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像炒土豆絲,得學會“偷活”

偷活

我媽媽說她小時候都是“偷活”,就是平時就留心別人怎麼幹的,偷偷的跟著人家學。

過去的人們不管幹什麼,只要一上手,行家便知你是否可用。雖然沒幹過,但是有模有樣,這樣人家才願意教你。就像人們常說的:像不像三分樣。要是一分樣都沒有,笨手笨腳的,肯定要捱打,最不濟也得捱罵。那時候人們對老人都特別尊敬。

現在也有好多年輕人,他們有文化有態度,很快做出了成績,他們走了捷徑,因為他們善於觀察,善於請教。也就是會“偷活”。

而有些年輕人,不屑於去請教,覺得自己比誰都強,有時候別人善意的提醒他,還覺得挺煩。就比如我。

炒土豆絲

平時都是媽媽做飯,媽媽不在家,我就叫外賣。昨天我休息,媽媽就想讓我學做飯,我很煩做飯,也煩媽媽嘮叨,覺得做飯做家務都是耽誤時間。

我賭氣進了廚房。

媽媽想和我一起做,我不用,媽媽想告訴我怎麼做,我不耐煩的告訴媽媽:哎呀,不用!

媽媽出去了。

平時媽媽做的土豆絲最好吃,她能做好幾種口味的土豆絲,都特別好吃。我看廚房裡有四個大土豆,就都用擦子擦了絲。

擦的絲很短很薄,和媽媽切的不一樣,管它呢,就這樣吧。

我熬上小米粥,就開始炒菜,油熱了,放進土豆絲,瞬間鍋底便粘了一層,一會兒上面的土豆絲成了一鍋粥。

趕緊把媽媽叫進來,問媽媽怎麼辦。

媽媽說,土豆絲應該用刀切,或者用另一個擦子擦,切完要在水裡浸泡一下,洗去澱粉。

熬的小米粥鍋底熬糊了,米粒都在鍋壁上沾著,媽媽說火太大了。

沒有主食。

媽媽重新炒了一個菜,用那個一鍋粥的土豆絲加了面,加了雞蛋,烙成了土豆絲餅。

我媽媽沒說啥,大概是怕我嫌她嘮叨。

我也沒說啥,不服又無話可說,爸爸說:“守著你媽這個大廚你不請教,不過,如果能長一次教訓,這次失誤也是值得的。”

人生也像炒土豆絲,得學會“偷活”

與智者同行

我單位的小王,看著他平時不言不語的,業務額總是第一,我們對他很不屑又不得不服。現在想來,他總是給我們的業務經理打水、買飯,出門總是替經理開車。不管和誰說話都是恭恭敬敬的,別人調侃他,他也就一笑。

我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比我做得好,而是覺得:他憑什麼!

憑他與智者同行,會“偷活”。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媽媽原來也說過:“人家比你做得好,你就是給人家端茶倒水也值得,你可以跟人家學東西啊。”

我媽說的小王做到了,荀子說的,小王正在做。看來這就叫與智者同行。

人生也像是炒土豆絲,得學會“偷活”

媽媽在職場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經常有年輕人向她來請教,而我,只覺得我媽很嘮叨。嘮叨的我很煩。媽媽現在和我說話也是小心翼翼的,有時候一天說不了兩句話,就是悄悄地問我:“吃什麼?”或者是:“吃飯吧!”

我知道我媽媽土豆絲做的好,我只需問一下我媽媽,我媽媽肯定會把秘訣傳授給我,或者平時留心觀察,學會“偷活”,就算做不成精品土豆絲,肯定不會做成一鍋粥。

人生也像是炒土豆絲,尊敬長者,虛心請教,與智者同行,學會“偷活”,會少走很多彎路。即便成不了成功人士,人生也不會一塌糊塗。

人生也像炒土豆絲,得學會“偷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