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地鐵前川線後年(2022年)通車看來問題不大。

作為一條深入黃陂腹地近30公里的線路,前川線如何做到服務半徑最大化呢?用大白話說就是為了不運椅子,前川線需要想辦法讓更多的人願意轉乘地鐵,所以如何通過公交讓沿線居民方便換乘地鐵就就成了運營最重要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黃陂做好了地鐵接駁站的規劃了嗎?

“接駁站”是一個廣東詞彙,相當於武漢人說的“換乘站”,但接駁比之換乘含義更細,指的是無縫連接,就是走最少的路實現交通工具之間的換乘(那種需要走十幾分鍾才能換乘的所謂換乘站,絕不是標準意義上的接駁站,比如地鐵1號線和21號線新榮站之間的換乘)。

▼下圖為深圳地鐵機場東站的公交接駁站,上下客區呈環形分佈,乘客下地鐵後2分鐘就可換乘公交回家或上班。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黃陂區境內已開通了三條地鐵線,1號、2號和21號線,地鐵站點不少,但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鐵接駁站。

漢口北站勉強算一個,可惜的是沒有整體規劃,地鐵和公交各自為戰,木蘭公交雖然在站點旁邊設了幾條公交的起點站,但是沒有和地鐵有機聯繫起來,人家的接駁站不會嗮太陽或者淋雨(上圖的深圳機場東站,候車棚會延伸到地鐵站臺口),咱們的漢口北站,地鐵轉公交的話,碰上冬天凍成冰棍,夏天能把你曬死,換乘的過程絕對談不上輕鬆愜意。

其他地鐵站點,換乘公交需要去公交站臺坐過路車。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黃陂,還沒有像下圖深圳世界之窗這樣環境友善的地下公交接駁站(武漢有沒有呢?歡迎看見過的朋友留言討論)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前川線很多站點旁邊規劃有P+R停車場(Park and Ride,P+R停車場即換乘停車場,早上駕車停進P+R停車場,然後去換乘地鐵抵達工作單位,下班後再坐地鐵到達停車場,駕車回家),像百泰路,北車基地站,橫店站、臨空北路站、天陽路站都有,理論上來說,是有條件搞公交接駁站的,但因為公交和地鐵不屬於同一個部門,這中間就需要統一規劃和協商了。

前川線會不會修建公交接駁站呢?讓我們具體看看前川線的9個站點(全線10個站點,其中馬池站位於東西湖區,此次不討論)吧,探討一下哪些站點最有可能。

1、黃陂廣場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該站位於前川中部,周邊已沒有空地,設立公交接駁站的可能性非常小,換乘需要乘坐過路公交車;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黃陂廣場站周邊景色

2、百泰路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位於前川西部,周邊尚未開發,有建設公交接駁站的條件,建成後能方便前川城區,以及黃陂西部的李集五嶺地區的乘客換乘公交,存在的問題是,500米外有黃陂客運站,接駁站該設在客運站還是地鐵站呢?

3、北車基地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該站位於前川更西部,前川城區的人群肯定不會坐公交到北車基地站換乘地鐵,但由於該站規劃有地鐵小鎮以及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基地,所以地鐵站旁邊估計應該設置公交起點站;

4、橫店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橫店不大,坐地鐵的人群極少轉乘公交回家或上班,要麼步行,或者騎單車,再不行叫個麻木也可以;

5、臨空北路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該站位於工業區,乘客下車後步行即可,無需換乘公交;

6、天陽路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天陽路片區是居住區,最遠的小區離地鐵站有2公里,乘客有換乘公交的需求,但問題是這個距離又沒長到開公交的程度,或許將來會開行那種循環小巴吧,起點和終點站都在地鐵口附近,小巴每次繞著天陽路開行一圈;

7、騰龍大道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騰龍大道站是有設立接駁站的需求的,不僅奧特萊斯商業有需求,騰龍大道沿線都需要公交接駁,但問題是騰龍大道站周邊土地已開發完畢,除非搞地下接駁站(基本不可能,地鐵和公交集團很難協商好),或者和奧特萊斯商量利用廣場空地。

如果不行,騰龍大道沿線就只有靠過路車來往地鐵站了。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巨龍大道站地鐵施工景象

8、巨龍大道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和黃陂廣場站一樣,巨龍大道位於盤龍中心,理論上是應該設公交接駁站的,但因為沒空餘地塊,除非搞地下接駁站,否則是沒希望設立公交接駁站的

9、湯雲海站

設立接駁站的可能性:★★★★。

湯雲海站,完全可以作為宋家崗地區乘坐地鐵的起點站,趁周邊還有空地,趕快規劃一個公交接駁站吧。

前川線有望後年開通!網友問,黃陂區哪個站點會修公交接駁站呢?

湯雲海站地鐵施工景象

綜述

地鐵,並不是只為地鐵站周圍1公里之內的居民服務的,如果搞好公交接駁,沿線10公里以內的人去漢口還是願意公交轉乘地鐵的。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建地下公交接駁站,既不佔用地皮,也不影響交通,換乘過程更不用擔心日曬風吹,但小編估計建地下接駁站的可能性很小,錢是一方面,缺乏整體規劃才是主要原因。

地下不行,那就搞好地上接駁站吧(比如改造下漢口北站的公交站,起碼候車的地方應該有個頂棚吧),地上公交接駁站技術難度不高,投資也不多,主要麻煩在於規劃和協調,有這個規劃嗎?規劃後相關部門能協調好嗎?能按照規劃建設和管理嗎?這些環節比錢的問題難搞多了。

小編希望,前川線開通後,任何站點下車,出站後2分鐘內都能到達到自己要搭乘的公交站點,如此,則黃陂公共交通將居武漢先進行列。

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