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我們常開玩笑說深圳是一片“文化沙漠”,卻很少意識到在沙漠中跋涉的自己,審美力逐漸喪失,想象力也逐漸匱乏。 試問,在家和公司兩點一線間奔走的你,嘆著氣感慨生活真無聊的你,埋頭鑽進手機屏幕的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觀察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的樂趣不是不存在,只是常常沒來及深挖就被埋葬。 事實上,深圳也早已在沙漠之上,培植起一片片綠洲。10月30日,在深正式發行的《M LIFE》雜誌,就是又一片綠洲的開創者。翻開這本富有質感的雜誌,試著從4個維度欣賞,我們或許能發現城市生活的多樣性,進而解鎖新的生活方式。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城市想象力”,是本次《M LIFE》創刊號聚焦的主題。什麼是城市的想象力? “熱愛我們的城市,努力創造更好的點滴並與他人分享,這就是第一期的《M LIFE》的答案。” 這份答案的關鍵詞是“分享”——分享那些來自世界的美好創作,提供欣賞生活的不同角度,帶領讀者探索未知之地。這樣的用心,在雜誌的欄目設置上就可以看出。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M LIFE》開設了五個固定欄目,依託城市去探討人文、藝術和生活。

“MONDO小世界”聚焦城市改造和更新;“MASTERY思想”開展深度訪談和討論;“MUSE繆斯”呈現藝術展覽和市集;“WAVE新浪潮”播報前沿生活方式;“MǎN滿”打造新穎互動方式。

由上可見,《M LIFE》意圖呈現的世界是寬廣無邊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很難掙脫慣性思維的禁錮,看待問題的方式千篇一律。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習慣了追求便捷而懶於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缺少嶄新的角度啟發我們思考。“懶惰”需要靠自己克服,但“啟發”《M LIFE》可以創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當我們每日穿梭於高樓大廈中,想當然地認為四周皆是單調乏味的銅牆鐵壁。畫家說,建築也有個性和情緒,也有複雜又深刻的靈魂。

當我們也想從鋼筋森林中發現美,卻發現從下到上的風景大同小異。攝影師說,不妨從上往下看,從不同高度感受腳下的一切。

當我們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樓”中,對逼仄狹窄的樓道見慣不慣,對壓抑緊張的情緒習以為常。設計師說,來點Emoji,和城市“握手”,跟自己和解。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

以上,不過是《M LIFE》創刊號的冰山一角。圍繞“城市想象力”這一主題,其通過空間、高度、距離、角度、記憶、溫度、色彩、故事等21個切面去探索。 “多”是其次,“精”才是重點。只要沉下心來仔細閱讀,相信你可以在每個切面都發掘到閃光點。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空間由碎片化的信息組成,時間由無止盡的忙碌連接——這,是現代人的時空。忙碌是假的忙碌,浮躁是真的浮躁。 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我們對問題的探討、對事物的認識大多止於表面,還未深入瞭解就轉身離去。我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放棄表達自我的機會,我們接受隨波逐流,逐漸甘於平庸。想想就令人害怕。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M LIFE》像是為了削弱我們對平庸的恐懼而存在。在其中,我們總能發現一些新鮮議題和深度訪談。例如,那些關於深圳的傳奇和偏見,就十分值得深思

在有意無意間,深圳一直被塑造成一個只有短短40年曆史的年輕城市,其從“小漁村”奇蹟般地演變為國際大都市的神話,至今仍活躍於主流媒體和大眾印象中。 “年輕”是深圳的代名詞,也是它的緊箍咒。因為年輕,深圳最為人詬病的點就是“沒文化”和“沒個性”。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深圳是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缺乏文化滋養的經濟特區城市?建築設計師孟巖並不認同這樣的城市印象。 事實上,一直備受其關注的“南頭古城”,就有著始於晉代的1700餘年建成史,明清兩代曾經是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大量歷史建築被改造和拆除,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被人淡忘。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深圳不是沒有文化,更不是沒有個性。在知名建築師嚴迅奇看來,深圳不同的區有不同的特質。例如南山區具花園城市氣象,又例如福田中心區具大都會氣象。 “新城區需要時間來培養個性。”是的,深圳已經在闊步邁進且小有成就,我們又何必急於求成,對其過分苛責?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除了城市發展,《M LIFE》在生活理念、藝術設計、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探討,也遠比我們能想象的要深入和具體。翻開雜誌,我們能與各行各業的大師進行平等對話,不知不覺間就躍入思想的深海。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我們目光所及的現實世界,大多數時候是侷促、困窘甚至是醜陋的。我們確實需要多一些想象力,才能從泥濘中抽身而出,抵達新的可能。 “城市想象力”,是《M LIFE》向我們提出的議題,其實也是《M LIFE》為自己設置的起跑線——從深圳起跑,奔向世界。就像我們對生活的想象不苟且於眼前,《M LIFE》對未來的想象也並不侷限於深圳。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在冰島設計師的想象裡,未來我們能製作出可穿著的傳感器,用於收集身體數據。 在英國設計師的想象裡,未來的書籍可以用來吃也可以用腳看,可以與人對話也可以自己走路;未來的時裝面料不僅具有靈活的延展性,還具有防水乃至保溫功能……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每一個清奇的腦洞,都在向我們描繪一幅充滿無限可能的生活圖景,都藏著一個令人無限嚮往的未來世界。從這點上來說,《M LIFE》無疑是一本“好看”的讀本。

《M LIFE》的“好看”不僅體現在內容構思上,更直觀地體現在版式設計上。雜誌中的插圖顯然都經過精心挑選,當指尖翻動頗有質感的紙張,不同城市的個性和色彩,每一處風景的細節,都清晰又真實地在眼前呈現。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香港清晨,林立的高樓被和煦的朝暉喚醒;東京傍晚,逐漸傾斜的光線,為院落前的松樹剪出一方影子;美國黑夜,懸浮於半空的燈光展,在街頭向人們展示光和現代技術結合的奇蹟…… 屹立於深圳的高樓上眺望世界,《M LIFE》捕捉到了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美,誠摯地邀請你欣賞一場光的藝術。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我們生活在一個紙媒被唱衰的信息時代。暴露在信息洪流中,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顯得尤為有限。當直播、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強勢搶佔大眾眼球,報紙、雜誌等傳統紙媒的地位不可避免受到動搖。 在紙媒舉步維艱的背景上,《M LIFE》於此時選擇逆流而上,無懼波濤洶湧,無疑是兼具勇氣和擔當的。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滿京華 · 藝展中心 > > >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 < 滿京華美術館

《M LIFE》由滿京華集團出品,該集團是深圳本土企業,致力於構建城市品質生活,旗下業務涵蓋城市更新、置地開發、資產管理、文化產業、汽車產業五大版塊。 在過去20多年發展裡,滿京華集團不僅成功打造了滿京華·藝展中心、滿京華·藝象iD TOWN國際藝術社區、滿京華·國際藝展中心等將產業與文化落地結合的優秀案例;還打造了滿京華美術館、滿京華iADC設計博物館兩座公共藝術博物館。

可以看出,一直以來,滿京華都力圖創造更具文化質感與文化體驗的場域,為城市補充文化空間。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滿京華iADC設計博物館 > > >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 < 滿京華 · 國際藝展MALL

《M LIFE》雜誌就是滿京華持續探索的又一新篇章——發揮紙張與油墨的魅力,創造一個可以讓人們“慢下來”的文化載體。

“觀人文,創新境”是滿京華集團的品牌理念,也是雜誌slogan。在移動媒體端快速、碎片的信息浪潮下,滿京華希望通過雜誌,以一個城市觀察者的身份,去分享和構建一個豐富、有趣的城市藝術生活世界。


當所有人都不看好雜誌的發展,無法為雜誌勾勒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未來,滿京華選擇打造一本有溫度、有態度、有影響力的雜誌,自己為讀者創造一處可供想象的空間。


在這道人文微光的照拂下,我們似乎可以嘗試去相信,在這一時代,雜誌也能創造乃至引領新的風潮。


打破偏見看深圳:是文化綠洲,不是文化沙漠

內容 | 深圳百事通原創

文案 | 魚丸

審核 | 一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