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中醫藥(11)

親愛的粉絲朋友,從2020年4月15日起,《醫藥導報》“大易國際健康論壇”推出《奇妙中醫藥》(全國知名中醫藥專家馬有度著)連載,敬請持續關注!

奇妙中醫藥(11)

奇妙中醫藥(11)

養德清廉智慧高

任智明先生:

您好!先後寫了六封信,談得很高興,仍感言猶未盡。中華文化的智慧養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命題,清正廉潔,以德養生。古往今來,既重養德又善養生的人,往往得享高壽,唐代的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邀,就是突出的例子。

孫思邈是陝西耀縣人,從小體弱,經常生病,為了買藥治病,幾乎耗盡家產,生活十分困難。為了解除群眾的疾苦,他帶病攻讀,刻苦鑽研,20歲時已經通曉醫著,並在鄉鄰親友中給人治病。

奇妙中醫藥(11)

他不僅重視古代名醫留下的寶貴遺產,而且細心尋求民間的治病經驗,所以醫術日漸提高,聲望也愈來愈大。隋文帝徵召他做“國子博士”,他推託有病不願出任。唐太宗、高宗先後召他進宮,許以高官厚祿,他仍然不慕名利,一一推辭。但為百姓治病,卻不畏艱難崎嶇,不怕嚴寒酷暑,不顧飢渴疲勞,總是一心一意去治病救人,把病人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孫思邈有顆金子般的“誠”心,他把病人的生命看得勝過千兩黃金,他認為,通過方藥去解除患者的疾苦,去挽救病人的生命,是醫生最大的功德,所以他把自己一生心血的結晶,以“千金”命名——《千金方》。並在自序中強調說:“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精誠之心,感人至深。幾千年來,人們懷念他,稱他為“藥王”。把他生前隱居的太白山改名為“藥王山”。山上建有“藥王廟”,廟中塑有“藥王”像,供人瞻仰。

孫思邈不僅醫德高尚,而且醫術精良。在養生學方面,頗多貢獻,而且身體力行,飯後漱口,睡不矇頭,經常散步,不放縱情慾。不暴飲暴食……。正因為孫思邈既重養德,又重養生,所以身心健康,至老不衰,在“白首之年”還寫下了醫學鉅著《千金方),而且得享百歲高壽。

奇妙中醫藥(11)

為什麼養生又重養德能夠健康長壽呢?這是因為,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道德高尚的人,不謀私利,不患得患失,就能免去種種焦慮煩惱,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這正是養生中最重要的環。《孫真人衛生歌》說得好:“世人慾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這是說,一方面要注意調和七情以護養心神,保持情緒穩定,儘量避免發怒,做到“喜樂有常嗔怒少”;另一方面,尤其要注意道德修養,以“心誠意正”去消除焦慮,以“順理修身”去掃除煩惱。這樣,養生與養德結合起來,就是最重要的“衛生道”。

由此可見,“精誠大醫”孫思邈,清廉智慧高,確實是養德養生利人利己的典範。

咱們中醫在一兩千年前,就這樣高度重視道德健康,特別強調道德養生。而西方將道德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標誌,只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看重“道德健康”,強調“道德養生”,確能指導養生防病、益壽延年的實踐。

美國著名醫學專家威廉斯博士,用了25年的時間對225名醫學生進行跟蹤觀察。結果發現:與人為善、性格隨和者的死亡率只佔2.5%;而敵視情緒強,不能與人和善相處者,死亡率則達14%,他們患心臟病的人數更是高達和善者的5倍之多。

不注重“道德健康”,不講究“道德養生”的反面典型,一是小偷扒手,二是腐敗貪官,害人害己,愚蠢至極。小偷可惡,貪官可恨,小偷竊人錢財,貪官刮取民脂。這類惡人必有惡報,所以老得快,死得早。因為無論小偷大貪,其心整日難安,提心吊膽,五臟六腑功能紊亂,衰老提前,死亡提前,理所當然。

道德敗壞、為人不正、對人不善的貪官,既危害社會,危害他人,最終也害了自己。常患病,短壽命,就是現實的報應。

巴西有位馬丁斯醫生,對583名貪官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結果發現,70%的人心理狀況極差,經常要靠服用鎮靜劑過日子。在583人中,有232人患嚴重疾病,其中116人死亡,死於癌症的佔60%,死於心臟病的佔23%。而馬丁斯對比觀察的清官,其生病和死亡的比例僅佔16%,貪官多病早死,清官少病壽長,對比如此鮮明。

古今中外的事實證明,注重道德修養的人,有利於健康長壽,缺乏道德修養的人,容易生病短命。

中醫的養生之道,強調既要養身,又要養心,還要養德,確實是高明之道,總而言之一句話:養德清廉智慧高!

身心健康

馬有度

(未完待續)

編排:曉玲 常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