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生:榆林印象

榆林印象

王汝生

2019年6月,受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邀約,去陝西榆林,對榆林市的教育進行考核。

以前沒有去過榆林,只知道是革命老區。印象中的陝西,黃土地戈壁灘,比較貧窮,再加上上世紀80年代的高考移民,分數比較低。就覺得,今天的陝西教育應該還是比較落後,起碼和教育大省山東會有比較大的差距吧!

赴榆途中

從濟南機場直接飛榆林,飛機竟可直達,這就有些出乎我的預料。路上有些百無聊賴,打開手機百度了下榆林,讓我更加驚詫!

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有“小北京”之美稱,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實屬罕見,這也是榆林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要標誌。

榆林位於中國陝西省的最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榆林是陝西雜糧的主產區。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陝甘寧氣田。

看了這些,覺得我有些孤陋寡聞了。今天的榆林,應該還是比較富庶的!

不知不覺中,飛機接近榆林地界。同行人的驚詫引起了我的注意,打開遮陽板俯瞰望去,眼前是茫茫無際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丘陵卯梁交錯,視覺衝擊眼簾,蔚為壯觀!心中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到榆林機場,走下飛機,周圍覺得特別空曠,天很藍很藍,有久違的年少時候的感覺。雖是六月,但卻沒有覺得炎熱,反而有些許涼意!

接機的同志早已經候著。雖已到榆林,但卻不在榆林逗留。兵分兩路,直接奔赴我們的第一站——榆林市橫山區。

橫山雖說是榆林的一個區,但路程卻不近,據說高速還得走2個多小時。上了高速,路邊看到的應該是荒漠地貌,但得到治理的沙灘地卻已是鬱鬱蔥蔥,雖時而還有不少沙漠的影子,但已經感覺到治理的效果,植被已經非常茂密了。時而能看到地勢高亢,梁塬寬廣,梁澗交錯,不時漏出的幾空窯洞,有些滄桑,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忙碌的專家團隊

行程安排得很緊!

我們這組的任務是橫山、靖邊、定邊三縣區的8所學校,每個學校是一天半的時間。需要聽彙報,看材料,查現場,整理出學校清單,按照要求書寫反饋,最後彙報學校,優點缺點得羅列一大串,問題還要找的準,最後還得賦分排隊,分出個高低來!

看得出,各所學校都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各類項目檢查的材料都精心做了歸類,一個又一個的檔案盒、材料夾,擺滿了學校的會議室,足能體現出對考核的重視。各個責任區人員配置到位,隨時聽候專家們的差遣。

我們一行六人組早就分好了工,研究院的小姚姑娘帶隊,負責跟學校的對接協調,專家組的飲食起居,學校材料的調配,專家材料的收集整理。組長由德高望重的老校長王英華擔任,負責聽取彙報及對考核學校校長的現場提問,針對學校辦學的有關理念等現場出題答辯,極具挑戰性。其他各位專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除了完成各自分擔的項目檢查外,還要負責一個縣區學校的材料歸納整理,一句話,挺忙的。有時為了趕材料而不耽擱其他同志彙總,晚上甚或要加班到11點多,比正常上班時間顯得還要忙碌很多。

這次專家組中年齡最大的正是組長王英華校長。他是我的老領導,彼此很是熟悉。還沒去前,不清楚組織方如何安排,老人家就要求和我做鄰居,原因是他不太會操作電腦。臨去之前,找女兒抱佛腳突擊了一下,心裡仍不踏實,才提出的這個要求。我當然是欣然應允的,能夠這麼多年後同他一起工作,近距離感受下老領導的工作風彩,也是很值得的事情。事如他所願,我們倆一直離得很近,從住宿到入校現場。這老頭也確實敬業,電腦不熟練,借女兒的電腦卻是最先進的,語音功能都用上了。個別文字格式的改正,教他一兩次居然學會了。到後來居然不用我這個臨時老師教,無師自通了,令人欽佩!

其他幾位專家也都是教育的大咖,也是各顯神通。老遲同志以前參加過這樣的活動,這次自然是得心應手了,他的工作就顯得相對輕鬆,不時還能給別人做個顧問。老樊同志是教數學的,做事很條理,總結就顯得很有邏輯,給學校的彙報講究數學思維,比較受聽。但材料寫的一般,最後用他的材料寫學校總結,還得給他轉化,他的那些個“條款中的第幾條”,在後邊材料中用不上,費了很大勁才轉化過來。老於同志是從局機關來的,看問題很準,查找問題很到位,但普通話講的不好,聽起來有些費勁!回來這麼久了,居然沒再見上個面,有些想念這些老同志了。

三地辦學精彩紛呈

沒想到榆林的教育竟是如此色彩斑斕,令我非常吃驚!

榆林的這三個縣域位於陝西的北部,離西安有很遠的距離。但這裡的教育卻搞得如火如荼。

當地政府是十分重視教育的。首先是所有高中學生上學是全免費的,除了書本費,沒有學雜費。這個政策令沿海地區汗顏了,北京上海也沒有做到,更不用說教育大省山東了。其次學校的硬件設施很到位,信息技術、學科教室、電子閱覽室、電子白板、觸控一體機大都配置的很到位,有些學校居然有創客教室,單科的地理、化學、物理、生物的學科探究教室,也是很多沿海城市所不具備的。一路轉下來,沒有了解到這裡的高中有沒有民辦學校,這和沿海的多如牛毛而又參差不齊的民辦學校大相徑庭。其實有政府完全買單,民辦學校恐怕也就失去了市場。

這三個縣域的學校大都十分注重科研立項及小發明創作。每個縣域大都有一至兩所學校,通過省級標準化高中評估認定;學校和教師的教研科研立項課題及結題課題數量較多,有不少省級以上的立項;學生科技小創造、小發明、小論文作品較多,體現了陝西省的素質教育的成果;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高,每所學校居然大都有3-4名省級以上的骨幹教師引領,不清楚整個陝西省的省級評比方式,單就數量來看,骨幹教師的數量比我們這邊縣域的學校有過之而無不及。

學校大都十分注重學校文化的創建。可能和老區有關,學校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地方特色,在傳承地方文化、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等方面做的很到位,《大美定邊》校本教材,從民俗風情、民歌說書、剪紙刺繡、皮影戲、文物遺址、文學作品等方面充分挖掘了地方資源和傳統文化,校本課程《追尋治沙英雄足跡》、《字脈》等體現了地方特色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校報校刊記錄著學校的發展歷史,業已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大都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研學旅行立足省情,組織學生去革命聖地延安、小河等研學,體現地方特色與教育功能。

三縣區的學校都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都有一所教學成績十分突出的學校。定邊中學、靖邊中學、橫山中學升學率都有亮點呈現。尤其是定邊中學這所離榆林和西安最遠的偏遠學校,當年三五九旅曾經待過的地方,600人的畢業生重點本科率居然超過500餘人,令我們這個高考大市去的的專家們也十分的驚詫了!更令我吃驚的是,這裡教師的工資收入雖然不高,但卻有相當可觀的高考獎勵,成百萬投入,政府買單,體現了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羊肉麵食惹人戀

這次三縣區的考核,因行程安排的緊,沒法出去看一下,尤其是不能實地品嚐下當地的小吃,有些遺憾!但各所學校還是盡其所能的把當地的小吃讓學校的廚師們給做了下,卻也有無限風味。

定邊、靖邊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灘羊出生40天左右,宰殺的羊羔,以公羊羔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兩種:一是清蒸法。即將羊羔肉帶骨頭剁成一寸見方的塊,將清油至鍋中燒七八成熱,放入花椒麵、薑絲、蒜片、蔥絲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塊,用旺火攔約10分鐘左右,待肉塊呈白色狀,加入麵醬,再攔二三分鐘,待鍋中水乾(肉本身水)後,將肉置入盆內或碗內,入籠內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二是清燉法。將肉塊投入燒至七八成熱的油鍋裡,攔10多分鐘,待肉質呈白色狀,加麵醬再攔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溫水、鹽等,用溫火燉一小時左右,放少許味精、蔥絲、芫荽即成。上席時蔥花、芫荽、味美鮮嫩,是定靖二縣待貴賓之佳餚。定邊、靖邊羊肉已成為當地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那種滋味難以用言語描述,只有親口品嚐才能知道。

定邊的蕎麥全國文明。蕎麥花開8月,我們沒能趕上看那蕎麥花海,但卻嚐到了蕎麥麵。蕎麥麵營養價值很高,被稱為糧食作物中的“全國冠軍”。作為食物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品嚐清香的苦蕎茶,只蕎麥麵食就有七八種,剁蕎麵、蕎麵餄烙、蕎麥涼粉、油潑面、炸醬麵、臊子幹拌麵等等,好多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但這麼久過去了卻仍唇齒留香,令人回味垂涎!

《濰坊教育》雜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