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

最早因為《five hundred miles》而去看了醉鄉民謠,基本也是衝著這首歌去的,但是卻被開篇柔和陰冷的攝影畫面和音樂驚豔,導演科恩兄弟將電影的調子如此頹廢、絕望而又如此迷人,以至於後面的整部電影情節都配不上這個開頭。

分享歌詞:

Hang Me, Oh Hang me, and I'll Be dead and gone,

絞死我 哦 絞死我 我將不久於人世,

Hang Me, Oh Hang me...

絞死我 哦 絞死我,

I'll be dead and gone..

我將不久於人世,

wouldn't mind the hangin..

絞刑我倒不在乎,

but the layin in the grave so long poor boy,

但是要長眠在墳墓 可憐見的,

i been all around this world,

在世間我遊走四方。

——片頭曲《Hang Me, Oh Hang Me》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想象一下這樣一副畫面:

在紐約街頭的一家小酒館裡,一個人拿著一把吉他,緩緩地唱著“Hang Me, Oh Hang me I'll be dead and gone.”周圍的氣氛特別安靜,昏黃的燈光,不時有菸頭如黑暗中一點星光,一閃一閃,一動不動的觀眾剪影,偶爾吐一片煙霧。悲傷而絕望的調子緩緩隨著煙霧瀰漫開來……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這便是電影開始的場景,男主以落魄、潦倒的形象出現,像一個流浪漢的模樣。

但當他拿起吉他,將嘴唇貼向話筒,吐出第一個音節時,你才會知道他有著上帝寵兒般的音樂才能。

可惜的是,他頗有天賦但又不是絕頂優秀,所以只能成為一個loser(失敗者)。

生活窘迫的勒維恩居無定所,輾轉寄住各個朋友的沙發,靠朋友、姐姐的救濟。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他睡朋友的老婆,令其懷孕,為了流產費甚至去做自己不屑的和聲;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他千里迢迢的搭便車去芝加哥面試,只唱完一首歌便被否定了:“你肯定不是新手,不過你就是……不夠好”……

我隱隱期待著主角後面能強大起來,碰到好運氣。可是科恩兄弟並不打算借《醉鄉民謠》講述一個小人物如何通過努力成長為大師的套路故事。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道理:

“失敗才是人生常態。”

“我們不是上帝的寵兒,夢想改變不了現實。”

男主勒維恩從始至終都是一個loser,夢想在現實面前殘留的只剩下一點自尊,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猶如失敗者的輪迴。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導演科恩兄弟並沒有想給大家帶來一部雞湯式的勵志電影,電影只是呈現了一個音樂人生活的本貌,記錄那個時代的迷茫、困惑、無奈與悲傷。

他們想以自己的方式,向那些過著卑微生活,但依然不肯妥協的人們,呈上一份敬意。也對曾經的民謠浪潮,表達一次『懷舊的情懷』。

“如果有什麼音樂就算曆經歲月也不會蒼老,那非民謠莫屬。”

電影有一幕特別美好的畫面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就是勒維恩的朋友們在小酒館裡溫柔而憂傷的唱著《500 miles》,那些歌詞含義模糊的民謠訴說著詩意的故事。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分享歌詞

Lord, I'm one, Lord, I'm two, Lord,一百里 兩百里 漸漸遠去,

I'm three, Lord, I'm four, Lord,

三百里 四百里 再回不去,分享歌詞: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不知不覺我便已離家五百餘里,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揹負一切 離鄉背井,

away from home, away from home,

家在遠方 我卻再難回去,

Lord,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上帝啊 家鄉離我已有五百餘里。

——電影插曲《Five Hundred Miles 》

什麼是《醉鄉民謠》,這便是醉鄉民謠。

正如這首歌的評論裡所說:

『要麼榮歸故里,要麼客死他鄉』

影片結尾接替勒維恩的鮑勃迪倫的出現著實讓人驚喜,但也讓人唏噓不已,「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寵兒」,但最後bob dylan慵懶的破嗓子一開,那首《Farewell》彷彿瞬間把我帶到60年代紐約的小酒館。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分享歌詞:

So it's fare thee well my own true love,

願你珍重,我的摯愛,

We'll meet another day, another time.

某年某月,總會重逢,

It ain't the leavin',

此去非永別,

That's a-grievin' me,

雖悲傷如我,

But my Darling who's bound to stay behind.

但真愛為我等待。

——片尾曲《Farewell》

整部電影採用陰暗溼冷的色調,剛好與電影風格相契合,唯一一抹亮色,就是那隻金黃的名叫“尤利西斯”的萌貓。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名叫“尤里西斯”的貓,和希臘神話中的漂泊人物同名,對應了男主漂泊不定的人生和自我尋找的歷程。經歷了走失、調包、和迴歸的貓,就像經過到洛杉磯尋找機會,甚至一度放棄,摸爬滾打,兜兜轉轉,卻最終又迴歸到格林威治村的勒維恩·戴維斯一樣,輾轉於夢想和現實之間,最終還是回到原點。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電影《醉鄉民謠》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片子中所有的民謠歌曲,每一首都好聽到醉人,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歌曲都是演員親自唱的,不是對口型。

可能它不夠好看,但它一定足夠好聽。

除了影調和音樂這些讓人稱讚的東西外,還有一點讓我意外的就是,這是一部使用膠片拍攝的電影作品。

|光影與膠片的締結,夢想與現實的抉擇|《醉鄉民謠》

近年來,使用膠片拍攝的電影已經越來越少。畢竟膠片電影的製作更耗費資金、人力,它的每一幀都得要求創作者們精心對待。

可是導演卻對膠片電影有自己的理解:

『膠片拍攝依舊有無法替代的不同』

“《醉鄉民謠》用膠片拍攝有許多原因,但最終我們很開心使用了這種拍攝方式;你知道的,現在拍攝電影的方法都已經混合了,你用底片拍攝但透過電腦後期製作,但膠片拍攝依舊有無法替代的不同,可惜的是這是種趨勢,所以未來我們可能還是會拍些數位吧。”

——Joel Coen科恩兄弟之一

但不得不承認,在科恩兄弟的攝影機下,這部膠片電影的迷人讓人震撼,它是無比成功的。

最後,希望這部音樂電影能成為你抵禦庸碌生活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