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動畫、電影等視頻,通常這些視頻是以每秒24幀的速度播放,也就是說每秒的視頻有24副畫面組成(通常情況下,特殊除外),但是為什麼24副畫面加在一起就動起來,變成了視頻呢?
這涉及到一個原理,那就是“視覺暫留原理”,根據生物學家和醫學家證明,人類眼睛對外界事物具有保留0.1秒之久的視覺感覺。
還有一個就是1824年,英國人彼得馬克在《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一書中得出一個結論:“一切運動可以分解為一系列固定的圖像”。這就是物體的運動視覺原理,正是這些原理使人們發現了電影、動畫的製作方法。
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曾說過:“動畫不是會動的畫的藝術,而是畫出來的運動的藝術”。他所強調的是“運動”,每秒24格投放的速度,是人類多次實驗得出的結果,雖然播放中存在差異,但因為人類的視覺暫留的生理缺陷彌補起來,從而產生了連續動作的“幻覺”。
大家可能又會想了,電影動畫中,經常會有一些慢鏡頭和快鏡頭,是不是通過每秒超過24格和低於24格的播放速度形成的,並不是。慢鏡頭一般是用攝像機每秒拍攝超過24幀的畫面(比如每秒拍攝48幀),然後播放的時候用24幀每秒的速度播放,這樣拍攝的1秒視頻,播放時就變成了2秒,形成了慢鏡頭。快鏡頭的拍攝方法正好相反。
當然後期軟件也可以做到放慢和加快,但是你會發現,放慢或加快後視頻就會變的沒有以前連貫,因為它只是單純的壓縮和拉長,效果不太好。所以做快慢鏡頭還是要從拍攝時準備,儘量避免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