣,感覺自己一輩子就完了,這時候,他的固化型思維傷害了他自己;

2、假如他讓老婆不斷生或者和老婆離婚娶其他人繼續生來達到目的,就是傷害了老婆;

3、生了很多孩子自己又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承擔家庭負擔,這就是傷害了家庭;

4、如果沒有再生孩子,卻把怨恨發洩在孩子身上,對她不關心不照顧,這傷害的就是孩子。

人體就像是植入各種軟件的載體,而人們的經歷就是下載的過程,固化型思維的人對已經下載的軟件並不會升級,假如他是一個沒有衛星定位的手機導航:既定的錯誤線路讓使用者心力憔悴。

生活中還有數不勝數被固化型思維傷害的例子,不只是別人,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無意識的傷害著自己和身邊的人的固化型思維。我們把回憶翻出來一下,分辨解析找出那些被固化思維傷害的經歷,並針對以後有可能發生的具體狀態,用成長型思維方式準備好具體的應對方式,不再讓固化型思維趁虛而入,避免再次傷害。

固定型思維傷害了多少人?讀書《終身成長》有感

PS /

本文是閱讀書籍《終身成長》有感,如有興趣詳情瞭解,可參考樊登讀書會的視頻分解,祝手機前的你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