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內畫鼻菸壺是鼻菸傳入中國後出現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手工藝品種,其製作技藝主要流傳在北京、河北、山東、汕頭,形成了“京派”、“冀派”、“魯派”和“粵派”等流派。鼻菸壺流入北京後,為皇親貴戚、王公大臣及有地位的旗人所使用。除宮廷造辦處外,民間也大量製作鼻菸壺。約1890年到1945年間,內畫鼻菸壺的製作發展達到高峰,出現了號稱“四大內畫名家”的周樂元、丁二仲、馬少宣、葉仲三,這些民間藝人創作了最初的北京內畫鼻菸壺。

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1954年,葉仲三的後人葉禧(曉峰)、葉祺被聘請到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開始培養葉澍英學藝,1958年收王習三(王瑞成)為徒,後來又續收了劉守本等徒弟。1970年前後,葉氏兄弟相繼辭世,其弟子王習三在河北省衡水市創立“冀派內畫”,劉守本則成為現代“京派內畫”的領軍人物。北京內畫鼻菸壺現今已有四代傳人。

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北京內畫鼻菸壺是明清時期我國菸草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作為一個特殊的工藝品種,它不僅含括了雕刻、鑲嵌、花絲等傳統民間工藝,還彙集了多種中西繪畫技法,成為當時手工技藝發展狀況的縮影。北京內畫鼻菸壺的繪畫內容多表現我國的歷史文化,極具欣賞和研究價值。

廣東內畫是一種傳統的工藝美術,它運用中國畫的構圖、筆墨、設色技巧,在玻璃瓶內壁上反手作畫,形成獨特的藝術奇觀。汕頭市是粵東地區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化底蘊相當深厚。流傳在汕頭的內畫藝術是中國傳統內畫“粵派”的唯一代表,其創始人為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松齡。

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廣東內畫憑藉獨特的玻璃瓶造型、瓶外描金加彩裝飾效果、彩繪與設色技藝及彩繪工具而獨樹一幟,卓然成派。受嶺南派畫風影響,廣東內畫線條纖秀,色彩濃豔,表現內容豐富多彩,納山光水色、飛禽走獸、古今人物、奇花異卉於瓶器內壁,贏得“奇特的繪畫藝術”之譽。

鼻菸壺內畫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吳松齡與兒子吳澤鯤在汕頭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後改為“特種工藝廠”)先後培養出內畫藝徒35人,使這門絕技得到傳承。廣東內畫是民間藝術家智慧的結晶,它全部採用手工製作,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及濃郁的地方風格,為工藝美術史和嶺南繪畫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