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基礎篇之硬盤二(工作原理)

  GPT(GUID分區表):此模式下硬盤主分區沒有個數限制(Windows系統中限制最多128個分區),支持超過2TB的硬盤容量。但是並不是所有Windows系統支持GPT分區啟動系統。

二、文件系統

  1、在Windows中,文件系統包括FAT16、FAT32、NTFS。Linux中包含EXT2、EXT3、EXT4、XFS。

  磁盤在分出分區後,每一分區都會保留一小塊空間,這小塊空間存儲的就是文件系統。分區需要進行格式化,而格式化過程就是文件系統選擇與重置的過程。

  注:這一小塊保留的文件系統空間看不到;Windows中快速格式化只是刪除了文件系統中記錄的數據,而磁盤中的文件沒有刪除,可以通過軟件找回。前提是沒有再次寫入數據。當保留的小空間寫滿後(情況比較極端),這樣雖然硬盤有空間,但是依然無法寫入數據。

  2、文件系統類似於一個文件索引,稱為node。一般情況下,對於硬盤中的每一個文件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Inode,大小為128字節。每個Inode是由Inode ID、文件各個時間、文件權限、存儲位置等組成。當Inode丟失後,硬盤中對應的文件便無法找到(可以通過軟件恢復Inode)

  

三、數據塊(簇)

  Windows中稱為塊、Linux中稱為簇。是存儲數據的最小單位。是由多個扇區組成(每個簇可以包括2、4、8、16、32或64個扇區),一般的默認大小為4096字節。一個簇/塊中只能存儲一個文件,一個文件可以被存儲在多個簇/塊中。例如一個10KB的文件,每個簇/塊大小為4KB,則需要三個簇/塊來進行存儲,這樣會造成有一個簇/塊只使用了2KB。這個簇/塊雖然沒有完全使用,但是也無法再使用(一個簇/塊中只能存儲一個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