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首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迎來重大突破——在3.2億公里外,OSIRIS-REx探測器完成了對小行星貝努的樣品採集。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10月20日18:08,當接收到OSIRIS-REx探測器成功接觸貝努表面的確認信息時,NASA地面工作小組徹底沸騰了!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OSIRIS-REx探測器隨後傳回的圖像表明,採樣進行得似乎非常順利。

整個採樣過程大致是這樣的:OSIRIS-REx探測器推進器點火,脫離原本的環繞貝努軌道,伸出觸摸式採樣裝置向貝努慢慢靠近,直到與貝努表面接觸,停留約6秒鐘,期間射出一發壓縮氮氣,將貝努表面物質激起進入採樣裝置頭部的儲存室,然後揚長而去。嗯,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對於OSIRIS-REx探測器的本次渡劫,最令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它是否採集到足夠的小行星樣品。現在我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OSIRIS-REx探測器上一共裝配了三發壓縮氮氣,如果本次採集的樣品不達標,接下來還將再次繼續進行採樣,現在看來是不必了。

據NASA報道,OSIRIS-REx任務小組22日接收到的圖像表明,OSIRIS-REx探測器採集到的貝努表面物質已經達到任務要求,遠遠超過60克。相比之下,正在返航途中的日本的隼鳥2號,只採集了100毫克的小行星樣品。

OSIRIS-REx任務小組從OSIRIS-REx探測器傳回地球的圖像中注意到,採樣裝置頭部看起來充滿小行星顆粒,而且其中一些顆粒似乎正從採樣器中慢慢溢出。他們懷疑,可能是一些稍大一點的石塊卡住了儲存室封蓋(聚酯薄膜),形成一道小縫隙,導致少量樣品漏出。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這也意味著,OSIRIS-REx探測器的任何動作都可能導致樣品進一步損失。為此,任務小組決定取消計劃中的樣品質量測量和點火制動,以確保探測器的加速度最小化。

接下來,任務小組將專注於把這些樣品存放到樣本返回艙中,然後帶回地球。按計劃,OSIRIS-REx探測器將於2021年3月帶著小行星樣品返航,預計於2023年9月抵達地球。

貝努是一顆含碳近地小行星,平均直徑約500米,據推算它在2175年到2196年期間將有兩千七百分之一的可能性與地球發生相撞。更重要的是,像貝努這樣的小行星,保存著太陽系創生之初的原始物質,這對天文學家研究太陽系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具有重大意義。

2016年9月8日,OSIRIS-REx探測器搭乘宇宙神五號運載火箭上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朝著貝努進發。在太空漂泊兩年多,長途跋涉20幾億千米後,OSIRIS-REx終於在2018年12月與貝努相會,並對其展開詳細考察。

出人意料的是,OSIRIS-REx探測器拍攝的高清圖像表明,貝努儼然就是一坨巨大的亂石堆,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樣品採集的難度。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在經過一番認真分析與評估後,任務小組選擇了一片代號為“夜鶯”的相對空曠的區域作為OSIRIS-REx探測器的第一次採樣區。

3億公里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現如今OSIRIS-REx探測器不辱使命,成功完成高難度的樣品採集任務,希望接下來一切順利,安全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