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蓋布瑞案:消逝的小生命》:生活在美國加州的一名八歲的小男孩蓋布瑞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和繼父毆打致死。

他的幾個哥哥和姐姐並沒有遭受到母親的虐待,而年紀最小的蓋布瑞被母親和繼父選中,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母親和繼父一發生夫妻矛盾,蓋布瑞就會被媽媽和繼父虐待。最後蓋布瑞在忍無可忍中不得已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就是一種“家庭替罪羊綜合徵”:

在長期惡劣的婚姻關係裡,糟糕的家長會選擇衝孩子發洩自己的怒火和壓力,甚至是在某些情況下,孩子會主動或者是被動充當“替罪羊”的角色來緩解父母糟糕的關係。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替罪羊”這個詞語最早來自於聖經《舊約》中的一個小故事:

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來拯救人類。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這只是耶和華的考驗,最後他選擇用羊來代替兒子作為祭品。

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比喻代人受過。年幼的蓋布瑞就是在代替母親承受問題婚姻和生活壓力的情緒之苦,這些本就不該他承受的苦 ,被母親強行加在了他身上。現實生活中,當夫妻婚姻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絕大數人的選擇都和孩子有關:

  • 兩個人關係不好,生個孩子吧,拉回對方的心,維繫感情
  • 兩個人之間意見出現分歧,拉攏孩子做同盟,傾述對方的“壞”
  • 兩個人之間沒了感情,為了孩子,離婚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夫妻之間的問題期望通過孩子去解決,是一種妄想,也是一種禍害。孩子不是婚姻關係的替罪羊,更不是婚姻問題的解藥。直面問題,才是婚姻經營的正道。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是如何主動成為家庭親密關係中的“替罪羊”呢?

我想大家都聽過或者是經歷過這樣的對話:

1.“要不是你,我早就離婚了,你必須要聽話一點,認真讀書,考上好大學”

父母作為成年人,應該要對自己的婚姻負責,自己的婚姻出現了矛盾,很大程度上是溝通出現了問題,要是真過不下去,十個孩子都不一定能挽留你想走的心。

但是家長卻非要將自己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怪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心生內疚:如果沒有我,他們大概就不會吵了,我打底要怎麼做他們才不會吵架呢?

2. “我們吵架還不都是因為你不聽話,你要是懂事一點,我們也不可能會吵架”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一個想讓孩子寫完作業玩,一個想讓孩子先玩再寫作業,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家長髮洩了情緒,收穫了口舌之快。

這個時候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家長情緒的垃圾桶:為什麼爸媽很少對我笑呢?是不是我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就會過得很開心?應該是我給他們添麻煩了吧。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庭替罪羊綜合徵會出現的幾個原因:

1.父母婚姻關係出現問題

納皮爾曾寫過一本名為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的真相》的家庭心理分析書籍。裡面有個例子:

一名十六歲的少女青春期開始就十分叛逆,逃學,有自殺傾向,在家長的描述裡,孩子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少女,總是和家長吵架,和誰都不和。

因為少女的防備比較重,在治療師的分析長時間的分析下發現,孩子的問題出在大人身上。

在這個少女家庭裡,父母的婚姻關係非常糟糕,每次父母一吵架孩子就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會逃學回家,或者威脅家長要自殺,鬧到父母停止吵架來解決自己。

這個女孩子主動“獻祭”了自己,把自己當做父母的“替罪羊”,緩解父母的婚姻關係。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在家庭關係裡,要父母的婚姻關係先穩定,親子的關係才能穩定,如果父母的關係不好,孩子的內心就會非常不安,時常有父母會拋棄自己的想法,有家庭岌岌可危即將分裂的感覺。這是孩子會出來“獻祭”自己的原因。

夫妻關係緊張還有一種情況像蓋布瑞一樣是被動的,父母的關係不好,就會選擇孩子作為出氣筒。作為情緒宣洩物的孩子不僅在身體上會受到傷害,心理也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家長在外受氣回家撒氣

《龍年檔案》講述了一名為羅成的官員到地方辦理貪腐大案的故事:

在故事中,有個叫賈尚文的副書記因為自己的屁股不乾淨,在羅成到自己管轄的地方來時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在幾天的高壓後,他回到家,隨便拿起作業本就罵自己的兒子:

“混賬東西。”

妻子出來阻止他,他還不停止,接著罵

“你看看你兒子怎麼做的作業?十道題就錯了八道。”說完還要打小孩。妻子極力阻止,把孩子趕回屋再和賈尚書談話。

“羅成來了你心裡不舒服是不是。”

賈尚書轉回頭不肯承認,“胡說八道!”

心智較為不成熟的家長容易拿孩子撒氣,我們常要求家長無條件愛孩子,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做到,有時候孩子更像是家長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並不是來自於愛的結晶,這樣的情況之後,家長會把工作或者是生活上的壓力發洩在孩子身上而覺得理所當然。

但是孩子是無條件愛家長的,在家長突然莫名其妙把怒火撒給自己的時候孩子是會非常委屈的。我們能理解家長有這種心情,但是絕對不會提倡家長把孩子拉過來做“替罪羊”。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替罪羊”現象本身是一種家庭問題,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家長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夫妻雙方都去做“成年人”

這裡的成年是指心理上的成年,父母要做一個獨立的,能夠自我治癒的成年人。如果父母的內心沒辦法自我治癒,要通過婚姻對象來治癒自己,到最後很有可能出現需要孩子來治癒自己的情況。

很多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帶著心理創傷和遺憾長大的,在舊的原生家庭中,他們的問題沒有解決,帶著問題成立自己新的家庭那麼問題可能還會重複。

如果家長在原生家庭裡就是一個“替罪羊”的角色,那麼來到了新的家庭他也會尋找一個“替罪羊”。這個替罪羊有可能是妻子,老公,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由於不成熟的父母本身就缺乏安全感,於是他們會不斷地期望在伴侶身上去要,去拿,婚姻關係自然無法健康。

而如果夫妻雙方都是有安全感的人,他們通常不會逃避生命基本的要求,不會逼迫另一半替自己承擔自己生命中必須擔當的責任。

為了不讓悲劇重演,家長應該先和自我和解,如果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可以向自己的家長提出反抗,說出,“我不是你們的替罪羊。”或者尋求諮詢師的幫助。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當婚姻關係出現衝突的時候,雙方共同承擔解決

作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我們要學會自己處理婚姻關係,推卸責任是孩子氣的表現。推卸責任家長到最後就會把鍋都推到孩子身上,有責任感的大人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對方和解,問題才能解決。

我們經常見到很多夫妻在吵架的時候互相指責的情況,事實上一個婚姻問題不會只出現在一方身上,要兩個人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溝通方式很重要,我們可以試著改變我們交流的語氣,儘量把指責的語氣轉化為自己為主語的表達自己情緒的語氣,把“你是一個……”轉化成“最近我覺得……”或者“我感受到你……”

不要把婚姻問題推給家庭關係裡的弱勢方——孩子,孩子是需要你們愛的,把問題推到孩子身上是在從孩子身上索取愛。

再者,夫妻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否則的話孩子會有“如果我現在生病了就好了的想法。”很多父母愛吵架的家庭會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這是因為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比較脆弱,

身心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情況。由於孩子的抵抗力較差,孩子被父母的爭吵影響到了心情,從而影響身體健康,最後發展成身體疾病。

在父母吵架的過程中要是遇到孩子生病,父母會停止爭吵帶孩子進醫院,這無疑給孩子一個信號:只要你生病了,爸爸媽媽就不會吵架。孩子的身體就會一直出問題。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說:

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家庭替罪羊綜合徵”是家庭成員溝通出現障礙,不願意負責的體現,孩子做一個“替罪羊”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在生活中,父母要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為孩子保駕護航,讓孩子有個愉快的家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