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前言

所謂陽光之下無新鮮事,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複以前發生的事。兩件相隔千年的事,看似沒有聯繫,其實後背後有著相同的原理!

一、事件回顧

1、關雲長義釋曹操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捨。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赤壁之戰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二]山陽公知載記曰: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道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內觽。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容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也就是說,曹操戰船被燒後,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但曹操大軍已通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曹操敗走華容道

而《三國演義》裡,作者為了渲染小說的效果,對這段史實做了自己的安排,這讓讀者讀起來更加有趣味性和文學性。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兵敗後,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關羽義釋曹操

我們這裡不是討論歷史的真實性,我們這裡討論的是華容道放走曹操的真正目的,如果歷史上真有劉備在華容道截住了曹操,大概率諸葛亮也會放走曹操。

2、西安事變放走蔣介石

“西安事變”我們很熟悉了,它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扣下了蔣介石。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經過多方周旋,最後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張學良和楊虎城

二、事件分析

在分析上述兩件事之前,我們再看看歷史上的一件事。

《資治通鑑》記載:尉景伏壯士欲執兆,歡齧臂止之,曰:“今殺之,其黨必奔歸聚結;兵飢馬瘦,不可與敵。若英雄乘之而起,則為害滋甚。不如且置之,兆雖驍勇,兇悍無謀,不足圖也。”

意思就是說,尉景想要打埋伏抓住爾朱兆,但高歡阻止了他說:“現在殺了他,他的黨羽肯定會聚集殺過來,我們太弱了,肯定打不過。如果此時有強大的人乘機接盤了,對我們更不利了。所以暫且不殺爾朱兆,他雖然有勇,但無謀,不足懼。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從這段史料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不實施“斬首”,是經過背後許多權衡的,下面來分析上述兩個事件,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1、華容道放走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呢?

一是赤壁之戰讓曹操元氣大傷,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權會藉此戰役開始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便宜的是孫權。二是這時候的劉備集團還處在剛起步階段,劉備不管是地盤、兵力和財力等相對了東吳來說,都是全方位的被碾壓。如果此時就對曹操下死手,那北魏就會大亂,而劉備沒這麼大的胃口去接盤,有能力去吞併佔領曹操地盤的只有東吳。如果東吳接管了曹魏地盤,那麼天下的老大就是孫權了,到那時候反過來攻打劉備,那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輕而易舉。三是如果曹操死於劉備之手,必定引起曹氏集團的瘋狂報復,以當時劉備的實力,必死無疑。

只有留下曹操和東吳相互制衡,自己才有機會去發展壯大。所以,曹操不能死。一旦平衡大破,死的就是自己了。

保存平衡是弱者的自保之術。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劉備、曹操、孫權

2、西安事變放走蔣介石

當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後,國民黨內部就分裂成了兩派,討伐親日派和求和抗日派。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竭力策動討伐張學良,並策劃轟炸西安,其目的無非就是企圖取代蔣介石的統治地位;而求和派的蔣介石親屬宋美齡、孔祥熙、宋子文等則不顧何應欽的反對,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而積極努力。

我黨在正確的分析判斷了當下的形式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放走蔣介石。一是不想因為西安事變造成國內的又一次內戰爆發和軍閥們的混亂,所以選擇了不殺蔣介石。二是一旦討伐派成功上位,必定是傾全力絞殺我黨,而當時我黨只有三萬人左右,武器裝備也不行,無法和幾百萬軍隊比,畢竟張學良和楊虎城是“消極剿共”。三是我黨當時力量還比較弱,對於抵抗日寇入侵,蔣介石是當時中國唯一可以帶領抗日的人,畢竟國難當頭,發動大規模自相殘殺,會讓日軍漁翁得利,這就是 “親者痛仇者快”。所以蔣介石不能死。

華容道為何放曹操?西安事變為何放蔣介石?背後你不知的利益計算

西安事變和解

三、背後共同的原理

1、你要對付的不是一個人,二是一個勢力集團

對於一方首腦,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更多代表的是他身後的勢力集團,有時候首領並不能為所欲為,他們也受到背後勢力集團的制約。有時候老大天天換,但這個集體卻能穩坐釣魚臺。因此,有時候一個領導的更換,並不能給這個集團帶來多大變動。如若“斬首”成功,反而會招致整個集團的瘋狂報復,當你沒有強大到與其相抗衡的程度,那你只有被滅的命運。

2、是不是便宜了別人,害了自己

也就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接盤。劉備殺了曹操,以劉備當時的實力,便宜的是孫權,最後害的是自己。 “西安事變”如果不和平解決,便宜的是國民黨親日派,我黨勢必遭到更猛烈圍剿和更大犧牲;更大的壞處是便宜了日寇,至中華民族於危地。

3、知己知彼勝過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

老對手,知根知底,知己知彼,應付起來也就遊刃有餘了。當你不能一擊擊毀整個集團時,你最好不要更換你的對手,因為新的對手,你瞭解的並沒有老對手那麼詳細,這樣對於你來說,變數就增大了,於己不利,所以還不如讓他暫時活著。

四、總結

我們在捅馬蜂窩的時候很容易,一杆子就掀翻了,但是事後如何應對一群馬蜂,才是你應該認真考慮和對待的問題。“斬首”容易,但要把整個利益集團連根拔起,卻是不易。所以,在決定斬不斬首時,一定要經過認真考量,否則弄不好,為他人做了嫁衣,為自己做了壽衣!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