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康醫療:“車輪式”收購,陷“債務危機”?

恆康醫療:“車輪式”收購,陷“債務危機”?

中訪網財經(朱婷婷)恆康醫療發展的差異化在於2013年開始的收購縣級以上二甲綜合性醫院行動,通過資本運作引入了競爭機制。然而在當前,身處抗擊疫情這一“持久戰”中,如何活下去已成為大量醫療機構面臨的現實問題。恆康醫療所面臨的難題,也是中國民營醫療機構處境的一個縮影。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恆康醫療成立於2001年,成立時叫“甘肅獨一味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主營“獨一味”膠囊的中藥製劑企業。據瞭解,“獨一味”是一種稀缺的藏藥,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生於高山強度風化的碎石灘中或高山草地,主要分佈在西藏、四川、甘肅等海拔達3900米至5100米的高原地區。

1997年獨一味膠囊上市,闕文彬又依靠強大的銷售能力,使其迅速成為各大醫院內外科手術、婦科的常用藥。據瞭解,該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收入為9612萬元。其中獨一味就佔了72.8%。據當時中華中醫藥學會統計的數字表明,在全國止血鎮痛類中成藥中,“獨一味膠囊”銷量僅次於雲南白藥,居第二位,2006年的銷售收入為1.1億元,所佔市場份額為23.37%。

憑藉“獨一味”膠囊優異的市場表現,2008年,公司登陸A股上市,闕文彬以董事長身份在深交所敲鐘。上市當日,獨一味便得到了資本市場熱捧,上市當天,市值就接近26億人民幣,闕文彬夫婦身家暴漲至1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的恆康僅有一家參股子公司,而到2017年,數量竟多達約五十家。

長達五六年的版圖擴張和業務轉型證明,大舉併購這把雙刃劍,終究沒有走上向好的結果——對醫院精細化管理不到位,無法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同時,車輪式的併購還導致了公司商譽的大幅增長。

2014年之前公司的商譽不足2億元,2017年商譽已經高達31.93億元,而此時公司的淨資產僅有28.58億元,商譽佔淨資產的比例超過100%,減值風險成了一塊壓在恆康醫療頭頂的巨石。

公司的業績也在2017年停住了增長的步伐。據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期間,恆康醫療業績高速增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6億元、11.82億元、21.75億元,歸母淨利潤2.57億元、3.24億元、4.04億元。而到了2017年,公司營收仍持續增長,達到33.99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慘遭腰斬,僅有2.02億元。2018年淨利潤更是繼續惡化,在當期營收增長至38.38億元的背景下,歸母淨利潤卻虧14.77億元。

由於業績的惡化,恆康醫療的市值也隨之大幅跳水,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市值不足50億元,相比歷史最高的近400億元市值,縮水了近90%。此時,闕文彬的身價已由上百億“淪落”至負債幾十億,曾經的風光成為了一時的風景。

在恆康醫療年報經營計劃中,2019年是化解債務危機、決策戰略轉型的關鍵一年。原本打算2020年一開年就行動”,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成了最大的“不速之客”。

2月28日,恆康醫療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61億元,同比下滑4.6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21億元,同比下滑77.78%。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恆康醫療表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基本每股收益及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系報告期新增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4.34億元、處置子公司投資損失4.94億元所致。

就在前不久,恆康醫療對外披露公告稱,控股股東闕文彬與中企匯聯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五礦金通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闕文彬自2020年4月15日起分別將其所持恆康醫療29.9%和12.59%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中企匯聯和五礦金通行使。

當然,這兩份表決權的讓渡是有條件的,作為交換,中企匯聯、五礦金通將利用自身資源協助闕文彬和恆康醫療進行債務處置。

目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疫情對某些企業來說反倒成為業績增長的機會,包括疫情相關藥物、檢測試劑、呼吸機等企業。

除了生產與疫情相關藥物的企業收穫了較好業績,多數藥企受疫情影響較大,2020年一季度業績出現了普遍下滑甚至虧損。

恆康醫療前景如何?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