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一個星期內,媒體南風窗發佈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與財新發布的《高管性侵養女案疑雲》兩篇文章接連引起社會討論,公眾對“鮑某明性侵養女”事件的關注度持續增高。

今天(4月16日)#今年前三月起訴性侵未成年人犯罪4151人#話題登上的微博熱搜。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今年第一季度檢察辦案數據,2020年1至3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決定起訴4151人,同比上升2.2%。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豆瓣上,根據作者自身經歷創作、講述未成年少女被補習教師性侵的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再次登上豆瓣實時熱門書影音榜單,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各類聲討與譴責、科普內容轉發刷屏,章子怡、韓紅、海清等明星轉發相關微博進行監督聲援。

影視市場上關於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作品也再次引起觀眾注意,從奉為經典但也頗具爭議的《洛麗塔》到韓國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素媛》《熔爐》,再到2017年獲得高度認可的《嘉年華》、2018年詹妮弗·福克斯擔任導演和編劇,講述她親身經歷的《信箋故事》。

公眾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審視與討論,從下意識迴避、沉默不語到勇於發聲、呼籲聲討、以法律為手段抗爭。醜惡與犯罪不會消失,但是沒有人再做“沉默的羔羊”。

從《洛麗塔》到《嘉年華》,影視鏡頭如何凝視受害者?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在鮑某明性侵養女事件曝光之後,海外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與改編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兩個版本)又重新陷入公眾的審視中。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這部以主角亨伯特以第一人稱敘述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37歲的中年男子愛上了12歲少女洛麗塔的故事。換言之,《洛麗塔》的主角是一個戀童癖。但是作者有意以偏執深情甚至帶著浪漫色彩的筆調講述了這個實際上可悲罪惡的故事,在醜惡的內核上包裹上了愛情的糖衣,暫且不討論納博科夫本身立意和寫作目的是什麼,重要的是到現在,公眾對待《洛麗塔》的態度都十分矛盾,一部分為亨伯特偏執瘋狂的戀愛動容,一部分因為它違背道德與法律的故事感到憤怒與不恥。

鮑某明性侵事件爆發後,豆瓣上《洛麗塔》的評論區湧現出一批新的評論,“想到最近性侵養女的案件,在男方看來浪漫的事,對於小女孩來說就是恐怖片”“絕不能聽罪犯的一面之詞”“不要被男主騙了,這是一個罪犯的辯白和自我感動”。作家蔣方舟2018年對《洛麗塔》解讀也被網友重新翻找出來,“無論他(亨伯特)顯得多麼有魅力,無論他說得多動聽,他就是有罪的。”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顯然,《洛麗塔》的故事讓公眾聯想到了鮑某明性侵養女,在事件曝光後發聲表示自己與受害人是戀人關係,並故意將重點放在受害者已經年滿14歲已達性同意年齡的事實上。影視作品與現實相互投射,在現實事件的發酵下,公眾已經不能接受將性侵未成年人這類犯罪浪漫化與愛情化,“不要誇大惡的深度與美感,不要把它提高到配不上的位置上。”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相較之下,韓國改編自現實案件的《熔爐》《素媛》等作品,更加直接的揭示了犯罪者的醜惡。《熔爐》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韓國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講述一所聾啞兒童學校中校長聯合手下的老師們對就讀校內的聾啞孩子們施行虐待和性暴力行為的醜陋故事。電影並未刻意避諱權力體制腐敗話題與性侵犯罪場景,至今很多人回憶校長爬上衛生間的場景都會覺得毛骨悚然。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素媛》則是講述未成年少女素媛在遭遇性侵後如何在家人親情的幫助下走出心靈的陰影,重新面對生活的故事。相比《熔爐》直白鏡頭帶來的深刻震撼感,《素媛》強調的是受到傷害之後如何重新找回希望,受害者在愛與保護中修復受傷的心靈。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國內同樣也有性侵話題相關的作品,2017年文晏導演編劇的電影《嘉年華》,以一起未成年少女被性侵事件,勾勒出了一個社會群像,男權社會下的女性與強權社會下的弱者,一個少女在被暴力傷害之後,來自社會與家人的二次傷害。

該電影出現後,被影評人喻為2017年最好的華語電影之一。比起藝術成就,這部電影更重要的是社會意義,它代表著電影人對未成年弱勢群體的關注,並將東方文化下不願意直白討論的性侵話題正當光明的擺上了檯面。

如同《素媛》《嘉年華》等這類聚焦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電影還有很多,2018年海外電影《信箋故事》也同樣獲得認可,一個孩童時被誘姦的女孩,為了保護自己下意識將自己這段遭遇美化成了初戀,在記憶逐漸崩塌之後,作為成年人的她才鼓起勇氣去面對這樁往事。這種行為無形中解釋了鮑某明事件中,為什麼受害者會對施害者表露出親密與依賴的態度。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如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房思琪在被教師誘姦之後,想出來的解決方法,是強迫自己愛上教師。“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而從《洛麗塔》到《嘉年華》,影視鏡頭也不再為這種故事加上任何濾鏡,犯罪就是犯罪,不能用情感美化。

明星監督轉發,“姐姐來了”背後發聲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性侵背後爆發出的聲討大潮,不僅僅是網友參與,各類領域KOL、明星等都參與發聲,並對受害者進行聲援,對事件保持高度關注。

“知道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性侵未成年事件嗎?一次次被曝光,又一次次銷聲匿跡…沒有嚴懲,只見保護傘,警察叔叔們的心不疼嗎?”在鮑某明事件曝光後,章子怡迅速在微博上進行轉發發聲,並不對情緒進行修飾,轉發文案裡有毫不掩飾的痛惜與憤怒。

這顯然不是一次團隊操作的對外發聲,而是明星的自主發聲。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同樣韓紅、海清、姚晨、熱依扎、馬伊琍、鍾楚曦等女明星也迅速進行聲援,如姚晨轉發了羅翔老師文章,並諮詢了相關法律人士,對鮑某明依仗自身法律知識,鑽法律漏洞的行為表示譴責,在部分輿論聲稱鮑某明與受害者並非養父女關係、“仙人跳”“出現反轉”之時,姚晨進行了反駁,“無論如何粉飾二人關係,也掩蓋不了一個43歲的成年男人與14歲少女發生性關係的事實”,該條微博點贊數超過2萬。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這些明星發聲背後能夠直接感受到明星流露出的人性關懷,對社會醜惡犯罪的抨擊,沒有官方運營的空洞感,是真實意識的覺醒,內心的憤怒與同情。微博上#姐姐來了#相關話題被刷上熱搜。在這波發聲之後,黃覺、吳亦凡、楊洋、魏大勳、範丞丞、張亮等男明星也相繼轉發相關微博,#哥哥也在#話題也被刷上微博。

這種行為在國內娛樂圈中並不常見,國內各類明星尤其是流量偶像,已經有了不成文的公知,為了保持形象設定,不得罪任何受眾群體,明星個人不輕易對社會事件等進行發聲。肖戰粉絲與同人圈的“227大團結事件”,肖戰本人的沉默與工作室的空洞聲明,一度被公眾詬病為“偶像失聲”。

“鮑某性侵”事件被明星接力監督,被影視作品凝視的“房思琪”們

這次明星批量發聲,無疑對性侵事件起到了相當的監督作用,讓大眾對該案件保持持續的關注。雖然也有部分網友質疑,明星發聲逐漸從個人的真實憤怒與聲援變成為團隊化的運營行為,但是明星的批量進入,讓事件關注度進一步加大,無形中監督與推動著調查發展也是事實。

受害者對鮑某明的起訴還在膠著過程中,這或許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等來結局的案件,但是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了,社會不再對犯罪沉默,從網絡輿論、法律、道德乃至影視作品,總有一雙眼睛在凝視著罪惡,為受害者提供庇護與發聲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