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沖泡出來的茶湯為什麼是渾濁的

信陽毛尖沖泡出來的茶湯渾濁,很多人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其中的原因與其衝

泡方式、白毫量以及製作工藝有關。下面我們來分三點來談談具體的關係。

第一、 沖泡方式

信陽毛尖屬於綠茶,正確的沖泡方式可以看到湯色清澈透亮,放在玻璃杯中賞心悅目,而用錯誤的沖泡方式往往會使得茶芽上的毫毛脫落增多,所以看起來湯色就顯得十分渾濁。

那麼正確的沖泡方式應該是環壁沖泡法,選用水的溫度不宜過高,在75度左右即可,倒水的時候要沿著杯子慢慢流入,這裡切記不可用高衝法,因為高衝法水柱的壓力很容易對茶葉有所損傷,同時急速的高溫也會把茶葉燙壞了,這樣的話泡出來的茶葉就不好了,茶湯也會比較的渾濁。

第二、白毫量多

我們知道信陽毛尖主要是以芽頭為主,每次採摘茶樹剛冒出的新芽,芽頭上面會有很多絨毛,在殺青以後還會有大部分的細細絨毛殘留在上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毫了,上等優質的信陽毛尖其實就要多白毫、光、直、圓、細的。

在我們沖泡茶的過程中,信陽毛尖的這個白毫就很容易脫落了,從而飄散在茶湯之中,所以沖泡的第一道茶都會有點顯得渾濁,但是這個渾濁可不是灰塵,而是茶芽上的茶絨,是不會影響飲用的,反而可以證明此茶葉的品質高。

因為茶自帶的白毫多,證明茶葉嫩,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重要的營養成分豐富,這個渾濁就是信陽毛尖的毛峰了,有一點要注意,只要不是渾濁不透亮就好,渾濁透亮的是好茶,如果覺得渾濁影響心情可以把第一道的茶湯倒了,在泡第二道時靜置一兩分鐘再喝。

第三、 製作工藝

像茶湯渾濁且不透亮的情況,除去茶葉本身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製茶工藝的問題,近幾年有些信陽毛尖的產區他們片面的去最求外形緊細,採用較低溫度在鍋里長時間的揉捻,從而外形越來越細,由於長時間的揉捻,使得碎茶增多,外形變得昏暗,湯色就顯得黃渾濁,茶葉底也不完整。同時由於長時間的低溫的揉捻做形,茶葉揉捻溢出物在熱的作用下容易在炒鍋內結成鍋巴狀物質,隨著茶葉的揉捻,這些物質漸漸地附著在幹茶的茶條表面,沖泡時容易出現渾濁沉澱物。

有很多喝信陽毛尖但卻沒真正瞭解信陽毛尖的人認為,綠茶信陽毛尖茶湯渾濁才是質量好的體現,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其實真正質量好的信陽毛尖,茶湯是很清澈的。

造成信陽毛尖茶湯渾濁的幾個主要原因:

1. 機器炒制+揉捻時間長

2. 炒制溫度低,提香不足

3. 茶樹品種不同:信陽毛尖茶樹品種,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信陽本地種(或群體種,當地也稱旱茶)。

信陽栽種茶樹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信陽本地種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過程保留下來的適合信陽本地生長的茶樹品種。在老茶園,多栽種信陽本地種,大山茶園,因為本地種耐寒,也多種植。特點是:耐寒,芽葉瘦小,產量一般,香氣高,口感濃重,回甘強烈。正宗的信陽毛尖,應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旱茶”。

信陽毛尖沖泡出來的茶湯為什麼是渾濁的

第二類:福鼎大白茶(大白茶中的綠茶品種,當地稱福建大白茶)。

20世紀90年代末信陽開始引進的福鼎大白茶綠茶品種,耐寒性較信陽本地種要差,比較適宜栽種在平地或低山,小山茶較多種植此類品種。特點:芽葉粗壯而長,出芽較早,產量高,適合採純芽茶,香氣較純,口感偏淡,回甘偏淡,耐泡度差一些。

另外,還有極少的野生茶,茶樹生長在深山老林中,與各種樹木花草生長在一起,茶芽瘦小,香氣高,天然有機食品。

所以好的正宗的信陽毛尖:必須透亮不渾濁,必須高香無青草氣,必須甘醇爽口不緊澀。我們在選茶時,最好堅持“口感第一,外形第二”的準則,去選擇適合自己口感的信陽毛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