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線上舉行

抗疫在線、慎終如始,風雨同舟、共克時艱。4月24日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網絡平臺舉行。啟動儀式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富有創意,充滿正能量、時代感和科普性。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致辭,多個國外航天機構同行發來祝賀視頻或賀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年度航天日主題宣傳片正式公佈,2020年3位“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開亮相,中國航天“航小夢”“航小天”卡通形象傳遞航天日旗幟。

張克儉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5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航天工作者牢記初心、攻堅克難,不畏艱險、不懼挑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之路。“中國航天日”緣起“東方紅一號”,今年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希望激勵廣大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崇尚探索創造,在奮力奔跑中實現人生價值;勉勵航天人聚力願景目標,直面風險挫折,在接續奮鬥中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賡續航天精神,愛國奉獻追夢,在篤定前行中成就事業。國家航天局願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基礎上,與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西蒙內塔·迪皮蓬、國際宇航聯合會執行主任克里斯丁·費齊廷格、巴西航天局局長卡洛斯·莫拉、歐洲空間局局長約翰·沃納、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主席讓-伊夫·勒加樂、巴基斯坦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主席阿梅爾·納迪姆等發來祝賀視頻,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發來賀信,對2020年“中國航天日”的順利舉行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週年致以良好祝願,表達了與中國航天持續加強合作的期待。俄羅斯航天員阿納託利·伊瓦尼申和伊萬·瓦格涅爾從國際空間站發來視頻,表達了對紀念日的祝賀、對抗擊疫情的支持、對戰勝面臨各類問題和挑戰的信心。

“中國航天日”旗幟通過線上方式,由中國航天卡通形象“航小夢”“航小天”飛躍千山萬水,從上屆承辦單位湖南大學傳遞給本屆承辦單位——廈門大學和福州大學,三所大學校長帶領莘莘學子完成了旗幟交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作為中國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傑出代表今年被國家航天局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在線亮相交流。他們回顧中國航天不斷壯大的歷程,講述把個人價值融入祖國發展的親身體會,傳遞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火炬”,寄語大眾特別是青少年,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跑好航天接力棒,在追夢、逐夢、圓夢中成就事業、實現夢想。

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也在啟動儀式上公佈。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

2020年“中國航天日”主題宣傳片在啟動儀式上進行首映。航天日主題宣傳片時長6分多鐘,集中展現中國航天逐夢探索的歷程和凝結形成的精神,回顧2019年取得的成績,展望2020年將要開展的重大任務,強調“探索之路,從不平坦;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計劃於下半年在福建省舉辦。福建省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軍事、外交、教育以及社會科學人才,福建船政等是近代中國造船工業、航空工業的先驅。屆時福建省、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將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具有國際視野和地方特色的航天科普文化活動,歡迎各方參與。

自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日”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成為普及航天知識、傳承航天精神、激勵科學探索、培植創新文化的重要平臺和窗口。前四屆啟動儀式分別在北京、西安、哈爾濱、長沙舉行,今年受疫情影響,首次嘗試在線上開展,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和福建省科工辦、福建廣播影視集團聯合承辦。為讓社會公眾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瞭解航天、走進航天、感受航天,國家航天局網站上線一系列展覽展示和科普活動。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有關單位,面向全社會開展的紀念文章、圖片視頻徵集活動獲獎作品,“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50週年航天圖片展”等也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平臺推出。(楊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