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我們知道孔子是從小學課本中開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那個時候覺得孔子是個喜歡說教的老師,還是個老頭,你看他說話怎麼這麼難懂。

再年長一點,原來孔子是聖人啊,聖人說的話那是重點,考試要考了,背下他的各種稱呼,教育家、思想家……總之不是凡人,是書頁上不吃不喝勤勉思考的紙片人。

01、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通過更多的學習,我知道孔子會去各國遊歷,特別喜歡教育人,桃李滿天下,說了那麼多深奧的話。好像一個端正的形象就從他的話語中出現了,就像孔廟的塑像,永遠都是那個樣子。

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再後來就不記得孔子了,那麼不鮮活又無趣的聖人只適合存在廟堂之上。

直到現在再讀論語,才有心認識到聖人也是要吃人間煙火的。

在《論語》述而篇中說“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的學生作了證,孔子在日常閒居的時候,看上去是舒展整潔、輕鬆和暢的樣子。

刻板印象中聖人應當是一臉古板,禮教嚴苛像塑像一樣的。這只是我們通過對孔子語錄的想象,卻忘了他是個有生活的人。

孔子是憂國憂民的,但他也有著爽朗的胸襟,活潑的心情。當我們把孔子從所謂的“聖人氣象”中剝離出來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他對國家和百姓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並非死氣沉沉的教誨。

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申申夭夭,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境界。熱愛生活,胸襟開闊,性格豁達才會擁有大愛之心,心繫蒼生。

對孔子我保持了幾十年的刻版印象,其實我們自己也在遭受著別人的刻板印象。

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02、智慧的人,不輕易評判別人

不要輕易評判一個人,也許他不是你想的樣子。

我不常發朋友圈,發出來的通常是美麗有意境的照片,寫著文藝的文字。突然有一天,一個微友忍不住奉勸人不能活得太理想太文藝,生活得有柴米油鹽。我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封閉的樣子。

回過頭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果然是祥和美好,朋友的朋友圈什麼都有,大事小事瑣事,高興了,生氣了,今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你都能知道。

而我只是想把美好的東西帶給別人,公開的網絡中我希望別人看見的是美好和成長。

忽然發現這個時代網絡是公開的,但我們通過網絡認識的人也只是局部,有時甚至是假象。

你看見的只是他想讓你看見的東西。

有的人不喜歡把自己的悲苦掛在網上公開,其實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也曾遭遇一地雞毛。

那些瑣碎的生活在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都存在,生老病死、酸甜苦辣不會放過每一個人。

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只是有時候有些人會選擇釋懷,寬容的對待不幸的遭遇,積極的享受歲月靜好。

就像喜劇演員,他們永遠在臺上給人們帶來歡樂,可是舞臺下也有他們自己的辛苦。

要了解一個人就要靠近他。

不輕易評判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懷疑了就隨波逐流。

03、越在意別人的印象活得就越累。

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人,怕人家說活得太沉悶,沒面子,就去追求美酒佳餚,擼串蹦迪,哪知信用卡是要還的。

怕別人笑話事情做得不好,就畏畏縮縮、遮遮掩掩,哪知人不學永遠都做不好。

怕被別人說成老姑娘,就忍氣吞聲將就結婚,哪知強扭的瓜不甜。

孔子這樣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意思是說,吃粗糧,喝白水,手臂一灣當枕頭,這樣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樂趣也就在其中了。要是因為不合道義而得到富貴,那富貴就想天上的浮雲一樣,那不是我所關切的。

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看別人的臉色,而是自然而然做自己。

孔子,聖人也會“申申夭夭”

自信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由內而外煥發的魅力。

無論貴賤與否,首先自己要認可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總想著讓別人看到完美的自己,其實你給別人的正是虛假的謊言,完整的自己既有優點又有缺點。

樂觀的對待自己的缺點才會快樂。

但是很多人其實不滿足,想要更多的錢來改善平凡的日子,想要更漂亮的衣服讓人讚賞,這樣的生活信念不會快樂。

就像孔子所說,只要心情愉快,粗茶淡飯中,便可體會人生真趣,一切不可勉強。

結語:

當我重新翻開論語,我看到了一個豁達,熱愛生活的孔子。他的理想抱負,他的教誨是大愛,我改變了之前的粗淺印象。

有時候不能輕易相信自己的刻板印象,豁達的去看待別人,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同時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會發現另一個世界,我們的愛再也不渺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