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週末去禪修,臨走時去和熟識的高僧告別,看到他送一位中年男士出來。等他回來,我一邊打招呼一邊問究竟。高僧笑著給我說了那位男士的故事。

前幾年,那位男士決心創業,公司成立初期他需要左膀右臂,於是找了朋友甲和朋友乙。

身為國企高管的朋友甲一坐下來,就公司發展給他分析的頭頭是道,同時也提出了一二三四五條待遇條件;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朋友乙不太聰明,但很踏實,他也沒有什麼規劃和條件,只想跟著老闆一起幹點事。

這位男士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跑來問高僧。

如今幾年過去,他搖身一變成為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老闆。朋友甲依然不溫不火地做著自己的老本行。朋友乙成為公司技術骨幹,而且擁有股份。

高僧停下來問我:“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誰?”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我想了想,回答說:“選乙”

高僧笑著點頭:“這不,今天施主專門來感謝我了。其實,聰明人固然有他聰明的一面,但更多時候人們更欣賞老實人的認真和本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踏踏實實把一個行業做幾十年的老實人。”

高僧的話我非常贊同。同樣一件事,聰明的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掐指一算便知一二,高智商帶來的頭腦風暴讓他們會在某個時間很瀟灑。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聰明”與生俱來便攜帶了一些“人性弱點”:善於選擇、善於走捷徑,善於說的多做的少……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是傻人有傻福。當然,不是所有的傻人都有傻福。

朋友乙並不笨,他只是老實、木訥,他沒有那麼多門道,沒有那麼多選擇,也沒有那麼靈光的腦袋,只能傻傻去堅持。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認準一個理兒,就自己鑽進去非搞明白、弄出點響動不可,反而能取得非常不錯的成就。

說白了就是,老實人只要敢下這三種笨功夫,早晚出人頭地。

0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錢鍾書先生在進入清華大學後,他的目標就是“橫掃清華圖書館”。

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博覽群書後,他終於寫出了學術著作《管錐編》,書中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可謂是博大精深。

高僧說,當一個人心懷夢想、朝著一個目標,不問結果、不求回報,只專心做事、潛心修行的時候,這類看似木訥的老實人實際上是最終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用現在流行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老實人因為老實,不會鑽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別人一遍能做好,他需要十次、一百次才能做好。

聰明人一天就能完成,他需要一個一個星期半個月才能完成。正是在這樣的慢吞吞中,他將一件事反覆打磨、築牢地基。等到他能夠熟練地掌握技藝之後,剩下的就是突飛猛進的增長,以及紮實穩步的發展。

02表面隱忍不發,內心暗藏大志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高僧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晉代,有一個大官叫陶侃。按理說,人活到大幾十歲了,也位高權重,該知足了。

可陶侃大人閒著沒事天天搬磚。早上把磚搬出去,晚上再把磚搬回來。

別人問他做什麼,他說鍛鍊身體。 搬磚也就罷了,他還叫部下把砍下來的零碎竹子、木頭等都收集起來好好收藏放著。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你肯定會對此人評價:又小氣又神經。

畫風一轉。後來時局變動,陶侃是管長江以南軍事防務的,這時需要建立水軍,馬上要造船,並且要在很短期間內完成。

陶侃大人平日裡攢得那些不起眼的木頭竹子就派上用場了。因為身體好,作戰能力強,他率領部隊也是所向披靡。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高僧說,生活裡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人,無論別人怎麼看待他,怎麼評論他, 怎麼詆譭嘲笑他,他要麼憨厚地笑一笑,要麼不吭氣,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看似愚笨,實則心懷大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些看似憨厚老實的人在不經意的時候,冷不丁的放大招,刷新所有人的觀念:原來他這麼厲害啊!這就是他們表面隱忍、內心堅毅的魅力所在。

0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有一個笑話。6歲的時候,小曾國藩在家背儒家經典,背到半夜也沒有背出來,這可急壞了那晚剛好在他家的樑上君子——小偷。

原本打算等曾國藩睡覺後順手帶點東西走的,遲遲不見他背過,小偷最後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把那篇文章一字不錯地背出,丟下一句“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後揚長而去。

我估計當時曾國藩的心理陰影面積有整個屋子那麼大。包括後來考舉,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謂曲折坎坷。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一次考試考七八次十多次考不過,換了一般人早就崩潰了,乾脆放棄得了。曾國藩不放棄,一次次撿起來,哪怕考到四十幾歲,也非考中不可。這樣的精神毅力連老天也會感動的。

高僧說,很多老實人並不懂得大道理,但是他會悶頭去做,因為他知道春種秋收,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做大事業的人,要是能夠明白這一點,“萬物將自化”,也就不會投機取巧,只想著走捷徑了。

一位高僧的點撥:老實人,敢下這三種“笨功夫”,福報不淺

的確,任何事情,只要你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時候回報不一定是以你期待的方式饋贈與你,但是會在不知不覺裡讓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得到充盈。

成功的真諦往往是生活中看似最愚笨、可笑、卻常常忽視的簡單道理。

無論你是聰明人還是老實人,看到這裡就應該明白一念萬年,細水長流,無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棄努力,最後一定是成功的。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