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有大道理,處處皆文章

正確、新穎、奇巧的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靈魂。

  所謂“立意”,是作者確定的文章主題。一篇文章價值的高低,取決於文章能否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品讀、感悟的深度。立意高遠的文章,發人深省,動人心魄;思想平庸的文章,空洞無物,平淡乏味。

  所以,確定一個好“立意”是每個作者寫作時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

小故事有大道理,處處皆文章

如何確定一個好“立意”呢?

1、立意須“正”。

無論是認識社會、品味情感,還是剖析自己的心性,均要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基石,形成正確的有思想深度的主題。如此行文,才能有浩然正氣,激濁揚清,才會有至誠至信,至善至美。唯其如此,無論你是想褒揚稱頌,還是要揭露批判,都會得到讀者的理解和認同。反之,你以頹廢消極或偏激逆反的心態行文,即使選材新穎,角度奇巧,雄辯滔滔,也只能令讀者反感。

有一個故事:一個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在課本上畫小丑。老師發現了,因他平日頗恃文才,責成他為此畫題詩一首。無奈,他只好照辦。一會兒,他交卷了:“擠眉弄眼裝笑臉,情思鄉愁夢魂牽,他人戲譏全不顧,但求歡樂一瞬間。”老師看後說:“描摹神似,只是頹唐了些。我也和一首,你評評。”說罷,提筆寫道:“心中有愛展笑顏,欲將摯情一線牽,己身哀愁全不顧,但留歡樂在人間。”學生心悅誠服。

由此可見,同樣的內容,立意的立足點不同,其思想境界則迥異,其表達效果自然兩樣。如果我們用積極發展的眼光看待人生,以健康文明的心態感悟生活,求真求善求美,則思想必純,立意必正,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自然蘊蓄其中了。

2、立意求“新”。

  能俗中見雅,平中顯奇,推陳出新,聯想豐富,方可飆升文章的價值。但如果誤以為“新”是怪異甚至於荒誕,那就踏入立意的誤區。選擇的材料來源於生活,自然不會出格離奇。能從別人不留意的角度入手,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或揭示別人熟視而無睹之哲理,才可謂之為“新”。

有一篇習作:某學生上學時遇紅燈,同學喊他走小路,他突然發現走小路便捷省時多了,由此他聯想到自己學習中常鑽牛角尖,學法不靈活,悟到學習應善於動腦,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道理。該文立意角度新穎,聯想巧妙,平中見奇,令人讚賞。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講些空話套話,是習作立意常見的弊病。對於生活中各類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把它與具體情境加以結合,就能從中提煉出新穎的立意,文章的價值將因此得到提升。

3、立意尚“巧”。

  立意要自然貼切地表述出來,就要追求“巧”。空說道理令人乏味,繁述瑣事又讓人看不上眼。要將凡人小事構建成承輸摯情哲理的載體,就需將兩者“巧加銜接”或“巧為切入”,可唱個“反彈琵琶”,可來個“故事新編”,或演個“諷刺小品”,也可導個“荒唐鬧劇”,甚至可以將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理“組合處理”,使立意角度小,出語奇,情感真,內涵深,自然真切,渾然天成。

一考生在以“誠信”為話題的高考作文中,以“赤兔之死”為題,巧引三國故事,假借關羽座騎赤兔馬之言,對呂布關羽分別評說,表達出自己對“誠信”的深刻理解,主旨鮮明而表述巧妙,令人拍案叫絕。

 即使是大眾化的立意,只要你能選準表述角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自己的感悟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不留斧鑿之痕,亦可以“巧”制勝。

人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如果你匆匆瀏覽,最終只會一知半解,一片迷茫。假如你肯駐足片刻,用心動情,仔細品讀其中的一個章節、一個語段、甚至僅是短短一行……去體味,去挖掘,去聯想,去感悟,那你必定會時有頓悟,迸發出靈感的慧光。

二、精心選材

有同學認為自己的活動範圍狹窄,知識積累太少,生活素材貧乏,因而無物可敘,無事可寫。更有人覺得自己生活中沒有發生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值得大書特寫的情節,所以只能編造故事應付習作,還美其名曰“虛構”。其實,世間萬物,繽紛繁雜,人生百態,儘可入畫。只要將真情實感化作明確的立意,世上則無物不可繪,人間則無事不可敘。只要留心觀察,細緻描摹,即使點滴小事,亦可栩栩如生,動人心魄。

  但是,並不是什麼內容不加選擇就可以任意運用。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內容的吸引力,情感的感染力,立意的表現力。因此,精心選材是寫好文章的必要環節。

  我們都是平凡人,所經所歷皆是平凡事,幻想寫什麼奇聞逸事來吸引讀者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字裡行間透出的假,根本無法表達你的真情實感,更不能激發別人情感的共鳴。連你自己都感動不了的內容,怎能指望感動別人呢?因此,選材應選凡人小事,將其構建成承輸摯情的載體,以短小的篇幅,表達出具體可感的立意。

選擇生活中極富人情味的事情來寫,越小,生活細節越容易表現得細緻傳神,越真,感情之泉也越可以自然流淌,當然,如果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寫一件平常事,使讀者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更能讓人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了。

三、整體設計

有了好的立意、好的材料,不等於就有了好文章。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途徑。要將故事構建成承載立意的載體,就要看怎樣對材料進行合理的處理,怎樣從整體結構上進行謀篇佈局。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環節。

文章的整體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快捷切入

從中考要求來看,作文篇幅600字左右。如此短小的篇幅,要將一個故事生動形象描述出來,自然不允許文章開頭煩瑣冗長。有些同學寫作時習慣於圍繞題目議論導入,形似解題,自以為是快捷入題,其實不然。因為這樣的開頭實質上只是帶了一個帽子,對故事情節的展開並無任何好處。

入題要快,可從故事情境的設計入手,巧妙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記敘的要素,或設置懸念,或進行適當的氣氛渲染,為後面行文作必要的鋪墊。入題快的要訣在於選準切入點,要根據立意表達的需要對所敘事件進行再處理,不能把內容先概括表述一下,然後再準備詳細敘寫,而是要大刀闊斧地把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刪去,從最貼近立意集結點處切入,採用描寫手段,力求使讀者在文章開始就有形象生動、身臨其境的感覺。

2、合理鋪墊

故事情節的發展必須為集中表現主題服務。為了使高潮自然而然地引出,合理鋪墊是必要的。要注意緊扣中心,選擇與主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情節設計,故事節節發展,感情層層推進,使高潮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切忌內容蕪雜,散漫無稽。與中心無關的情節敘寫得越多,就越傷害主題的表現力。

3、突出重心

  確立文章的寫作重心是審題立意之後構思的關鍵點,是材料處理的主要環節。一篇文章的寫作重心是故事情節的高潮所在,是全文思想感情集中表達的部分,是這篇文章最能表現立意的內容。因此,這一部分必須詳寫,必須採用各種手法加以突出。而且,開頭的快捷切入,前面的合理鋪墊,均要以此為準繩思考安排。

重心的確定取決於作者對文章的立意把握。有些同學只以寫什麼事作為構思的主要內容,忽視確定立意對文章的作用,則最有可能陷入記流水帳的境地,詳略不明,主次不分,即使最後能點出主題,也無法給人以清晰的印象。因此,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立意,選好一個故事材料,就要想一想,這個故事哪一部分是主題集中體現的地方,這一部分就是文章的重心,就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就是必須集中筆墨詳寫的內容,開頭與鋪墊也必須據此調整,全文的寫作技巧也必須為突出這一部分服務。

  例如習作“當我面對▁▁▁▁的目光”,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暗示了應通過對目光的細緻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重心應在對目光的集中描寫上,因此對“目光”的描寫詳略程度體現了作者對文章寫作重心的把握。可是許多同學立意可以,但主要內容集中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上,高潮與“目光”無關,最多事件描述結束時才提到“目光”,重心偏離,嚴重影響了文章立意的表達效果。

動筆之前確立準確的寫作重心是構思最重要的環節,要引起特別的重視。

4、巧妙點題

立意,是作文價值的體現,點題,是立意表現的必要手段,點題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點題忌公式化套用,忌牽強附會,那麼如何點題呢?首先,要根據文體、內容、情感等因素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準確表達立意。其次,要將較為抽象的立意與具體形象的情節巧加銜接,使之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四、局部處理

 依據立意完成整體設計,就能構建起文章的骨架。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不會偏題,結構比較合理。但要把文章寫得生動具體,形象感人,則還需要在整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環節的局部處理,考慮氣氛如何渲染,情節如何細化,情感如何表達,人物性格如何展現,文章立意如何滲透。作者此時就像一個導演,在把握整個劇情的基礎上,安排每個演員何時出場,穿什麼衣服,做什麼動作,說什麼話,有怎樣的神態……總之,局部處理是體現寫作能力,增強文章美感,提升習作層次的重要環節。

  局部處理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在平時語文課文的學習中,不斷學到各種寫作方法,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也能大大豐富學生寫作技巧。歸納起來看,常用的局部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拓展細節

  顧名思義,拓展細節就是將重要的情節通過具體描寫加以分解、細化,使之生動形象,突出立意。

  例如“他說”這一情節,我可以增添神態描寫:“他笑著說”,還可以增添動作描寫:“他揉著肚子笑著說”。如此逐步拓展細節,動態感增強,人物形象愈加鮮明,故事情節因此具有了形象的感染力。

  2、描摹心理

  記敘文中,情節的發展過程實質是人物的情感體驗過程,是人物的心理展示過程,因此,在情節描述過程中,進行細膩的心理描寫,不僅可以表現自己的心路歷程,揭示文章立意,而且可以增加描寫的厚度,增強情節的感染力,激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這對提升作文的質量具有極大的作用。

但是,描摹心理不能變成大段的心理獨白,要與情節發展同步進行,要注意與其他描寫方法配合運用,這樣才能具有情節構思的立體感。

3、渲染氣氛

  通過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為人物的活動創設恰當的氛圍,給人物的性格展示營造一個合理的空間,為故事的結局人物的命運奠定基調,這是寫作中常用的寫作技巧。自然優美的景物描寫,還能增添行文的美感,可以充分展現作者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當然,渲染氣氛決不能喧賓奪主,不能為寫景而寫景,一定要為更好的表現主題服務。

 4、合理聯想

  情節的展示重在寫實,越貼近生活越好。但通過合理的聯想或想象增添情節的情趣,使文章跌宕起伏,搖曳多姿,富有流動變化之美,這樣的手法,也是局部處理材料的好辦法。這種寫法常用在形成誤會、設計懸念、宣洩情感、領悟哲理、延伸立意等方面,具有極佳的表現效果。

5、側面烘托

  有些情節內容只用直觀的手法是難以表現充分的,還必須運用側面描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烘托,特別是在場面描寫、細節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可以藉助描寫次要人物或旁觀者的反應,彌補直接描寫無法涉及的內容,使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主題立意得到更廣泛、更有深度的表達。

6、對比映襯

  運用對比手法凸現人物性格,表達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立意,也是習作中常見的寫作方法,有些同學對此手法運用比較嫻熟。可以對同一種現象表現出不同的人的不同認識,可以在一件事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同一個人的思想感情的截然不同的變化,也可以從對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態度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等等。對比,能通過鮮明的反差給予讀者更為明晰的印象,能使立意在映襯中有更深刻的表現。

不是生活中沒有素材,而是需要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不是世界上缺乏情感,而是需要一顆勤於體味的心靈。凡人瑣事可寫得生動形象,只要你將所學技巧活學活用;閒言絮語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斷盤點生活中的語言寶庫……學以致用,厚積薄發,世間百態自然可形神俱備,躍然紙上。

碎罐

過去,有一個人提著一個非常精美的罐子趕路,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啪”的一聲,罐子摔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頓時成了碎片。路人見了,唏噓不已,都為這麼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個摔破罐子的人,卻像沒這麼回事一樣,頭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舊趕他的路。

這時過路的人都很吃驚,為什麼此人如此灑脫,多麼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麼可惜呀!甚至有人還懷疑此人的神經是否正常。

事後,有人問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

這人說:“已經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戀呢?”

大道理:灑脫是一種擺脫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級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還要空留戀呢?如果留戀有用,還要繼續努力幹什麼?

競選演說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競選時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他正在發表競選演說,突然,一個破壞分子高聲叫道:“垃圾!狗屎!”

很顯然,這個人的意思是說:“胡說八道!”或是:“少說空話!”

但是,克林頓卻報以容忍的笑,並不理會他的本意,只是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你提出的髒亂問題了!”

大道理:聰明的人善於將不利化為有利。

三個最優秀的老師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期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執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

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

一年之後,這三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

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

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

這時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大道理:世上本沒有什麼天才,所謂的天才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發掘出自身內在的潛力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些非天才們只不過是讓自己的潛力繼續隱藏罷了。

父子騎驢

父子倆牽著驢進城,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子不騎!

父親便叫兒子騎上驢,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真是不孝的兒子,竟然讓自己的父親走著!

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又有人說:兩個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那瘦驢壓死?

父子倆趕快溜下驢背,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用棍子扛著。經過一座橋時,驢子因為不舒服,掙扎了下來,結果掉到河裡淹死了!

大道理:一個人要有主見,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才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不要活在別人的輿論中,要靠自己的腳走路,自己的腦袋思考。

鯊魚的大小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館。

有個旅客問管理員說:“這隻鯊魚會長多大?”

管理員指著水族箱說:“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

旅客又問:“會跟水族箱一樣大嗎?”

管理員仔細地說:“如果在水族箱,鯊魚只能侷限在幾公尺的大小,如果在海洋,就會大到一口吞下一隻獅子。”

大道理: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環境能限制人的思想,人也可以限制自己的思想。不要給自己加框,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