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者不立。

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

曰:餘食贅行。物惑惡之,故有道者弗居。

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譯文:

機體火候內動能獲取宇宙能量,不需要外立爐灶做的飲食來養育自身。

修煉者自己被世俗的理念所困擾,就不知曉萬物根由。

自己被肉眼看到的有形之物所矇蔽,不能斂神內視,看不見體內產生的景象。

自己心性被物慾所迷惑,消耗體內的精血,就沒有積累獲得宇宙能量的功績。

自己心性被物慾所迷的矜持著妄為。精血就不能轉化增長內修的能量。

世間多餘的食物就像是帶著累贅往前走,這些多餘的財物害了世人,所以擁有宇宙能量者不為財物所迷。

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字詞解:

炊,形聲。從火,吹省聲。 燒火做飯) 引申:修行者火候內動。

不立,不在外面立灶,機體內部功能比做水、米、火、爐灶。

自見, 世俗的人為理念。

不明,不清醒明白,不知曉萬物根由。

自視,肉眼所見的。

不彰, 不能斂神內視,看不見體內產生的景象。

自伐,消耗體內精血。

無功,沒有積累能量的功績。

自矜,矜持著被物慾所染的行為。

不長,精血不能轉化增長內修的能量。

贅,累贅,多餘財物

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道德經》在幾千年的傳承中,難免受到政治、文化和個人觀念的影響所出現的篡改、遺漏和丟失現象。更有甚者章節顛倒,如本章通行本放置二十四章是錯誤的。第一、帛書《道德經》在此處記錄比較清晰,很合理。第二、本章與上下兩章實為一體,不可分割,而『通行本』很難做到。其實類似這樣小的錯誤還很多。如本章『帛書』『自視者不彰』而通行本『自是不彰』『視與是』牛馬不相及,很明顯我們現在的通行本已經錯了上千年了。這種錯誤有幾百處。有的字不認識,很難改。我們也不一一講解。

炊者不立。機體火候內動,必須要外立爐灶。守陽真人講:起火煉藥,起火是發起周天之火,而行十二位的事情,十二位是從丹田的子位起首,順著督脈上升,經過醜、寅,卯,辰,巳,達到午位的泥丸,順著任脈,經過未、酉、戌、亥、子,還到丹田。這種從子到午,名為十二位。火行十二位,每位以時配之,名為十二時。所以雖然叫做十二位和十二時,卻不是真的位和時,不過是因為行火的事情,而有十二位和十二時的名稱。『炊者不立』 , 在還虛的時候,應當使用文火,若是在誘導自己進入銷魂忘我之境時,使用武火(就是採取集中呼吸於心之作用的方法),那麼效果便會和銷魂忘我相反,必然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目的。所以在本書上有當用文火的規定。在欲入銷魂忘我之境時,使『心』集中於『炁火』(即丹田),絲毫不動,便容易達到還虛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使心造於『靈明凝靜』之狀態。的事情。這時體溫便要上升一度半排除體中的病根,所以體溫上升。如果不是達到『靈明凝靜』,體溫升高則是機體疾病很嚴重,要應加以『動功』進行適當處理。 體溫的上升,實在是一好現象。 有『火,必然需要『風』。華陽集說『風火經』曰:『仙佛成道是本性、元神,不得元精漏盡,不能了道,還至虛無,而超劫運。』風火之秘要雲;元精漏盡,不得風火,則不能變化而成道,故曰修煉全憑風火耳。《楞嚴經》說:『淫身、淫心、淫根不斷。如此修道,必落魔道,輪轉三途,終不能出。『精既走漏,便和行淫無異。』本性和元神,佛把它叫作『性』,仙把它叫作『神』而已。所謂『元精漏盡』,是把先天一炁作為對象的修行。在『仙道』的修行,名為『煉精化炁』,又叫作『煉彤』。在佛道的修行,名為『漏盡成』,又叫『慧命』。不行元精漏盡的工夫,便永遠不能了道成佛。就是得著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若不能得最後的一通,不過是一個『靈鬼』而已。

自見者不明;自視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人們被世俗的理念所困擾,心性被迷,不知曉萬物根由。肉眼被看到的有形之物所矇蔽,不能斂神內視,看不見體內產生的景象。心性被名譽、財物、情慾(三尸)所迷惑,不斷消耗體內的精血。失去了積累能量的功績。心性被物慾所染矜持著妄為,精血耗損而不能轉化增長內修的能量。如宋•張伯端詩曰:不辨五行四象,哪分朱汞鉛銀。修丹火候未曾聞,早便稱呼居隱。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這根本的心境,乃是虛無。通過這個虛無之關,便能得著長生之正果,而超脫劫運。不然怎能得著妙道呢。如,元•丘處機真人詩曰:久視崑崙守真一,守得摩尼圓又赤。清虛浩曠陀羅門,萬佛千仙從此出。知曉萬物根本開始的理論見地,不需與世人明辨是非。

自見者不明;  自視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餘食贅行。 物貨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唐·孫思邈詩曰:世人慾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正意誠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世人為自身的利益明辯;喜歡看到自己想見到的事物,為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不斷地努力工作。矜持著名、利、情慾的理念而不變。世人加強自己的理念,努力的工作想換取自己想要的利益,這些所獲得是老子講的 『餘食贅行』。有多餘的食物是帶著累贅往前走,這些多餘的財物害了世人,所以有『道』者不為財物所迷。我們『世人』累啊!男人女人都累呀!男人買不起房子,女人拼命的工作已經快成為社會的主流了,大都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結不起婚,養不起孩子,這都是追求物質所帶來的空前壓力。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比如學佛,修道。老子本章『餘食贅形』,意思是放下財物,使身心清清靜靜、自自在在、無牽無掛、進入『虛無』的高境界脫離苦海。如,張紫陽仙師雲;人生雖有百年期,壽夭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裹已眠屍。 妻財拋下非君有,罪業將行難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煉更愚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