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10月31日上午,第十屆“華商企業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簡稱“華交會”)在煙臺開發區開幕。37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名華商精英來到煙臺,與意向企業面對面交流洽談。據統計,簽約合同投資額49.2億元,達成了近百項合作意向。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第十屆“華交會”現場

朝氣蓬勃!“創新煙臺”受華商青睞

開幕式現場,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作主旨演講,對煙臺的營商環境、發展潛力和人才政策等作了簡要介紹,吸引到場華商精英認真聆聽。演講中,陳飛多次提及“創新”一詞,他說:“創新是發展的源動力,是應對各種挑戰的根本之道。煙臺這一輪核心目標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新舊動能轉換’是發展路徑,‘科技創新’是核心動力。”

所言非虛,在煙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煙臺曾5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擁有“國家創新型城市”“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山東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四張亮眼的“國家創新名片”。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第十屆“華商企業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現場

如今,以“創新”與“活力”灌溉而成的“梧桐樹”已枝葉繁茂,吸引“金鳳凰”來此落腳。

中國—東盟商務協會主席、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永久名譽會長、馬來西亞發林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總裁林玉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此前,我們與南方城市合作較多,近期在考察煙臺的地理位置、營商環境與相關政策後,我們有意向在這裡搭建一個平臺,以促進北方城市與東盟國家在旅遊、貿易等多個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美國紐約煙臺總商會會長張兆利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與煙臺龍口一家企業達成合作,建立蘋果出口基地,對蘋果進行深加工處理。“今年11月,我們將出口三個貨櫃近60噸蘋果送往美國,讓世界更瞭解煙臺蘋果,瞭解煙臺,樹立煙臺形象。”張兆利說。

大膽試、勇敢闖,自主改!“自貿區理念”與華商不謀而合

事實上,煙臺敢想敢試的創新精神可謂是“一脈相承”。1984年5月,煙臺被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同年10月,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被國務院批准設立。從此,煙臺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海濱小城,一舉站上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2018新年伊始,國務院以“國函1號”文件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煙臺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的地位正式確立。

今年8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再次成為“天選之城”。從8月31日掛牌以來,短短2個月,自貿區煙臺片區已是碩果盈枝:新企業如雨後春筍,好項目紛至沓來,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實行企業開辦“集成式”改造,創新實現中日韓跨國審批,推行“拿地即開工”,試行“自我聲明制”等,制度創新全力推進。一系列進展足以證明,煙臺發展潛力巨大、合作前景廣闊。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華商圍住陳飛爭相交流投資計劃

政策的疊加,讓華商看到無限機遇。在項目對接洽談會現場,記者注意到,“自貿區”這一字眼可謂是雙方洽談交流中的“高頻詞”。關注環境保護事業20餘年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此次從美國華盛頓來到煙臺,被煙臺的自然人文環境深深吸引。他說:“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建立,拓展了多元化的國際市場,促進了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交流。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華交會’,我感受到了山東人的務實,更看好煙臺的新舊動能轉換,希望通過合作,我們能夠為煙臺環保事業做一份貢獻。”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現場對接洽談

南部非洲山東總商會副會長劉金美與某科技創新平臺負責人在“非洲畜牧養殖進出口”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我此次來到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十分看重這裡的發展前景。我們企業主要為非洲國家做國際物流和物資供應方面的服務,我希望通過與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我們在非洲的資源和人脈優勢,建起一座貨物和技術溝通的橋樑。”劉金美說。

近悅遠來!滿滿誠意邀同胞“回家”

煙臺人傑地靈,素有“敬賢愛才”的良好傳統。記者從煙臺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獲悉,近年來,煙臺全市上下大力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雙招雙引”工作的意見》等30多個文件,大力實施高端人才引進“雙百計劃”,推出“人才新政15條”,在金融扶持、特色服務、聯繫聯絡、生活配套等方面打造優質服務環境,著力打好扶持人才發展的“組合拳”,人才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全市擁有各類人才178萬人,高層次人才9萬多人,省級以上工程人才1000多人,每年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00多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山東省前列。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左)與華商交流

開幕式現場,陳飛對煙臺人才政策的介紹同樣“誠意十足”,令不少現場華商動容。茶歇間隙,華商代表爭相與陳飛交流在煙臺投資計劃。華盛頓大學—佛萊德哈金森癌症中心幹細胞研究院林惠國教授告訴記者:“昨晚已經對意向企業做了一個實地探訪,今天聽到市長親自推介城市、迎接華商,能夠感受到煙臺這座城市的誠意,我們已有計劃在煙臺投資醫養相關產業。”

煙臺是長江以北重點僑鄉、山東省最大僑鄉,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及港澳同胞近60萬人。海外僑胞廣泛分佈在全球8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居多。改革開放初期,海外僑胞率先回鄉投資,拉開了煙臺招商引資的序幕,也為外資外企進駐煙臺作出了榜樣。煙臺市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第一家中外合作企業都來自僑資。

第十屆“華交會”49.2億元簽約合同落地煙臺

陳飛與華商代表合影留念

改革開放以來,煙臺市共批准成立僑資企業近5000家,累計合同利用僑資68.6億美元、實際利用僑資48.4億美元,煙臺各界累計接受僑界捐贈2.1億元人民幣,用於發展教育、衛生、新農村建設等事業。

此次“華交會”上,簽約合同投資額49.2億元,達成了近百項合作意向。相信在僑商同胞的助力下,煙臺高質量發展必將再譜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