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以為不會為這樣的愛國電影完全感同身受,卻分明有什麼擊中了我的心,淚水跌落面頰。

當我和我的祖國這首主題歌在王菲的吟唱中響起,就預示著這部電影和其他愛國電影的純宏大敘事有些不同,更注重每一個小我在國家大事節點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電影從七個普通人視角見證開國大典 原子彈爆炸 女排奪冠 香港迴歸等重要時刻。每一個普通的小我看似渺小,卻彙集成江河湖海,成為重大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和電影緊密相關的主題歌來自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中各自又有屬於他們的主題音樂,這些音樂撥動著普通人心中的英雄情懷。而我想通過分享這些音樂背後的故事和你再一次感受電影的魅力,體味它背後的意蘊。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1 前夜故事曲目:鏗鏘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


前夜是七個故事中的第一個故事。

開國大典升旗旗杆設計師林治遠(黃渤扮演),接到重要任務,必須保證在開國大典那一天的國旗升旗儀式順利進行。

聽起來並不太難的任務其實很艱鉅。因為這個時間段,天安門不能隨便進去排練,紅旗製作材料也很難得,國歌剛確定下來不久,沒有精準的音樂可供提前練習。

時間緊壓力大,怎麼辦?林治遠帶著自己的助手,全力設計製作一個和開國大典時一模一樣的旗杆。還請來了部隊上的國歌吹奏者,看似萬事俱備。然而到了當天清晨,備選訓練旗杆出現狀況。好不容易在群眾齊心協力下找到合適的金屬材料修好。即將開始的時間,天安門上的國旗旗杆又出現狀況。

最後有恐高症的林治遠千難萬難爬上旗杆,因為只有他最知旗杆的狀況。所有的事情大家都揪著心完成。這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故事,不能出任何紕漏完成任務。

終於,開國大典照常進行,當國旗按事先準備升起,氣氛在雄壯高昂的國歌聲中,到達高潮。

這個故事的主題曲就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汗鑄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只要一聽到國歌響起,無論我們在哪裡都會不由自主肅穆站立。這樣的音樂讓我們熱血沸騰,這首歌早已不是一曲普通的音樂,而是一首戰歌,是讓我們可以為之付出幾乎所有的戰鬥號角。

當國旗升旗旗杆設計師林治遠和他的同伴們完成開國大典上的艱難任務後,和大家一起聽著國歌望著國旗冉冉升起,這種心情一定更加激動和驕傲。

義勇軍進行曲為什麼可以成為我們的國歌,並且一直擁有戰鬥號角一般的號召力?

1935年誕生的義勇軍進行曲最初是一首長詩的節選,作曲家聶耳把散文詩一樣的歌詞譜上曲,旋律有國際革命歌曲和進行曲的風格,融入濃郁民族特點,也許作者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最後會成為讓我們一直放在心中不斷歌唱的國歌。而它之所以讓我們每每聽到就會激動不已的原因,除了國歌本身的至高無上,還有音樂本身的魅力。

這首歌一開始是進軍號的前奏,鏗鏘有力清亮雄壯。當中有三連音,更有戰鬥氣氛。前奏很短,卻是情感和旋律的基礎,歌曲好像我們寫文章一樣,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結尾重複昇華而堅定。有一種排山倒海之勢,不可抵擋。

聶耳把歌詞寫成六個長短不等的自由體樂句。銜接自然,起伏跌宕渾然一體。 歌詞上,第一、二句氣勢雄壯有號召性,主要上行趨勢,節奏後半拍起,有緊迫感。整體莊嚴雄偉有推動力。

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今天的我們耳熟能詳,也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警句。聶耳做了最高最強音,更獨出新意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後,休止半拍,然後對“最危險的時候”突出強調。

這樣的作曲風格,很像是一幕大劇,有起伏,有高潮,甚至還有高潮前的片刻靜止,而這靜默正是最有推動力和緊迫感的時候。

從歌詞到樂曲都體現了鏗鏘有力鼓舞人心的戰鬥號角氣概,時刻提醒著中華民族在面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堅強團結一致的英雄氣概和反抗精神。

默默為開國大典做準備的一個設計師,他也許不是大人物,但他依然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和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國歌也為他們而奏響!那是一種我和我的祖國血脈相連的無上榮耀。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2 相遇故事中的歌曲:激情奉獻的《歌唱祖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聽到這首歌,也許並不像之前那首那樣雄壯,更多是一種激情和愉悅的感覺,好像飛向高山平原,越過了黃河長江。最後停留在了美麗的家鄉。

電影中的相遇故事講述的是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國防科技戰線無名英雄的故事。

故事中,張譯扮演的一個工程師隱姓埋名遠離親人,把青春甚至生命奉獻給了祖國。當他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和自己喜歡的姑娘相遇在公交車上。來不及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消息,當他在一片紅旗和人群當中,聽到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喜悅又無奈地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彷彿又有一些欣慰。他為之付出的事業終於成功了。

音樂在這時響起,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這首歌曲靈感正是來自天安門上的紅旗飄揚,作者王莘在火車上一邊打著拍子一邊完成這首歌的歌詞和曲子。當時他看到的就是一面面鮮紅的紅旗在霞光中飄揚。

歌曲明快雄壯,有很多想象空間,彷彿看見了祖國的壯麗河山。聽著這首歌,彷彿能夠感受到信仰,當一個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擁有信念甚至信仰,他就可以超越工作本身,達到昇華,而這種昇華足以讓他超越時空,成為一個真正無畏犧牲的英雄。就像犧牲在原子彈研究崗位上的無名英雄。他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是一種多麼燦爛熱烈的景象,在這首歌中彷彿看見了帶著口罩的那個普通人,明明面色蒼白卻泛著光亮。那是信仰之光!

這首歌唱祖國的歌曲,正呈現出這樣一個看似平靜平凡的普通人,內心的壯烈情懷和信念感。

只要你有信念,有自己堅持的信仰,你也可以成為這樣的英雄,你說是不是?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3 奪冠故事中的曲目:小人物快樂又緊張的弄堂音樂


奪冠,講述一個孩子鼕鼕的故事,他喜歡班上的女孩想要在女孩出國前送一盤磁帶給她聽。

可是當天他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弄堂的鄰居們來家看女排奪冠決賽時,扶住那根可能轉向的天線,如果不扶住就會影響大家看電視。

這是一個特別接地氣的小人物故事。也只有在那個時代,1984年看電視,才會有這種看電視轉播需要轉動天線的局面。

還是小學生的鼕鼕,面臨一個人生的靈魂拷問,是追上前去給小女孩送禮物,還是留下來負責到底為大家扶住天線等待女排奪冠。最終他選擇了扶住天線。雖然在看到回家的爸爸時,他會大聲哭訴家裡的天線太爛了!

這樣的故事,弄堂中的小人物一起看女排奪冠,同樣是愛國情懷只是更接地氣。這時的音樂不像前面那些音樂波瀾壯闊,充滿著生活情趣和歡樂和一些緊張感。

你聽,由阿鯤作曲的開場乒乓球段落,用口哨和快節奏鋼琴表達乒乓歡快狀態。又用鼓點一般的聲音,和揚琴的輕盈表達弄堂鄰居來看電視的喜悅。當鼕鼕著急修天線,音樂就顯得有點急躁煩惱,卻並不緊張,更多是調侃和無奈。

鼕鼕想要趕緊去找小女孩,被迫把肉掛在天線上代替重力,結果被小狗發現來叼肉吃。這段的音樂就好像一個小劇場,有鼓點有提琴還有種動畫的效果,十分有趣。

後來的音樂就越來越緊張了,因為小美媽媽要帶走小美,鼕鼕來不及見小美了。這裡是電子樂有點像動物世界的感覺,追逐強烈的緊迫感,心情無比緊張。見不到小美對還在上學的鼕鼕是比天大的事情。他內心就好像有鼓在敲,音樂也表現出來,心臟都要跳出來了,最終他選擇還是留下來扶住天線完成自己的責任。最後的一段音樂是

假聲女高音體現了一種崇高感,表現奪冠和使命感的驕傲。

一個弄堂裡平凡的小孩,在這個艱難的選擇中國完成了他重要的成人禮,對在場的一群鄰居負責,他可能想不到很多關於國家的大事。但也願意為了責任放下自己的需求。他不就是自己的英雄麼?

弄堂裡的音樂不是大開大合波瀾壯闊,反而充滿了小情趣,最烘托氣氛的正是追逐小美內心衝突的緊張感,彷彿完成了一個人生重大抉擇,而那些音樂正匹配了這樣的平凡人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4 迴歸故事之歌曲:近鄉情怯的東方之珠


轉眼間我們來到了1997年香港迴歸,彷彿是一個紀錄片回放,這個故事裡有王洛勇扮演的中方談判代表和英方談判時不卑不亢,有惠英紅扮演的香港警察,還有任達華扮演的普通修表市民,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對迴歸的期待,也能看到杜江扮演的中方國旗升旗手的緊張。

這個故事中就連當初香港迴歸升國旗時,遭遇英方延遲刁難的細節都拍了出來。

故事裡,不僅有小人物,也有歷史人物,有歷史時刻的重現。相比純粹從一個人物的視角,似乎更難表現。

像歷史紀錄片一樣的故事,需要體現一種時空交錯的歷史感。

故事中有兩段音樂相得益彰,一段當然是升旗時的國歌,香港迴歸和開國大典升旗正好相互輝映。這就像是154年前屈辱歷史的一種驕傲回應。中國真正強大了,才能實現香港迴歸。

對應國歌的是一首羅大佑的東方之珠,這可以說是一首很有滄桑歷史感的香港之歌。

“小河彎彎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兒彎彎的海港 夜色深深燈火閃亮 東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著滄海 桑田變幻的諾言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 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 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

《東方之珠》最初是一部電視劇主題曲,當時是一首粵語歌曲。而我們耳熟能詳的東方之珠則是羅大佑作曲,並在1991年重新填寫國語歌詞的歌曲。羅大佑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描述香港的滄桑,寓意深遠。1997年,香港迴歸,《東方之珠》傳遍香港乃至全國。

歌曲為何傳唱那麼廣,因為在香港迴歸後,人們更加對香港曾經的滄桑歷史感同身受,同時羅大佑關懷人文的歌詞和自己滄桑的聲音,也非常能勾起大家的記憶和情懷。眼前彷彿看的見海港,月色燈火,還有那黃色的臉龐。不論是談判桌上的歷史人物,還是普通的市民,都感同身受,這首歌中有香港人對尊嚴的期待,對黃色皮膚的認同,還有一種對未來的期待。

這是一顆漂泊多年孩子歸家的心,也是一個群體對迴歸的渴望,還有群星演唱版也很有氣氛。

這個香港迴歸的故事中,當義勇軍進行曲遇見東方之珠,彷彿有一種母子相認激動不已的感覺。歌聲中有熱愛期待還有一種根的情懷。不能不說音樂的選擇堪稱絕配。

那是歸家的孩子,也是坦蕩的英雄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5 電影主題歌:充滿普通人依戀和驕傲的《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

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脈搏和我訴說

我和我的祖國是整部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在電影一開場和最後閱兵護航故事,以及電影結尾出現。

從開場的王菲歌唱獨唱版到最後的合唱版都讓人熱淚盈眶。

王菲版的我和我的祖國,編曲常石磊也就是當初奧運會開幕式《我和你》作詞人。她的演唱有一種自在溫暖,祥和遼闊感。有些習慣傳統唱法的人似乎不太喜歡這種風格,認為歌曲顯得隨意了一些,不夠壯闊莊嚴和嚴肅。

可是也有網友評論別人唱的只有祖國,王菲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國”當中聽得見我這個普通人。

這首歌的作者當初也正是想要表達每個人和祖國的血肉相連。歌中有第一人稱我來述說我和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就好像孩子和母親,大海和浪花的關係,音樂中有生活的語言節奏和旋律。

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完成後,曲作者找到李谷一演唱,希望注入我的感情,唱我和我的祖國而不僅僅我的祖國,最後採用也是抒情和激情結合的演唱,有樸實也有優美的旋律表達我對祖國的歌唱和依戀。

當電影中紀念抗戰七十週年閱兵式中國空軍女飛行員默默付出的護航故事講完,那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再度響起,這首主題曲就像是小溪流漸漸匯成了江河湖海噴湧而出。最後從開國大典開始的七個故事畫面重新浮現,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聚在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國。

歌聲中能感受到那種波瀾壯闊的昇華,彷彿是對電影開場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曲的交相呼應。王菲版的我和我的祖國更注重我對祖國的依戀和熱愛,而結尾時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則強調祖國的壯美和強大富強。

這樣的音樂安排,不正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印證麼,就好像孩子和母親,大海和浪花一樣的血脈關係。

整部電影中,還有關於內蒙窮孩子迎接宇航員的追夢故事,出租司機幫助孩子的奧運故事,這當中沒有波瀾壯闊的配曲,甚至還有一首老北京胡同味道的歌曲,他們也和整部電影的主題密不可分。看似普普通通,卻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和祖國緊密相連,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值得驕傲的,都是自己生活的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我和我的祖國,鏗鏘深沉電影音樂撥動普通人英雄情結


寫在後面


一部有故事的電影,電影配樂要表現主人公的命運轉折,可以通過時空交錯,專注焦點,然後進行更多發揮。一部大歷史場景的電影,也許可以把方向定在更壯闊歷史感的表現,比如交響樂或其他手法。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有歷史事件又交錯普通人命運的電影作品,應該用怎樣的電影音樂來呈現?

從天安門到北京胡同,上海弄堂,還有內蒙古丘陵高原地帶等地,七個導演不同的故事內容和表現手法。 每個故事的主題音樂也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然而,有的是傳統音樂重新配曲有的是全新作曲的音樂,組合在一起竟然渾然一體,非常自然。就好像這七個故事的無縫融合一樣,為何?

因為他們緊緊圍繞著我和我的祖國這個主題,每個音樂就像每個故事一樣,呈現出真正的精神內核和內在價值。因此所有的音樂,或莊嚴或靈動或深沉或有趣或震撼,全都自然銜接在一起了。就好像是我們這些面貌不同的平凡人都在祖國的懷抱中一樣。

這正是電影音樂的魔力。

我們也必將奏響屬於我們人生的主題曲,平凡人亦是英雄!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王小馬兒原為雜誌副主編,曾採訪寫作文化人物多年,後運營文化自媒體,依然熱衷書寫人的故事。我願在這裡為你書寫影視內外多面起伏人生,陪你一起真誠面對百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