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進:“十四五”規劃時期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要求

我們這次年會是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剛剛結束以後召開的。五中全會上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通過了“十四五”規劃的建議,所以我就借這個機會談一談“十四五”規劃時期大宗商品發展的趨勢,以及整個宏觀經濟對大宗商品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機遇。

蔡進:“十四五”規劃時期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要求 | 中物聯動態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

一、“十四五”規劃時期為大宗商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

十四五規劃並沒有對未來宏觀經濟的增長率提出明確目標。但就經濟增長有一句話非常重要,要認真領會。就是“在質量和效益充分得到提高的基礎上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多數專家們對未來五年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預測在6%左右。這個6%的潛在增長率應該說為我們的大宗商品的產業、大宗商品的市場包括農產品市場,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宏觀環境和宏觀發展的機遇。

十三五期間,中國的GDP平均每年增長6.7%,中國的大宗商品社會銷售總額平均增長5.9%,二者之比,彈性係數為0.88。照著這麼一個彈性係數去估算,未來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我們的大宗商品增長0.8個百分點,我們今年大宗商品的銷售總額大概是80萬億左右,每年增長0.8個百分點,就是65000億左右。那麼未來十四五期間,五年大宗商品的新增額,就是30萬億到35萬億,這個增量意味著在未來五年我們大宗商品的規模會幾乎擴展一半,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機遇。

“十四五”還強調要通過創新去優化結構,在這個創新的過程中也包括新基建。在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間也一定會對大宗商品帶來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場。是傳統的基本建設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基礎上,突出推進我們的新基建的建設。例如,5G要覆蓋全國的話要200多萬個,這就會對我們的大宗商品形成新的市場,形成新的消費。像這樣通過創新去尋求新市場新消費的領域還有很多。

二、十四五規劃對大宗商品產業與市場、包括農業和農產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

我覺得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這兩個新要求:

第一個方面是要形成產業基礎能力。

一是產業規模、集中度和集約化水平。我們大宗商品在全球來講都是大規模的。但只有規模,還不能說具備了產業基礎能力,還需要有集中度和集約化,這就是十四規劃對大宗商品產業也好、市場也好提出的新要求。比如我國鋼鐵領域,2019年我國鋼鐵產業出鋼產量前十名的佔整個鋼鐵產業的32%,這個集約化是相當的低,在國外前三名都佔70%、90%,當然他們的鋼鐵產能相對來說小一點,但是我們這個32%過低了一些。未來大宗商品市場、大宗商品產業一定是要通過集約化來形成產業基礎能力。這個很關鍵,在集約化的過程中間,你才能夠由大到強。所以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在市場規模、市場比重大規模中間一定要解決我們產業分散的短板,要提高我們的集約程度,提高我們產業的企業的集中度,真正在規模方面形成我們的產業基礎能力。

二是產業的佈局。我們現在產業佈局總的來看是不盡合理的,尤其是在雙循環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們大宗商品無論是產業還是市場佈局都不盡合理,而我們現在十四五規劃過程中間談到產業基礎能力最重要的是產業的佈局。比如從國內來講,有一個由東向西佈局的過程,從全球來講,也有一個大宗商品供應鏈的重構過程。所以說這樣的產業佈局一定是在未來十四五規劃期間必須強調的,否則你做不強,我們的農產品也是一樣,也是要基於全球化去佈局,基於農業生態的環境去佈局。

三是形成產業鏈基礎能力,而不僅僅是單一的生產能力。大宗商品基礎能力的實現還有產業鏈,不僅是一個生產本身,而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比如鋼鐵,就不不僅僅是生產,你只有一個生產環節,這樣的基礎能力是不行的,一定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鋼鐵產業也好,包括農業產業也好,都在做兩件事,第一個事情從產業的角度來講做直銷,就形成了產業鏈,就形成了產業服務化,而不僅僅是做生產,像汽車產業是最為明顯的。第二個是終端的消費領域的產業,他們做集採,向上延伸,相向而行,形成產業鏈,所以上游產業也好,下游產業也好,都在往產業鏈延伸,而不僅僅是做過去的生產或者貿易等等,所以說這樣的基礎能力恐怕也是我們在十四五規劃過程中間要去形成的。

所以第一個方面我覺得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產業基礎的高級化、現代化首先要形成產業基礎能力,沒有這個不行,這個產業基礎的能力就在於規模化的過程中間實現集約化,我們在市場佈局的過程當中實現產業鏈的全球化佈局,在生產和貿易的過程中間相向而行,形成全產業鏈的基礎能力,這是我們大宗商品未來十四五規劃中間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第二個方面的要求是在產業基礎能力的形成的基礎上要形成產業的高級化。

產業的高級化我覺得也是三個層面。一是生產組織能力是高級化的,生產組織能力的高級化表現在一是精益化管理,無論是我們的工業領域大宗商品還是農產品的大宗商品產業也好,都要做精益化管理,在精益化組織過程中間去把我們的成本控制到極致,把我們的效率提高到極致,這樣我們高級化的生產組織能力就能夠形成,當然在這個精益化的過程中間還要做集約化的過程,還有最根本的就是你要有標準化作為基礎,所以我們說產業基礎的高級化最基礎的就是生產組織是精益化,是基於標準化基礎上的精益化的過程。這個我們要做到,目標就是要極致的高效率,把成本控制在極致,你才有在未來有創新的空間。

二是必須要更加安全,更加穩定,這個也是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提出來的。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無論是中美博弈也好,無論是新冠疫情也好等等,可能未來還有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但是你站得穩,我們中國的大宗商品產業,我們中國的農業能夠比其他國家穩定性更強,就能夠在全球的產業化的過程中間站得住腳,打不倒,你的韌性好,你的彈性好,你的張力好,這個是很關鍵的。有時候甚至比效率還關鍵,尤其是在目前的宏觀背景下,所以說我們在十四五規劃期間的產業基礎高級化的第二個層面的事情就是要保障我們產業的安全和穩定,或者是提升我們產業的安全水平和穩定度,立於不敗之地。

三是形成創新能力。這是十四五規劃特別提出來的,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們的大宗商品也要形成創新能力。我們任何一個產業,從整個產業鏈來講,必須要有自己的設計能力,必須要具備研發能力。同時不僅要形成新的產品的創新能力,還要形成新的供應鏈的組織能力,這樣我們整個產業來講才真正進入到一個無限的發展空間,才真的由過去的跟隨型的產業進入創新型的產業。尤其是我們的大宗商品,我們的農產品也一定是要進入到創新型的行列中,而不是跟隨。對十四五規劃期間,對大宗商品也好,對農產品的產業和市場也好,它提出的第二個要求就是產業基礎的高級化。

也就是基於標準化的生產組織能力的精細化,這是最基礎的,二是面對目前的突發事件不斷出現,產業更加穩定、更加安全,三是整個產業具有創新的能力,而不僅只是某一點的創新,而是形成全方位,貫穿始終的創新能力。

第三個方面的要求,就是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這個也是我們大宗商品在發展方式的轉型過程中間必須具備的。

目前我們產業鏈供應鏈還是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我們國家從宏觀層面推出的產業鏈供應鏈是2016年開始的,過去我們叫做供應鏈創新,是一個由無到有的過程,現在不一樣了,十四五規劃要求的是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什麼叫現代化?就是由過去的初級到高級,由過去的傳統到現代,現代化能力、現代化水平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數字化,所以在十四五規劃文件裡面提出產業鏈的數字化,發展到數字化的產業鏈。大宗商品領域包括農產品領域供應鏈產業鏈還是在形成過程中。要儘快完成供應鏈生產組織的形成過程,儘快進入到大宗商品供應鏈數字化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基礎上再進一步的發展數字化的大宗商品供應鏈的數字化。

總之,“十四五”時期既給我國大宗商品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給大宗商品市場、農產品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也期待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期間,我們的大宗商品、農產品的產業鏈供應鏈真正能夠實現高級化,實現現代化。真正推動大宗商品領域實現由大到強的轉型升級。(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