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於共享經濟的第三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

隨著“新基建”時代的到來,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將迎來快速發展,其內涵將從單純交通功能逐步拓展豐富到多功能服務。高速公路對周邊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巨大,但是對於高速公路沿線村鎮區域的支持作用尚不明顯,在“一帶一路”、“城鄉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共享經濟已正式列入我國國家戰略,結合高速公路沿線區域,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依託,帶動沿線周邊協同發展,進行共享型服務設施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服務於共享經濟的第三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

高速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交通運輸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世紀30年代西方一些國家就開始修建高速公路,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根據其服務目的以及需求特點,可以將其分為三代:第一代高速公路用於服務國防體系,快速調配軍事力。德國於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從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這條二戰前修建的高速公路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於快速調配軍事力量。二戰之後,為增強戰爭時期調動部隊和輸送戰爭物資的快速反應能力,美國政府構思要在全美範圍內的大都市間修建高速公路網,並提出了“國家州際公路系統”這一概念。第二代高速公路用於面向社會經濟,滿足客貨運輸需求。二戰之後,城鎮化的發展以及私人機動化出行的增長,對高速公路提出了新的運輸需求:通過能力大、通行速度快並連接全國各大中城市。公路必須提高其通過能力和通行速度,形成一種通過能力大且通行速度快的運輸通道,高速公路在各國得到普及。第三代高速公路將致力於服務功能多樣化、建設運營綠色化、運營管理信息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當下高速公路正朝著第三代發展,具備“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綠色智慧”的第三代高速公路特徵。

服務於共享經濟的第三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

互聯互通:現有的封閉式高速公路與沿線地區互聯互通不足,偏遠地區高速公路互通間距多取上限(4-30km),高速公路沿線居民出行困難。新一代高速公路將作為“區間公交”的主幹道,可把服務區設計成小型交通樞紐形式,用於長途客運與地方短途客運的換乘;設置專門配套長途客運站、公交站的收費站口;在建築規模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停車區的設置;並且充分面向未來,考慮設立電動汽車充電樁,設立共享汽車點。

共建共享:這是時代發展趨勢,也對發展第三代高速公路提出新的要求。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多項關於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政策,目前對於基礎設施共享的對象,大多是針對電信基礎設施,缺少對高速公路及其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的系統梳理。將服務設施原有以“圍牆劃界,外界完全隔斷”,變為以“共享空間劃界,增加路內外聯絡空間”,高速公路服務設施不僅提供給道路使用者服務,也為周邊群眾就業、生產、商業服務。實現“共享資源、共享服務、提投資回報、帶動沿線群眾致富”。

綠色智慧:依託綠色公路建設,倡導綠色運營理念,採用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始終貫徹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運營,生態發展理念。具體措施包括形成綠色高速公路設計指導體系、科學化選取公路工程施工地址、公路運營過程中周邊環境資源的全方位監理保護等,決不允許項目實施走“先汙染,後處理”的做法。

服務於共享經濟的第三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

第三代高速公路的建設並非朝夕之事,其未來發展導向可以概括為“六新”:

規劃新標準,在規劃設計階段融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達到廢舊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的效果;運行新工具,包括BIM建築信息模型、電動汽車及其充電樁等等;建造新內容,以設施共享為原則,從服務對象、服務功能、選址佈局、運營情況等方面全面建設共享開放的服務區;信息新技術,充分運用北斗定位、車聯網,雲計算等關鍵新技術,依託大數據建造智慧公路雲平臺,為乘客提供智慧服務。融資新模式,採用PPP融資模式,政府的角色為“合作方+監管者”,企業的角色為“合作方+建造者”;最後在當下運營機制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改進出適合服務於共享經濟的第三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運營新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