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商拼多多新在何處?黃崢新股東信中透露出三層信號

新電商拼多多新在何處?黃崢新股東信中透露出三層信號

文 | 壹觀察

4月25日,拼多多發佈了2019年財報。

這或許是拼多多成立以來關注度最高的一次財報,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

1)疫情衝擊之下,主要電商平臺的表現已經成為中國用戶消費的風向標;

2)這是拼多多2018年7月上市以來,第一個“完整上市週期”的年度財報;

3)在阿里、京東的兩大電商巨頭激烈競爭之下,拼多多能否繼續維持高速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仍舊是中國電商行業成色十足的“黑馬”角色:

2019年拼多多成交額達10066億元,成為“萬億俱樂部”衝刺最快的電商企業。與之相比,阿里巴巴和京東分別用了14年和20年,而拼多多用了約4年半時間。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超越京東(3.62億),已是絕對的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過去的一個季度裡,拼多多的單季新增用戶高達 4890萬,超過了阿里(1800萬)+京東(2760萬)的新增用戶總和,繼續保持“年活躍買家增速”和“淨增絕對數”的雙領先優勢。

賣家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年活躍商家數超過510萬,較上年同期的360萬增幅高達41.7%。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在隨同年報發出的2020年度致股東信中稱:“過去世界的某些維度在被重構,一些規則也在被改寫,這股席捲全球的力量將從根本上永久地改變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新物種將會以和從前完全不一樣的樣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長。現在,正是世界萌發新生,重新構建的時候”。

與去年股東信抗議競爭對手的“二選一”排他協議不同,黃崢的思考更加宏觀、更加理性,並且充滿了更多對未來商業與生活變革的思考:

新電商拼多多新在何處?黃崢新股東信中透露出三層信號

拼團+社交

“如果概率和隨機性本來就是每個物體的天然屬性呢?如果大量的物體在本質上就是相互交織和關聯的呢?就像我們的人類社會一樣,無論每個個體有多獨立,我們都在真實和虛擬的世界中,通過相互關聯而定義自我的存在。由於物體存在這些內在聯繫,試圖屏蔽物體之間的關聯,研究孤立個體的方法也就不再能夠那麼有效”。

這是黃崢在2020年度致股東信中一段對於個體獨立與人群社會的思考。

人天生就具備社群屬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除了地域與空間隔閡之後更是如此,但世界並非是平的,在互聯網電商企業競爭中同樣如此。

這也是拼多多“拼團+社交”新電商模式所具備的用戶自我裂變的重要特質。在移動互聯網用戶紅利終結、新增用戶成本高啟的今天,唯有激發用戶不斷的主動社交傳播,才能快速穿越不同圈層用戶的原有關係壁壘,最終連接最大約數的用戶群體。

這也是拼多多以極短速度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並依舊保持用戶絕對淨增數量超越阿里+京東之和的重要原因。

同時,對於商家來說,拼多多的這一模式還可以帶來成本攤薄的優勢。相比線上其他電商平臺針對每筆訂單收取5%左右的交易佣金,拼多多僅憑“0佣金”政策,2019年就幫助商家節省了500億元左右的資金成本,此外商家也不需要繳納任何平臺年費。

由此來看,“拼團+社交”不僅天生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電商”模式,可以大幅提升商業效率,並且因為不可複製性為拼多多帶來了極高的商業護城河。

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拼多多兩大電商主要競爭對手都是從PC互聯網時代而來,無論是產品設計、用戶習慣皆天生不具備社交屬性優勢;二是“低價”+“平臺補貼”模式與傳統電商原有的商業模式存在天生衝突。

由拼多多發起的“百億補貼”同樣驗證了這一點。截至目前,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活動已持續了超過200天,據媒體統計,這已經創造了電商行業由平臺發起的促銷活動最長持續記錄。帶來的好處就是:拼多多的活躍用戶規模激增(單季增長超過4890萬,總數達5.852億),復購率與年平均消費額激增(1720.1元,同比增長53%),活躍商家數激增(510萬,同比增長41.7%)。拼多多甚至為此將“百億補貼”列為獨立入口之一,構建了針對三十二個主要類目、超過23000款熱門商品的全補貼生態。

在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下,拼多多一舉在2019年實現GMV10066億元,同比增長113%,直接一步跨入“萬億俱樂部”電商巨頭企業。黃崢也對此表態:“百億補貼現已升級為平臺的一項長期戰略”。

拼多多的這一模式已經得到了投行與資本市場的一致認同。數據顯示,拼多多股價在過去六個月時間中,從不到19美元逆市增長至最高53.67美元,增幅接近300%,市值一度突破600億美元。

2019年9月下旬,拼多多宣佈以“0%到期收益率和0%票息”成功完成總計8.7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定價,創下過去15年中概股科技公司首個0%到期收益率和0%票息發行可轉債的記錄,並且出現了高倍數超額認購。利息率越低,證明投資者對於企業的未來越樂觀,這也印證了資本市場對於拼多多長期價值的強烈認可。

華爾街知名投行KeyBanc發佈報告稱,拼多多百億補貼“不限時不限量、簡單明瞭”,即使其他電商平臺紛紛加入補貼行列,但是“拼多多百億補貼不限量方式難跟隨”。百億補貼有效推動了平臺GMV的增長,確保了當前業務模型的穩健性和持續性,有利於提高用戶留存率,“預計中長期的盈利能力較高”。

新電商拼多多新在何處?黃崢新股東信中透露出三層信號

獨立≠封閉,生態開放才能多贏

“當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時,每個機體都不得不面對大自然帶來的殘酷挑戰。任何妄圖趁人之危或利用漏洞使自身受益的想法,在時間面前顯得異常愚蠢,無異於一個狂妄的賭徒試圖在賭場上贏過時間”。

“在這個新世界中,新物種和新生物必將誕生並茁壯成長”,“大自然的蓬勃發展和趨勢不會因為任何個人意志而改變”。

這是黃崢在致股東信中對於疫情衝擊的思考。在外界看來,也是對“新電商”商業思維與開放生態對傳統電商的必然改造趨勢。

曾帶領諾基亞登上巔峰的前CEO約瑪·奧利拉(JormaOllila)在回憶錄《排除萬難》一書中曾痛訴:“我們都知道問題所在,但內心深處卻無法正視現實”,原因就是對於上一個技術時代的巨頭企業而言,越成功就越意味著“船大難掉頭”。馬化騰也曾對此感慨稱“巨人稍微沒跟上形勢,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時,體溫還是暖的。”

作為電商“新物種”的拼多多來說,天生就是擁抱開放生態與商業模式,通過用戶社交體系去穿透原有的傳統商業壁壘與邊界,推動更高效商業模式的形成。

比如拼多多支持競爭對手推出的支付寶和花唄等產品,也從未屏蔽其他競爭對手的搜索關鍵詞,但拼多多仍在高速增長過程中不斷面對競爭平臺脅迫商家的“二選一”抉擇。

黃崢之前曾對此進行過公開批評:“在新勢力與舊勢力之間,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生死之戰,就像古羅馬競技場的觀眾一樣,他們的世界觀僅限於一場零和遊戲,但我們所看到的是大自然是如何鼓勵萬物的多樣性和不斷進化共存。”黃崢強調稱,強迫性的“二選一”既沒有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也沒有為品牌和製造商帶來好處,“ 這種做法終將被淘汰”。

在本次致股東信中,黃崢並沒有再次公開提及“二選一”問題,原因在於競爭對手的行為並沒有阻擋拼多多的高速成長。通過“百億補貼”和一系列的“合縱連橫”,讓拼多多直接跨越了競爭對手固有商業思維的“馬奇諾防線”,直接進入了現階段商業競爭的核心地帶。

4月19日,拼多多宣佈與國美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將認購2億美元國美“可轉債”。

這一合作是拼多多堅持開放商業生態的一大成果,同時也帶了多重利好:

1)國美零售全量商品將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電將接入拼多多“百億補貼”計劃。這意味著與國美零售合作的大量知名品牌都將進駐拼多多平臺,並享受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對於很多之前被迫選擇“二選一”的品牌企業來說,也將由此繞過“馬奇諾防線”,完成上架拼多多,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平臺客單價和用戶粘性,以及平臺品牌影響力。

2)拼多多獲得了更好的大件物流能力和售後支撐力。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同時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兩大服務平臺將分別為拼多多平臺商家提供覆蓋全國的中大件物流、倉儲及交付服務,以及包含家電維修-清洗保養-以舊換新在內的消費者服務方案。

3)數據與新零售資源打通。拼多多會向國美注入消費大數據、平臺流量等優勢數字零售資源,雙方還將在市場推廣等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由此來看,任何商業巨頭也不能違背生態開放與平等互利協作的大趨勢,這是商業競爭生態進化的必然法則,而堅持開放的拼多多接下來還會獲得更多“強援”合作伙伴。

連接用戶物質與情感多維訴求

“今天,全世界都處在一種常規的反常中。成萬上億的人被迫困在家中,與親朋好友分離。然而,我們又同時通過某種精神和情感連結在一起。這種關係也影響著我們所能感知到的物理世界。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邊界前所未有地模糊,我們開始看到(而不僅僅是想象)一個新的世界正在走來。或者,更精準地說,是一個全新的人類世界正在走來。現實和虛擬可以相互轉換,現實變得虛幻,虛幻卻是現實一種。同樣,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之間的分別也愈發模糊”。

物質極大豐富時代,作為用戶高頻使用的電商平臺,已經遠遠不再是滿足用戶物質需求的單一目的。

主打“拼團+社交”的拼多多從開始階段就敏感洞察到了用戶的這一需求。早在2018年4月,拼多多就上線了“多多果園”,類似於阿里的螞蟻森林,可以說是用戶高粘性的電商平臺社交娛樂產品。用戶可以通過給果樹澆水幫助其成長,並且水果成熟後,玩家可以收到平臺贈送的真實水果。

此次疫情期間,大量農戶與中小企業的銷路不暢,引發了不同用戶圈層的廣泛關注。拼多多相繼推出了“抗疫助農專項行動”“市縣長直播”“產業帶復工大聯播”“拼交會”等系列行動,設立5億元商品補貼資金,集中解決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農特產品的銷路問題。數據顯示,拼多多累積帶動超過8.4萬噸農產品“出村進城”,將農產品產地直接與消費者連接在一起,即充分保障了特殊時期的農戶收入,全力平穩農產品供應價格,又提升了拼多多用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生活消費與社會責任情感訴求。

針對目前的復工復產與促進消費需求,4月23日拼多多響應上海市政府號召,宣佈將投入25億元現金及消費券,聯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業,通過“百億補貼+百大商場”聯合補貼,汽車等大額耐用品五五折等多種形式,打造線上線下最低價,引導數百萬線上消費者到線下消費,全面助力“五五購物節”線上線下共狂歡活動。

通過與用戶的情感與需求連接,拼多多將品牌商家、線上+線下的新零售場景全維度連接在一起。這不僅是“人-貨-場”的重塑,同時也完成了用戶情感連接與商家的品牌觸達。對於移動電商來說,天生就是為消費場景而存在的,贏得了用戶的情感與心智連接,無疑就贏得了未來市場。

新電商拼多多新在何處?黃崢新股東信中透露出三層信號

新的物種必然出現

作為拼多多上市以來第一個“完整上市週期”的年度財報,在阿里與京東兩大巨頭激烈競爭之下,拼多多依舊不改“黑馬”的高速增長態勢,背後的關鍵驅動力,是通過開放的商業生態與社交基因,以及高效可持續性的百億補貼模式,贏得了用戶、合作伙伴與品牌商家的一致認可。

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拼多多的另外一大核心驅動力:技術創新。

拼多多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拼多多員工總數的5828人中,技術研發工程師佔比超過50%。2019年拼多多研發費用為38.7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47%,平臺研發費用佔收入比重高達12.8%,遠高於互聯網行業平均水平,甚至接近華為的研發佔比(15%)。

也就是說,與傳統電商企業高度依賴“運營”模式不同,拼多多是一家技術驅動的“新電商”模式企業。這讓拼多多有能力充分釋放社交優勢,快速匹配各種用戶與市場需求變化,同時極大提升自身與合作伙伴的商業效率。

拼多多財報顯示,在持續創新的技術應用支撐下,2019年拼多多人均創造GMV高達1.73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針對疫情引發的需求變化,拼多多連續推出了“快團團”“全球直播”等多項創新性產品,大幅促進了線上經濟的發展。在“多多直播”去中心化的架構設計和組件支撐下,2月以來,拼多多僅興農活躍直播間便新增3.5萬家。拼多多披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平臺新增涉農商家超過27萬,接近去年全年新增數量。

《壹觀察》認為,新技術變革驅動之下,一定會誕生全新的商業生態與巨頭企業,背後的決定力量是踏準新技術、新商業生態、新用戶需求的快速變革趨勢。

作為“新電商”的拼多多,正在通過建立多維的“確定性變革”,來應對疫情衝擊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

就如黃崢所說:“新的世界正在到來,新的物種必然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