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據“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我國統計物理、計算物理、非線性科學和生物信息學的身體力行的推動者,復旦大學理論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郝柏林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3月7日16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郝柏林先生個人經歷]

郝柏林先生,祖籍河北正定,1934年6月生於北京。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9月-1956年8月,就讀於蘇聯哈爾科夫大學工程經濟學院。

1956年9月-1959年6月,就讀於蘇聯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物理數學系,本科。

1959年-1978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其間,1961年-1963年,蘇聯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和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研究生。

1978年-2005年,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其間,於1984年-1987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90年-1994年,任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委員(院士)。

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5年-2018年,任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郝柏林先生學術成就]

郝柏林先生是國內最早一批投身於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物理學家,是中國生物信息學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在理論物理和計算物理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1997年,他又開闢一個理論生命科學研究方向,致力於使用數理方法解開基因組的奧秘,他利用全基因組學分析方法重建了原核生物的生命之樹,完美解決了進化學家一直以來的爭論。

郝柏林先生在理論物理、計算物理、非線性科學和理論生命科學等領域卓有建樹,對固體電子能譜和聲子譜、金屬紅外性質、高分子半導體理論、統計物理模型、相變和臨界現象、臨界動力學、閉路格林函數方法、動力電網計算、天線輻射場計算、地震活動性統計分析、群論知識工程系統、計算機程序設計、混沌動力學和符號動力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中英文著作14部、其最新英文專著為《實用符號動力學與混沌》(1998),中文書為《負戟吟嘯錄:一個前沿戰士對中國科學的感懷》(2009)。

1960-1970年代之交,郝柏林先生求得了三維伊辛模型的一個封閉近似解。在1970年代,郝柏林先生與於淥院士一起用骨架圖展開方法把連續相變臨界指數計算到高階,是中國大陸物理工作者對重正化群早期發展的唯一貢獻。在1980-1990年代,郝柏林先生與鄭偉謀一起,發展了實用符號動力學,特別是得到“字提升”、暗線方程、對稱破缺選擇定則、常微分方程週期解譜等結果。在1984-1994年,郝柏林先生完全解決了多峰連續映射在整個參數空間中週期軌道數目的計數問題。2004年,郝柏林先生提出了從完全基因組數據出發、不用序列聯配來構建細菌親源關係的組分矢量方法,對構建整個生命之樹作出貢獻。

此外,郝柏林先生曾任《物理學報》副主編、《中國物理快報》主編和多種中外文學術期刊編委,第19屆國際統計物理大會(1995)主席。

[郝柏林先生獲獎情況]

“套磁介質天線的研究”獲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

“三維晶格統計模型的封閉近似解”獲198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實用符號動力學”獲1992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實用符號動力學》一書獲1995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第7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二等獎、1997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統一描述平衡和非平衡系統的格林函數理論研究”獲1999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0年,獲美國ISI頒發的1981-1998年經典引文獎。

2001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物理學獎。

2007年,因對《物理改變世界》叢書中兩冊的貢獻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郝柏林:物理是一種文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物理”的翻譯受到莊子《知北遊》中一段話的啟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夫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原來我們物理工作者就是探求世間萬物的道理,追溯自然之美的聖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物理學是講道理的學問

學習物理學,就是要學會用少數大道理,講明白許多小道理。物理學教導我們尋根溯源,追求真理。物理學又是方法論,它訓練我們從事實和數據出發,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我們分清主次,善於抓住主要矛盾,不被細節引入歧途。

物理教育是文化教育

物理學是多門自然科學的基礎,物理學是技術進步的源泉。

科學與技術不是一回事。科學,特別是物理學,不斷擴展著人類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自然觀;科學的內容與作用遠遠多於“生產力”。以技術涵蓋科學的簡單、機械的理論和實踐觀,一直在妨礙著學者們安心致志、長期堅持地做出事情。

我們必須從文化層面上考察物理教育,從教育人手來改變狀況。

文化需要沉澱和積累,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需要從事科學試驗、演繹推理、證實排偽的精神。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通過物理學來培育年輕人的現代實證方法和科學精神。

物理是一門藝術

同音樂、繪畫一樣,物理學,或廣而言之自然科學有著不同背景、不同深度的大量欣賞者和愛好者,這是現代人文化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同樂師、畫匠一樣,社會需要相當多專業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育家。同音樂家和畫家一樣,社會還需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物理學家,在推動整個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方面,做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

培養所有這些素養和人才都是物理學教育和物理學教師的使命。

(摘自郝柏林:《物理是一種文化》)

物理系學子追憶郝柏林先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逝世 曾說“物理是一種文化”

2014級本科生 王金銀:

昨天看到郝柏林教授的唁文,心中隱隱一堵。想起兩年之前讀他的那本《相變與臨界現象》時的醍醐灌頂,想起讀教授關於晶體用寬容失敗掩飾研究資源的浪費的論述,想起教授對於生物信息學開創性的研究對年輕學生們的巨大幫助,心中的悵然若失之感如此地真實。郝教授身上有著中國老知識分子的風骨,潛心學術,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偶然間讀到他的一則軼事,他在年邁之後因為視力的關係閱讀困難,就建議取消每月郵寄給他的刊物,避免資源浪費。一人之風骨從微小之處見真知,有師如此,當常誡告自身,以自己的進步靠近老先生,以緬懷,以追憶。

2014級本科生 崔立:

郝柏林院士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在多個科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同時,郝柏林院士還非常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我曾經參加過一次郝柏林院士的黨課,他鼓勵我們勇於挑戰各種困難,學習新鮮事物,並做一個樂觀積極的人,讓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始終銘記與學習郝柏林院士的獻身與服務精神。

2017級碩士生 謝軍:

曾經有幸聽過郝柏林先生的一次講座,講述了郝先生過去的經歷,無論是出國學習還是在國內的工作,吃苦耐勞,服務祖國和人民,先生的優秀品質十分讓人敬佩。近身見過郝先生,也讓人覺得和藹親切,當時先生很受在場的老師和學生們的尊敬。很遺憾,如今郝柏林先生永遠離開了,聽到這個消息,讓人十分難過,但是郝柏林先生燃燒生命後的光輝依然不滅,他的優秀的品質仍然值得我們這代物理人繼承和發揚。緬懷郝先生。

2016級碩士生 宋元和:

郝老師傳奇的研究生涯從各處看過很多次,大學修俄語派到蘇聯學習礦業經濟,後中間轉學物理,並(準)通過朗道最低限度考試,回國後服務國防研究天線理論,並在統計物理學研究上做出重要貢獻,晚年引領開拓我國理論生命科學這一學科。郝老師一生中將自己的能量散發到多個科學專業領域,並且花費很多心血普及科學教育,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科學家。

2016級直博生 陳培宗:

郝老師年輕時的求學經歷使我輩敬仰,一生投向多個領域的研究,晚年為我國生命信息領域開闢先河,待學生們情切。郝柏林先生千古,致哀!

2014級直博生 詹晨迪:

郝柏林院士在基礎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且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嚴謹治學的態度以及對科學研究的極大熱情對於中國科研事業的推進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作用。他的著作生動有趣,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就能描繪清晰的物理圖像,讓人對奇妙的物理世界心嚮往之。

2017級博士生 張奕林:

曾有幸拜讀過郝柏林先生的《生物信息學淺說》,書中郝柏林先生嚴謹翔實地介紹了生物信息學的理論框架,尤其是分子演化和親緣樹的構建內容,這也是郝柏林先生工作重點之一。從參與“三線”技術物理建設到轉向生物物理研究,郝柏林先生總是用自己的科研工作來回應國家與時代的要求,這體現了一名物理人、一名卓越的科學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理想擔當。如今斯人已逝,但先生的背影仍值得我們深深懷念,先生的事業還等待我們去默默深耕。

2014級博士生 秦佳俊:

我以前在學校網站上看過郝柏林院士的講座視頻。我的切實感受是郝院士有著極高的科學素養。他對於深奧物理概念的駕輕就熟讓我羨慕不已,同時他對未知科學世界始終抱有極大的熱忱。

2014級博士生 白玉傑:

郝先生作為老一輩科學家,老共產黨員,其科學精神和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年輕的黨員和科研工作者學習。

2006級本科生 劉捷孟:

恩師郝柏林一生致力於理論物理和理論生命學研究,一絲不苟;在平時生活中卻很樸實,平易近人,對我而言像是一位和藹可敬的爺爺。緬懷郝老師,他對我的教誨,一生不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