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宋集鎮脫貧戶於二娥:誠實守信立身 艱苦奮鬥脫貧

“海嶽尚可傾,吐諾終不移。”提起於二娥,西平縣宋集鎮崔莊的幹部群眾都翹起大拇指評價:“於二娥,女漢子,好樣的”。

於二娥,53歲,西平縣宋集鎮崔莊村委9組脫貧戶。丈夫因患病去世,生活的巨手不僅把她推往喪偶的悲慟,還帶給她鉅額債務。她原本可以收拾好行李踏上回孃家的路,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信念,使她毅然做出對債權人承諾:自己會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奮鬥,把債務還清。在這個崇尚誠信的時代裡,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村婦女,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誠信這樸素且珍貴的道理。

她知道自己沒有太多時間去悲痛,從現在開始,撐起這個家的重任就靠她了。處理完丈夫的後事,安排好家中的事務,她便帶著20歲的兒子李某匆匆到漯河市找工作掙錢還債。這個臨近的城市給予他們包容與接納,很快兒子找到了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人工作,她自己則到飯店端盤刷碗當起了服務員。

長時間的洗刷工作讓她的手佈滿了裂紋,高強度的工作量讓她的雙臂常常痠痛的無法抬起。本可以休息的時間,她卻又去找了份接送孩子的工作。看著疲憊不堪的媽媽,兒子心疼不已:“媽,鐘點工的工作就別做了,我年輕,廠裡倒班的時候我再找份其他工作,你下班就好好歇歇。”於二娥卻說:“沒事,媽身體好著呢,咱們借了別人的錢,得趕緊還啊。”

憑藉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欠債必還的信念,短短一年時間,於二娥母子倆把丈夫生前欠下的債務基本還清,於二娥的臉上多了一絲如釋重負的微笑。

雖摘掉外債的帽子,但還未卸下貧困的包袱。用於二娥的話說:國家的扶貧政策已經為我們貧困戶考慮和照顧的非常周到。但是,想讓自己的家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關鍵還得要靠自己拼搏和勤勞,決不能躺在家裡“等、靠、要”。

2018年11月,於二娥認為自己家裡債還清了,負擔小了,不能再給國家增加過多的負擔,主動向崔莊村責任組提出脫貧申請。於二娥用積極進取的心態,誠實守信的作風和不畏困難努力奮鬥實現脫貧,值得廣大村民學習。

2019年4月,崔莊村黨支部依託惠農家庭農場香菇種植基地,凝聚全村66戶貧困戶,組建心聚香菇種植合作社。於二娥得知信息之後,馬上電話聯繫兒子李某,與其在外東奔西走看臉色、掙小錢、不穩定,不如回家安分守己勤動手、學技術、早致富。

母子倆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但資金卻又成了難題。他們從親戚朋友那借來的錢,再加上申請辦理的金融小額扶貧貸款,於二娥承包了宋集鎮惠農家庭農場12座香菇大棚。

親朋好友和廣大村民及貧困戶看到於二娥自強不息、不畏艱難的奮鬥和幹勁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截至目前,在於二娥的影響和帶動下,已經有6戶貧困戶在香菇基地自主管理並承包大棚,37名貧困殘疾人在香菇基地打零工。於二娥不僅還了債,還多了不少的積蓄,這是她當年未敢想象的事情。

見到村支部書記敬營輝,於二娥總會激動地說:是黨和政府解決了她的困難,是鎮村的幹部和鄉里鄉親幫助她走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