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復歸於嬰兒

道德經—復歸於嬰兒

人生來“本自具足”嬰兒生來具備一切能量,小孩天門一閉與天連線斷開,並開始張口說話。從語言符號開始認知“名”,開始知道名指實物。有名有物變有了區分,知所以區分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生存,有了所謂的肉靈保障,就開始自產“貪嗔痴慢疑”,所謂身心知多欲多更痛多。隨著大道規律,人生的吉凶悔吝嚐個遍,時而高高在上目中無人,時而低落底谷怨天尤人,慢慢的想方設法控制平衡,要平衡,殊不知輕到傷身重到傷心,到最後一了百了,無為,難之,自然!懸崖勒馬,慢慢的便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的意義,嘗試尋找自己,不斷的強調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意義?不然!從十五志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孔老師的一生!也是孔老師給後輩打得樣!八十呢?九十呢?可否跳出框架,大鵬鳥,讓我們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但那也是莊老師的感悟!可否跳出框架!佛說:寧可常見如須彌山,不可有斷見如芥子末!從斷見到常見,在到破常見!可見他們都已經以自己的方式經跳出那個學習到的設定好的框架!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從戰勝別人,到戰勝自己。到最後就是復歸於嬰兒。是結束也是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