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到底是誰寫的?

大明洪武元年,應天府(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早朝例會上,幾乎所有的大臣們都察覺到,明太祖朱元璋精神萎靡,哈欠一個接著一個,聽彙報的時候,心不在焉,一直在打瞌睡。

這讓時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劉伯溫非常擔心。

雖然太祖皇帝正值壯年,但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國事繁忙,陛下日理萬機,白天工作這麼辛苦,如果晚上在後宮又過度操勞,休息不好,影響了身體健康,那可是一件大事。

這種事當然不好在會上講,散會後,劉伯溫找到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委婉地問:“昨晚陛下幾點睡的?怎麼睏倦成那個樣子?”

工作人員說:“陛下昨晚幾乎一夜未睡,天都快亮了,房間裡的燈依然亮著。”

劉伯溫很生氣:“到底是哪位皇妃侍寢,如此不愛惜龍體?你們就不勸阻一下嗎?”

工作人員說:“不是你想的那樣劉大人,陛下是獨自一個人,看書看到了天亮。”

劉伯溫大吃一驚:“怎麼可能?陛下就沒正經上過幾年學,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書了?看的什麼書如此廢寢忘食?”

工作人員說:“害,就是現在最流行的那個手抄本。”

劉伯溫脫口而出:“《少女之心》?”

工作人員說:“不是不是,是《江湖豪客傳》,社會上都快傳瘋了,您沒看過嗎?”

劉伯溫這才恍然大悟,那是一本描寫北宋年間宋江等人梁山聚義造反的小說,豈止看過,就連作者都認識,是自己同一屆的老同學,名叫施耐庵。

1.

施耐庵,原名施彥端,江蘇興化人。據說,施耐庵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標準的青年才俊,人生前半程,腳踏實地,走得規規矩矩,順風順水。

但生活就是這樣,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換個環境可能就一事無成,上學時候的學霸,參加工作以後未必能續寫輝煌,特別是在官場上混,你會發現,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並不是最重要的。

施耐庵被分配在杭州錢塘縣政府任辦公室主任,每天各種迎來送往,各種材料總結,各種阿諛逢承,各種暗箱操作,各種黑暗腐敗,各種潛規則......所有這一切,讓施耐庵極度不適應,為官不滿三年,便憤然辭職了。

辭職回家幹啥?今後靠什麼生活?

不必擔心,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是人才從不為生計奔忙,施耐庵辭職後,很快就有私立學校下聘書邀請加盟,施耐庵挑選了一家工資待遇較高,五險一金齊全的私塾,擔任客座教授,每週四節課,十分輕鬆,業餘時間便伏案著書,搞文學創作。

當時,正是元朝末期,朝廷極度腐敗,各級官員貪汙受賄成風,對百姓橫徵暴斂,國家財政吃緊,經濟急速下滑,致使貧富分化加劇,民不聊生。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繼紅巾軍起義之後,張士誠、朱元璋等也紛紛揭竿而起,高舉反元大旗,割據一方,元朝政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施耐庵才學淵博,思想激進,在課堂上不但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而且能緊密聯繫社會現實,對當局極盡嘲諷,對義軍頗多讚詞,每次上課都深受學生歡迎。

但是,也有一些朝廷安插或被洗腦的學生,聽完課就跑去向校方舉報,說施老師上課時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施耐庵因此受到嚴重警告,被責令停課,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準備處理施耐庵。

施耐庵一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捲起鋪蓋投奔了張士誠的起義軍,走的時候,還帶了幾個志同道合的進步學生,這其中,就有施老師最得意的弟子羅貫中。

2.

施耐庵投筆從戎後,被張士誠聘為軍師。

起初幾年,起義軍攻城掠地,頗為順利,但不久,形勢急轉直下,張士誠被元朝招安,封為太尉,後又自稱吳王,成一方諸侯,並與朱元璋翻臉為敵。

施耐庵對此有不同意見,多次苦諫無果,便與羅貫中等人一起離開了張士誠,從此隱居山野,一面繼續在私塾授課,一面潛心文學創作。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施耐庵開始以北宋年間山東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漢梁山聚義的故事為基礎,動筆創作長篇小說《江湖豪客傳》。

文學創作是很艱苦的一件事,特別是長篇歷史小說,涉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眾多,結構複雜,氣勢宏大,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必須有深厚的文史功底,靜下心來才行。

那段日子裡,施耐庵兩耳不聞窗外事,終日埋頭創作,幾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元朝統治已搖搖欲墜,朱元璋的大軍所向披靡,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軍閥,張士誠兵敗自殺,元朝殘部一路逃亡北上,朱元璋一統江南。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

同年八月,明朝大軍圍攻元大都(北京),元順帝帶著老婆孩子倉皇逃出關外,元朝滅亡,蒙古人在中原地區近百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天翻地覆,滄海桑田,全新的大明王朝在戰火中誕生,而施耐庵的同窗好友劉伯溫,如今已做了新政權的高官。

到底是老同學,富貴不忘故人,主動向朱元璋推薦,說施耐庵這個人特別有才,比我強十倍,就是歷史上有過汙點,在張士誠手下幹過幾天,您看要不要見一下?

朱元璋大度地一擺手:“國家初建,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只要他願意為我大明建設出一份力,我們舉雙手歡迎啊。對於歷史遺留問題,我們的原則是,既往不咎。”

3.

於是,劉伯溫專程前往施耐庵隱居之地,誠意邀請他出山,進京共商國事。

沒想到,施耐庵婉言拒絕了:“先謝謝你啊兄弟,要是早幾年,我肯定高高興興就去了,可如今,我都這把年紀了,還瞎折騰個啥呀?”

劉伯溫不以為然:“人家拜登78歲競選總統,姜子牙80歲領兵打仗,佘太君100歲掛帥出征,您才多大啊,週歲才72 ,正是幹事業的好年紀呀。”

施耐庵說:“害,也不光是年齡的事兒,實話說吧,我現在正在寫一部小說,確實抽不開身啊。”

說完,便把《江湖豪客傳》的手稿拿給劉伯溫,劉伯溫粗粗看了幾頁,便連聲稱讚,說:“人各有志,不便強求,既然施老師已決定投身文學事業,那就祝您創作順利,作品大賣吧。”

《水滸傳》到底是誰寫的?

臨別前,劉伯溫再三表示:“大作完成之後,一定要讓我先睹為快啊,出版發行方面如果遇到什麼問題,跟兄弟說一聲,千萬別客氣,文化部咱有人,一句話的事兒。”

不久,《江湖豪客傳》完稿,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開始,到“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為止,洋洋灑灑共計七十回。

經學生羅貫中等人整理校對之後,書稿交付出版社排版印刷,樣書一出來,施耐庵立刻派人給劉伯溫送去一本,在書的扉頁上,施耐庵親筆題字:伯溫兄弟雅正——施耐庵。

劉伯溫收到樣書,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居然一口氣讀完了。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晁蓋智取生辰綱,武松醉打蔣門神,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盧俊義活捉史文恭......一個個梁山好漢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伯溫讀罷,忍不住拍案叫好。

可等冷靜下來一琢磨,這書好是好,只怕出版不了。

為啥?全書通篇在講官逼民反,為農民起義唱讚歌,這種題材你在朱元璋打天下時期可能算正能量,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人家已經坐了天下,你還為造反起義者樹碑立傳,就不太合適了,這種書,十有八九是通不過審查的。

果然,不出劉伯溫所料,《江湖豪客傳》被有關部門列為禁書。

但人就是這樣,逆反心理,不封禁還好,你越封禁大家越想看,《江湖豪客傳》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凡識字的,幾乎人手一冊,越傳越廣,最後竟然傳到了當朝天子朱元璋的手上。

4.

那天,朱元璋花了一整夜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覺得確實好看,引人入勝,藝術上沒得說,但政治上有問題,是一株“大毒草”,寫的雖然是宋代的事兒,卻有影射朝廷,煽動百姓造反之嫌,必須給予查封。

得知作者就是劉伯溫舉薦過的施耐庵後,更生氣了,老子派人主動上門邀請你來作官,你居然拒絕我,分明是看不起我!提筆在書上做出批示:“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下令將作者押入大牢,聽候處置。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羅貫中等人聽說老師被抓走,趕緊去找劉伯溫,劉伯溫嘆了口氣說:“這是皇帝陛下親自下的命令,我也沒辦法啊。”

羅貫中說:“民間一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都傳言您足智多謀,重情重義,請一定想想辦法,救救施老師。”

劉伯溫手捻鬍鬚,沉吟半晌,拿起桌上那本《江湖豪客傳》,對羅貫中說:“禍端因書而起,要想救人,還得在書上想辦法。”

羅貫中疑惑不解,劉伯溫說:“附耳過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羅貫中恍然大悟,拜謝而去。

是的,你猜的沒錯,羅貫中決定續寫《江湖豪客傳》。

羅貫中不但是施耐庵門下最得意的弟子,也是當時著名的青年作家,他創作的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和劇本《宋太祖龍虎風雲會》長期佔據暢銷書排行榜前列,特別是新進完成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公認中國最早的章回體小說之一,歷史演義的開山之作,受讀者歡迎程度絲毫不遜色於老師的《江湖豪客傳》。

因為救人心切,加上年輕體壯,精力旺盛,文字功底深厚,羅貫中閉門謝客,夜以繼日,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續寫和修訂工作。

在續寫的後五十回裡,羅貫中緊緊圍繞宋江招安設置情節,最後的結局就是我們現行版本中描述的,宋江一心尋求招安,梁山好漢洗心革面,歸順朝廷,奉旨征討同為起義軍的方臘,為國盡忠,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新版刪除了原著中過激和敏感的部分,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重點強調忠孝仁義思想,並將《江湖豪客傳》改名為《忠義水滸傳》,如此一來,主題明確,立意深遠,政治高度瞬間凸顯,思想境界陡然昇華。

劉伯溫拿著新版《水滸傳》給朱元璋,說:“您之前看的只是上部,下部最近才發現,您再看看,我覺得作者本質上還是好的,還是忠君愛國的。”

朱元璋又熬了一個通宵,讀完了後半部分,第二天帶著黑眼圈說:“嗯,這樣故事看起來才完整嘛。”當場下旨,將施耐庵無罪釋放。

經過這一年的折騰,年逾古稀的施耐庵身體每況愈下,出獄僅僅一年後,也就是公元1370年,施耐庵病逝於江蘇興化,享年74歲。

在今天的施耐庵紀念館裡,有這樣一幅楹聯:

韜光養晦,一代英才居勝境

激濁揚清,千秋峻筆著奇書

5.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明代四大奇書、六大才子書和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毋庸置疑,放在歷史大背景下,不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該書都無愧於它在中國文學史上所享有的崇高地位。

但是,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該書問題頗多。

首先,由於羅貫中續寫《水滸傳》,時而宣揚造反有理,時而歌頌忠君愛國,

造成整部書的主題思想嚴重割裂,含糊不清,充滿矛盾,特別是後五十回,清代金聖嘆認為,純屬狗尾續貂;

其次,全書過分宣揚暴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毫無人性可言,梁山方面的許多行徑都與人類正確價值觀相違背,簡單說就是,所謂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沒幾個好人。(詳見《不論多麼崇高的目的,也不能成為濫殺無辜的理由》)

所以,在明清兩代,該書大部分時間被列為禁書,長期在地下流傳,即便是公開刊行,也是做了大量的刪改和修訂,各種版本五花八門,其中,最著名的版本就是金聖嘆腰斬《水滸傳》,將羅貫中續寫的部分全部刪去了。

除此之外,關於《水滸傳》最神奇最具爭議的部分,是關於作者的:《水滸傳》到底是誰寫的?

如果是語文考試文學常識填空,《水滸傳》作者你寫施耐庵就對了,但在學術界,關於《水滸傳》的作者,一直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如本文所講的那樣,是兩人合著,施耐庵寫了前半部分,羅貫中續寫了後半部分,這是最常見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是,作者只有施耐庵一人,所謂羅貫中為救人續寫,都是後人編出來的故事,作為學生,羅貫中只是幫忙做了些整理校對修訂之類的工作;

第三種說法就比較傳奇了,說《水滸傳》其實是羅貫中所著,跟施耐庵沒有任何關係。而且,請注意(敲黑板),歷史上,施耐庵這個人可能並不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關於施耐庵,正史中並無記載,他的故事大多見於各種野史和民間傳說,而且許多地方相互矛盾,疑點重重,高度懷疑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有人說,施耐庵其實就是羅貫中的筆名,因為《水滸傳》是禁書,所以當時不敢署真名,就像《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少女之心》的作者不詳一樣。

真相究竟如何,只有天知道。

當然,對於廣大讀者來說,這並不重要,覺得雞蛋好吃你就多吃點,何必一定要找到雞媽媽呢。

本文來自凱迪社區原創作者:孫繼勝。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