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蓮會成為第二個“郭臺銘”?鴻海集團“交棒”危與機

5月10日見分曉?


黃秋蓮會成為第二個“郭臺銘”?鴻海集團“交棒”危與機


5月6日下午,鴻海精密集團(下簡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公開表示,鴻海新董事長將會在本月10日誕生。只要是鴻海董事,就有機會擔任董事長,但具體是誰擔任,則由董事會來決定。

鴻海目前6席董事中,除郭臺銘外,還有宋學仁、黃清苑,還有鴻橋、鴻景兩家投資公司佔有3席,其公司法人分別為集團副總裁陳振國、亞太電董事長呂芳銘、工業富聯前董事毛渝南。3席獨立董事方面,又前麗嬰房董事長王國城、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以及現任國光生董事長詹啟賢。

一時間外界猜測紛紛,誰是郭臺銘的繼任者,又會對鴻海有著怎樣的影響?

“鴻海重申有關董事長個人生涯規劃,若有具體訊息將依規定辦理。公司各事業群獨立運作,日常運營皆有專業經理人負責。”富士康公關人士對時間財經說:“有更多信息的話會同步。”

最可能人選

如今的鴻海旗下共有13個子集團,如工業富聯(佔鴻海收入35%,A股上市公司)、夏普(鴻海以35億美元收購佔其66%股份)、富智康(鴻海其它品牌手機代工業務,單獨在港上市)、鴻騰六零八八精密與群創光電等等。其集團營業額規模接近新臺幣6兆元(約1.3萬億人民幣)。

如此龐大的事業群中,可入選新董事,供郭臺銘選擇的接棒人也不少。

例如夏普會長兼夏普中國CEO戴正吳、鴻海副總裁兼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鴻海副總裁鴻騰精密董事盧松青、富智康的董事會代理主席池育陽、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等等。

外界最呼聲最高的要數鴻海總財務長黃秋蓮。這位在鴻海內部是被稱為“錢媽媽”的女人,鴻海甫一成立,她就是郭臺銘身邊最重要的助手。可謂“流水的高管,鐵打的錢媽媽”。


黃秋蓮會成為第二個“郭臺銘”?鴻海集團“交棒”危與機


郭臺銘(中),黃秋蓮 (右二)

黃秋蓮與郭臺銘第一任妻子林淑如為姑侄。在郭臺銘早年創業時,她便擔任鴻海會計,甚至出資支援。她丈夫後來成為鴻海集團副總裁,管理連接器產品事業群。

雖然黃只有高商學歷,卻深受郭臺銘信任。據臺灣媒體報道,鴻海發生的所有增資、投資行為都須經過她批准。就連子公司掛牌上市,選擇哪家券商做成效都須經過這位“錢媽媽”點頭通過。

“黃秋蓮沒批,我看都不看!”郭臺銘曾如此說過,甚至自己的私人財產也交由黃秋蓮打理。黃還是郭泰銘嫁女郭曉玲時的“喜婆”,甚至幫郭臺銘打點尾牙時西裝搭配的領帶。

低調、口風緊、深諳鴻海生存之道的黃秋蓮,成為臺灣媒體預測最有可能出任鴻海董事長的人。據稱,以往郭臺銘出任鴻海董事長併兼任總經理的方式將有所改變,新任鴻海董事長計劃由總財務長黃秋蓮出任。這也意味著,黃秋蓮將被提名為鴻海新任董事候選人之一。


黃秋蓮會成為第二個“郭臺銘”?鴻海集團“交棒”危與機


黃秋蓮

當然,郭臺銘並不會完全成為甩手掌櫃。他曾表示,公司未來的大方向還是會由自己來參與指揮,日常運作會退到第二線,淡化個人色彩,將自己45年的經驗能夠傳承給他們。這是他現在訂的目標,讓年輕人早點學習。

“早點接班,早點取代我的位置,我能夠騰出點時間來為公司的未來做長期的規劃。”郭臺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另據媒體報道,新任總經理人選可能要到6月21日鴻海股東會之後才會浮出檯面,預期將由專業經理人專任。

強人交棒後

從成立第一家半導體企業起,中國臺灣的電子行業已近50個年頭。據統計,2016年中國臺灣的1850家上市公司中,有830家與電子產業相關。成熟壯大後的臺灣電子企業創始人,也到了引退、交棒接班人的時代。


黃秋蓮會成為第二個“郭臺銘”?鴻海集團“交棒”危與機


依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8全球暨中國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的調查,高達74%的臺灣地區家族企業(指上市公司家族持股逾25%,或非公開發行公司家族持股逾5成,以此標準臺灣地區多數企業都屬家族企業)計劃十年內交班,比全球平均高出11個百分點。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曾在2018年初以《臺灣地區企業老闆年齡居華人世界最老》為題,點出臺灣地區企業家找不到接班人的困境。譬如,2018年6月,88歲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股東會後正式引退,他領導臺積電30餘年。

臺灣地區的企業交班困難還因為,臺灣地區家族企業多為強人管理。英文名為Tiger的郭臺銘,便是這樣有著管理鐵腕的企業家。

郭以對下屬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聞名。作為1 More耳機制造商、小米生態鏈企業“萬魔聲學科技”的創始人的謝冠宏,曾是富士康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在鴻海工作10餘年。卻因填錯了假單日期,錯過了郭臺銘召集的的高管會議。“如果回不來,就再也不用回來了”,就這樣被郭開除了。

甚至對自己的孩子,郭臺銘也會說,“現在好像有句話,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如果我的孩子面對工作存著這種心態,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

如此嚴苛的紀律和管理、以及說一不二的個人意志,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郭臺銘從十萬元臺幣起價,用45年時間,將一家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工廠,壯大成“全球代工之王”。

嚴苛的表態也延續到了候選人的選擇上。“被我罵的越兇,越有可能是接班人,接班人肯定不是跟我創業的這群人,年齡太近,我一定要年齡跟我差20歲的。”郭臺銘曾對媒體透露。

但鴻海新的領導者,譬如黃秋蓮,雖然深受郭臺銘信任,又是否有郭臺銘在鴻海的權威呢?這當然是後郭臺銘時代的鴻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以創始人引退的臺積電為例。張忠謀的接棒人為劉德音與魏哲家,分別擔任臺積電董事長與總裁。雖然為順利接棒,做了漸進式的鋪墊,但新領導上任後仍遭遇輿論指責。

該公司不到8個月內兩度修改了財報預測、發生歷年最嚴重資產安全事件。今年1月又爆出,因為傳出臺積電臺南14廠的16與12納米制程使用了不合規格的“光阻劑”,可能導致上萬片晶圓報廢。以嚴謹出名的臺積電,被外界指責“這已經不像我們過去認識的臺積電”。

如今的鴻海也正處於克服產業維艱的時刻。

據彭博社2018年11月21日晚間報道,富士康內部備忘錄透露將在2019年大幅減少開支,最高可能達到近50%,約200億元人民幣。其中,iPhone業務將縮減60億元人民幣開支,並可能有10%的非技術崗位被裁撤。據今年1月,日媒報道,富士康已裁員5萬,2019年還將面臨繼續裁員。

富士康的業績表現不佳,也衝擊著它的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可以說富士康的處境,直接影響鴻海集團的股價,卻並非是唯一因素。

作為佔鴻海精密收入35%的A股上市的關聯公司工業富聯,股價慘淡,對鴻海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工業富聯被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看好,希望藉此向工業互聯網轉型,摘掉代工的帽子。“希望各位不要說我們是工廠,”郭臺銘在不同的場合經常說:“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基地。”

也正如富士康對時間財經所表示的,將“藉助大數據、AI及自動化發展成果,目前工業互聯網在集團內部推行已初顯成效。”

但工業富聯能否承擔這一重任還有待觀察,也曾有行業專家表示,鴻海集團並未蘋果組裝業務納入工業富聯,而將鴻海系60家境內外子公司裝入其中。這種分割本身就令外界對工業富聯的信心不足。

現狀並不容易打破,令鴻海常常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以富士康投資威斯康辛創造1.3萬工作為例,其背後的代價相當沉重,富士康實際投資在當地的工廠是自動化工廠,只需要3000名僱員。因此平均每個工作,州政府要補償22至100萬美元,到2043年都難以收回成本。

如今,尚無法知道鴻海何時能夠能克服時艱,但69歲的郭臺銘已準備將問題交給下一任解答了。(北京時間財經 梁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