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汪字”雖然名列春蘭四大名花之末,但其花守筋骨卻是最好的,其葉較為直立並伴以斜立,花莛高可達15釐米左右,齊葉架花很是美麗,故一直深受我的喜愛。花開拱抱,外三瓣頭圓並緊邊起兜,使之花守較為緊緻。“汪字”花葉相配相得益彰,尤其花守筋骨有著仙風道骨之感,使之一見之便愛之。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春蘭“汪字”2019年開品

汪字

花藝:春蘭水仙瓣

產地:浙江奉化。

歷史: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浙江奉化汪克明選出,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為“汪字”。據趙令妹先生的《中國養蘭集成》記載:“汪字”是寧波奉化龍潭汪家汪益年的家傳品種,已有300多年曆史。汪家當時是一個族,在奉化一帶很有名氣。汪益年的父親叫汪宏能,是清代舉人。“汪字”是汪益年的太祖父汪克明於清康熙年間在寧波奉化山上尋得,後以家族的姓氏命名為“汪字”。

說起汪家是要涉及一些蘭花,故對汪益年作一些介紹。汪益年是奉化一帶著名的藝蘭前輩,他為人豪爽,凡是有事向他求援的人從不拒之門外。清時,汪家西向有一座族山,名啊汪家山。這位汪公子有一天心血來潮,在汪家的大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告示的內容是:“凡是往汪家送上一擔帶花蕾的蘭草,現付銀元一塊。”當大家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蜂湧而來,這樣,汪家山一下子變成了蘭山。開花時,他還邀請了各地不少的藝蘭家前來品賞。大家仔細地觀看了他花了不少銀子買得的滿山蘭花,竟沒有發現一筒上品好花。後來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奉化一帶百姓都知道此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寧波一般上年紀的人都知道一塊銀元一擔草的故事)。從此汪益年名聲大振,寧波奉化周圍的粼縣,尤其鄞州、餘姚、慈溪等地,屬四明山區,東南又是天台山脈的延伸處,山峰不高,最適蘭花生長,是浙江產蘭花的著名的地區之一,那裡的山民得知奉化有這麼一位豪氣洋溢的汪公子,有的將幾年珍藏的,也有的剛從山上尋得的好蘭花送往汪家。

特徵:株型緊湊,葉姿斜直立性強微有上垂,葉片3-5張,最長葉片35-40釐米,葉寬0.8-0.9釐米,色深綠,葉質硬糯,有光澤。葉面呈“V”字型,緣齒細,鼻龍邊葉明顯中心葉不明顯,葉尾順尖並有芒刺狀尖鋒;新芽深紫紅,尖有珠狀白鋒。腳殼厚硬斜出。易花易草性,幽香。

花苞:如棗核,苞衣薄而硬緊裹。淡綠衣殼著紫筋紋,稀疏通頂,沙暈好,尖鋒有白頭現象。春化充足後雀嘴微張,脫殼佳。五張苞衣質薄而硬,形體收得較好。

花莛:挺拔斜出或直立,杆呈水銀紅色,向上漸淡表現。粗0.3釐米,高12-15釐米。花守齊葉架氣勢較佳。苞衣殼5張,脫殼好。貼殼小籜衣長3.5釐米,薄而硬,綠彩和沙暈具佳,並有紫色筋紋分佈。

鑑賞:水仙瓣開品,五瓣分窠,花色翠綠、外三瓣拱抱綻放、緊邊起兜。長腳大圓頭,細收根。瓣長2.5釐米,寬1釐米。花守直徑4.5釐米,平肩。半硬蠶蛾捧心圓整光潔久開微開。劉海舌微宕,古譜記載大圓舌或圓舌是不對的,該舌頭在平伸時劉海狀最為明顯,下宕幅度過大時會讓人誤看成圓舌,儘管如此舌頭下方依然存在向上的卷邊和下向的梨形尖,這不同於“綠雲”的標準大圓舌。另外,舌面分白舌和彩點兩種。外三瓣後背有紫紅筋紋分佈,使之內側在瓣子中間有暗綠色隱約筋紋顯現。花守筋骨佳,不走形,久開雙捧心有微拆現象,春蘭水仙瓣名種。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PS:近些年很多蘭友的“汪字”開品發到我處求證是否正宗,讓他們迷惑的不管是壯苗或弱草其開品都沒有蘭譜所展示的那長腳大圓並緊邊起兜感,開得鬆鬆跨跨的,外三瓣細若柳葉,毫無緊邊起兜感,並且捧瓣亦不工整,導致該銘品的風骨沒有一絲一毫的呈現,何故?我只能回答:“蘭花開品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時候還是要講究種源的,尤其是科技雜交草如此氾濫的年代,更需要關注有序傳承。” 照片於2019年02月由萬雲坤(國香居)拍攝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花開欣賞]0309:汪字的骨感之美


春蘭傳統種“汪字”2019年開品

本文系原創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盜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0年04月25日萬雲坤於國香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