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一代人理財觀念--《富爸爸窮爸爸》

新型冠病毒全球肆虐,比17年前的Sars要複雜得多得多。當一切暫緩,行動受限,迫使我們每一個人重新省視自己的財務狀態。

以前,我努力工作,勤儉持家,沒給自己買過一件奢侈品,消費都是量力而為。前段時間,微課上聽了一週房產財商課,老師上來就扎心三問,課後還要我們填寫一張過去一年的家庭現金流量表。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原來我這麼多年最穩定的狀態居然是,窮!我是穩穩地窮。

為什麼我自己這麼努力賺錢,辛苦工作,沒有大的花銷,一年下來不僅顆粒無收,收入還是負數呢?這一年我是怎麼活下來的?這和我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和沒有關注過自己的財務結構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賺得不夠多。

我決定認真去讀讀被我長期以來忽略過的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對別人來說或許可以原諒,對於我,一個始終奮鬥在書業的人,《富爸爸窮爸爸》多年佔據暢銷書榜首,書店進門的顯眼處到處擺放成堆的紫色各種書花,好多還是我擺放的造型,可惜我從未翻閱過。我只想著怎麼能多賣幾本書,卻把賺錢的方法丟了。你說,不窮我,窮誰?

改變一代人理財觀念--《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經典、入門級的理財類工具書。從2000年出版以來,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書前10名。至今累積銷售有4000萬冊,發行了109個國家,這完全算是出版業的一個奇蹟了。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羅伯特清崎,書裡的內容是羅伯特自己的親生經歷,用兩個爸爸完全不同的財商觀念碰撞,不時得糾結,不停得思考要去選擇相信誰?

當親生爸爸死後留下大量的欠賬單,企業家爸爸卻留下大筆財富,兩個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羅伯特就不得不做出選擇了,他選擇接受企業家爸爸的價值觀。結果就是數年以後,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非常有錢的人,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避免了自己和親生父親一樣,為了錢操勞一輩子的命。

財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我們經常提智商、情商,卻很少有人提財商。覺得一說錢就好俗氣,很少有人敢公開說愛錢,貪財絕對是個貶義詞。但是財商才是一個人想要擺脫困境最重要的能力。越早建立這種理財的意識,才能越早實現財務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不是說成年人的生活90%的勇氣是錢給的。

書裡講了兩條理財觀念,雖然書出版時間較早,但是觀念非常普世,大道至簡,讓人醍醐灌頂,擺脫月光族困境,甚至好多人評價說這本書改變了一代人的理財觀念。

改變一代人理財觀念--《富爸爸窮爸爸》


第一條:富人是不會為錢工作的。

富人和我們想得不一樣,富人把精力關注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會為了眼前的生存問題,著急把自己的時間廉價賣出去。這是企業家爸爸教他的第一件事,時刻為自己的成長奔跑。不要像一隻小老鼠在圓形的木頭籠子快速奔跑一樣,看上去非常的努力,實際上在原地打轉。(著名的老鼠賽跑陷阱)

第二條:區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羅伯特的富爸爸教給他的第二堂課,也是理財唯一的一條規則,就是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不斷地買入資產。

我們大多數人腦子裡的概念是掙得多花得也多,大量地買入負債,最後自己的經濟狀況到底啥樣根本不清楚。比如,有個人突然間中了一個大獎,剛開始的時候過得特別瀟灑,但是這個人只消費不投資,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回原形。這就是我們說得憑運氣來的錢財靠實力虧掉。本質上就是窮人思維。

富人是怎麼消費的呢? 他們絕對不會用本來購買資產的錢去買負債,他們會不惜一切努力先把能錢生錢的這種模式搭建起來,然後再去考慮消費。

富人會把每一塊錢當做自己的小兵,就像搭建一個自己的軍隊一樣,讓他們時時刻刻為自己賺錢,自己出去攻城略地。窮人則忍受不了這個搭建的過程,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有多少花多少,這就是根本的區別。

羅伯特學會的第二堂課就是,區分負債和資產的區別,剋制自己的消費衝動,先把自己的資產堆積到能自己生出錢來,這才算正確的理財方法。

這本書告訴你只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斷地購買資產,減少負債,想辦法讓錢生錢,才能儘早實現財務自由。有沒有改變你的財商觀?

改變一代人理財觀念--《富爸爸窮爸爸》


PS:圖片來源於京東自營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