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作者:孫楊;來源:鳳凰WEEKLY

就在兩三年前,曾經有一家權威機構預言:到2020年,中國將產生7億中產階級。

然而,2020一開始,就是一個大寫的“難”。


眼看2020即將過半。疫情之下的中產們,

生活還好嗎?

收入是否發生了變化?

是否面臨裁員危機?

對未來是否感到焦慮?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20箇中產人士,他們分佈在各行各業。多數被問到的中產都估計收入會變少,但是關於生活的細節和對未來的期許,大家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中產賬單中的秘密,即將揭曉——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疫情之下,並不意外的是,多數中產的收入都有所減少,甚至有顆粒無收的情況。


但即使是這個時節最被需要的醫生,也沒有逃過下行的命運。


@美羊羊: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產科大夫

我們產科是全員滿負荷工作,沒辦法,因為孕婦生孩子並不會改期。然而醫護人員的獎金還是會大幅減少甚至停發……醫院是需要自負盈虧的,現在病人少了,醫院的收入也減少了,為了維持運轉,醫院只能壓縮員工的開支了。


@Amanda:奢侈品銷售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的銷售量斷崖式下跌。賣不出去貨,自然沒有提成,最近2個月,我幾乎都是隻有基本工資,一個接近城市最低收入標準的數字。


“鐵飯碗”這時候就有了些微優勢。


@明洛:一線城市事業單位職工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要去社區協助開展防疫工作。從大年初四開始上班至今,假期極少,整個2月只休息了一天。但是我們的收入仍然和往常一樣,是工資加補貼,收入固定,不隨工作量變化。這就是“鐵飯碗”的優勢,也是“鐵飯碗”的劣勢吧。


也有嗅覺靈敏的,靠防疫物資小賺一筆;公務員、信貸企業等因為補貼增加和業務量增加,收入反而上漲。


@月光忙:個體電商(小微企業主)

節前憑藉敏銳的直覺及時搞到一批家庭防疫、衛生類物資,小賺了一筆。


@小鳳:北方某二線城市信貸機構員工

很多小微企業面臨入不敷出、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不得不求助銀行。最近一個多月來的所負責的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比往年同期明顯增多,所以提成收入將有所增加。我們行的領導預測,今年下半年,銀行的相關業務量都會有所增加。我的月收入是基本工資+提成,按照目前的業務量,我預計今年我的個人收入會略有增加。


而面對未來,多數中產都不甚樂觀。


@阿峰:互聯網科技類創業公司管理者

受疫情影響,認識的一半投資機構已經明確表示把投資策略放到下半年,這對創業公司更是雪上加霜。市場方面合作方的預算在明顯縮減,甚至一些合作方2019年年底計劃的項目都被砍掉。所以公司收入從融資和市場兩端都收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平底Pan:央企工程師

我的工作是城市園林設計,這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行業,所以當經濟吃緊的時候,首先砍掉的也是我們這樣的項目。疫情發生必然導致更多財政資金流向醫療、基建等更重要的領域去,所以我們都預計未來項目和收入會減少非常多……


@細水長流:藝術品投資收藏行業從業者

疫情開始以來,可以明顯發現,大部分人來諮詢只是觀望、看看行情,真正出手的玩家開始減少;另外,在各大網絡平臺上,以前沒出現過的還不錯收藏品被放上來尋求交易,其中不乏一些早已絕版、曾經被炒到很高價格的藏品,但是它的擁有者現在竟然降價出售,如果不是急需資金回籠,很難想象為什麼要這樣賤賣。當人們對未來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時候,就更傾向於握緊手中的現金。所以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這行的收入都會有所減少。


但只要需求在,行業就總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小熊貓:與房地產銷售相關的服務公司老闆

房地產銷售業務是剛需,一定會恢復。疫情過後,我們的業務都會回來。


@張漂亮:公關公司經理

長遠看,各企業對公關業務的需求不會消失,但將會以何種形式呈現,多久才能恢復業務無法判斷。


@小強:私立國際幼兒園管理人員

幼兒園現在停課,招生也難。但總體來講,我相信幼教行業很快會恢復,因為目前仍然是人口出生小高峰期,家長對幼兒園的需求是始終存在的。所以只要恢復上課,相信我們的收入能很快恢復正常。


@月光忙:個體電商(小微企業主)

疫情期間,“宅”經濟來到快速增長期,但是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一些產品的購買慾望有所降低,未來走向暫時無法判斷。


當聊起裁員的話題時,民航業從業者格外悲觀。


@寶哥:航空公司一線員工

我們月收入是基本工資+飛行補貼,基本工資很少。疫情開始後,我們的航班銳減,到現在幾乎停飛了。2、3月份,我幾乎只拿到了基本工資,這個收入根本不能覆蓋我每月的支出,房貸全部依靠家人幫我來還。那種夫妻二人都是民航職工的更慘,只能靠吃老本生活。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令人感動的是,多位男士表達了“再窮不能窮孩子,在省不能省老婆”的觀點。疫情期間,如果要壓縮開銷的額度,首先就壓縮自己的。


@大俠:中型城建類民營企業中層

每個月的花銷一部分是固定支出,比如房貸、養孩子、交通、通訊費,這些都是沒法縮減的。作為家裡收入較多的一方,我不希望降低孩子和太太的生活品質。

但是考慮到最近的經濟形勢,還是對自己的花銷進行了一定的壓縮。一方面是減少了個人愛好方面的花銷,我以前喜歡收集手辦,現在基本不再購買了。未來,健身課程也決定少買一點,稍微減少一些上課次數。


而在花銷減少的部分中,首當其衝就是餐飲和服飾。


@張漂亮:公關公司經理

疫情發生前,我幾乎是月光族,而且經常會把錢花在收集自己喜歡的物品上,比如文具、餐具、娃娃等。疫情結束後,我不會再這些方面浪費太多的錢了。我會把錢花在讓自己和家人更開心的事情上,比如美食、漂亮的衣服、美麗的風景等。


@噌噌:商業銀行後臺員工

我平時喜歡收藏威士忌,每年發年終獎後,都會購買一批,今年春節疫情發生後,我迅速地刪光了購物清單,決定把剛剛到手的年終獎存起來。如果收入減少,我首先會減少自己在興趣愛好方面的支出,說到底,這些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沒有也不會影響生活。


也有不少人開始在之前沒有重視到的地方,增加了開銷。


@迎著風飛:小型旅行社老闆

疫情這兩個月,我在應酬、外出聚餐方面的花銷減少了,但是在家庭生鮮蔬果、衛生用品方面的花銷增加了。另外,工作了這麼多年,我覺得這段難得的休息時間,適合停下來充充電,好好思考未來的方向,所以我購買了一些網課和書籍,加起來有幾千元。所以總體算下來,我的開銷增加了。


@Amanda:奢侈品銷售

這兩個月我和家人外出用餐少了,在家做飯也希望追求生活品質,所以添置了不少廚房電器、漂亮的碗碟、還會選擇購買一些進口生鮮蔬果食材,這樣算下來比外出就餐花費要高,另外,因為孩子不能外出活動,為了保持體育鍛煉,所以家裡添置了體感遊戲機,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

對於「報復性消費」這個問題,90%的中產們都回答了不會,未來的消費,之會變得更謹慎。


@大俠:中型城建類民營企業中層

過去三年,我家每年預算出境遊2次,國內遊2次。今年春節,原本計劃一家三口去新加坡,但是由於疫情取消了。如果未來收入減少,我們可能會先縮減境外出遊,即使出遊,也會在航班、酒店、目的地等方面的選擇更加謹慎一點。不排除消費降級,比如以經濟型酒店取代度假村酒店,減少去歐美,主要在中國周邊國家旅遊等。


@明洛:事業單位職工

我在事業單位工作,一直覺得自己的各項福利不錯。但是最近孩子生了一次病,疫情之下,我們因為擔心被傳染的危險,一度不敢帶著孩子去公立醫院看病。最後我們選擇自費去了某私立醫院,人確實少、環境確實好,就是費用較高,醫保無法保險。為了給家人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我可能會考慮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20個不同行業的中產賬單:疫情中的錢包還能撐多久?


在理財方面,中產們更是有趨於保守的趨勢,,之前大火的民間借貸、股票、藝術品投資等相對不那麼受歡迎了。


@喬峰:大型傳統制造業民企中層

前些年我曾經選擇過p2p產品,也在朋友的民間借貸項目裡投過錢,我還投資了一些股票,但是p2p產品暴雷了,朋友的項目也沒給我帶來太大收益,股票一直處於略微賠錢的狀態。未來,我會抓緊把這些資金收回來,選擇一些穩健的理財方式,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或者購買分紅型保險,畢竟把錢握在自己的手裡才最安心。


@小熊貓:與房地產銷售相關的服務公司老闆

我們這些做生意的,大多數賺來的錢都會放在生意裡滾動,因為作為乙方,我們經常要先行為客戶墊款,遇到結賬週期長的,可能錢放在生意裡很久都拿不出來。所以,我日常並沒有太多存款,但是我和太太都購買了分紅型的商業保險,可以令我們生病後沒有後顧之憂,晚年也有一筆額外的收益。

當然,高風險偏好者也同樣存在。


@月光忙:個體電商(小微企業主)

3月下旬,我把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股市裡了。我覺得,越是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時候,越不能過分保守,如果只把錢放在銀行,肯定跑不過通貨膨脹,相當於資產縮水,因為對未來中國經濟復甦有信心,所以我覺得在此時“抄底”股市,希望今年大A股可以為我帶來收益。


而關於未來,近一半中產表示並不會嚴重焦慮。


@旺旺:地方公務員

我對工作和未來的不太焦慮。一是公務員嘛,本就是圖個穩定。另一個原因是——我就是本地人,在一個南方二線城市生活。和那些在大城市辛苦打拼的外地人相比,我總覺得心裡多了一層底氣,我知道,不論世道怎麼變,總有家人等著你回來,也總會有你一口飯吃。


@小熊貓:與房地產銷售相關的服務公司老闆

我們做服務行業的,年收入不少,但是日常應酬、各類開銷也比普通職業的人多,我基本是月光族。但我並沒有為此焦慮,因為我相信,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本身是家庭經濟支柱,又有孩子的人士總是會覺得壓力更大一些。

@大俠:中型城建類民營企業中層

我一直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這些年,我和太太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房子,每月要還房貸,我們的孩子也即將上小學,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我有時會感到焦慮,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如果大環境不好,我們大部分人的處境可能都不會獨善其身。


@隨風而飛:小型旅行社老闆

旅遊業在這次疫情中損失慘重,即使疫情結束,我認為,旅遊業也不會恢復的太快。

旅遊不是剛需,是消費升級的產物,當收入減少的時候,這部分支出,一定屬於會首先被砍掉的。但是我並不是太焦慮,因為做了這麼多年旅遊業,長期來看,旅遊業的需求還是存在的,因為只要人們有活幹,就會有收入;有收入,自然就有消費的慾望。在這次疫情之前,我已經開始思考轉型方向了,未來,我可能會在研學旅行和民俗方面增加投入,拓展業務。


希望就在不遠的前方,努力的人總能看到光亮。


@月光忙:個體電商(小微企業主)

跟全國的很多地方相比,我所在的這座南方的城市,屬於在疫情中復甦的比較快的。有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聽到經理對一位收銀員說:“你還有8天假期,什麼時候休?”誰知道收銀員立刻拒絕了,他說:“有工開,誰還會想休假啊。”我能感覺出,不論從事什麼工作,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軌。

所以對於未來,我是非常樂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