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酈亮/文、圖

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向各界名士徵集手書抗疫寄語並在官方公眾號上連續刊登和展示,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瞭解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砥礪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將在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開幕。記者今天提前探訪,找尋寄語手稿背後的故事。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張文宏的親筆手稿首次展出

此次展覽展出96件各界名家寫的寄語手稿和30件來自一線工作者和集體捐贈的有歷史文獻價值的抗疫實物。書寫者包括科學家、醫學家、學者、作家、翻譯家、書畫家等社會各個界別的知名人士。

記者在現場看到,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手書的“冬將盡,春可期,人間無恙,天下皆安”寄語,和2月份所見的並不一樣。對此,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向記者解釋,2月他向張文宏約手稿的時候,他很忙,當時的寄語就寫在一張便箋上,用的是水筆。這次聽說要在展覽中展出,張文宏覺得應該更為鄭重,遂改用毛筆書寫。“為了寫出最好的效果,張教授還練了幾天毛筆字。”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陳超說,這段寄語是張文宏自己選定的,截取了華山醫院醫務人員所作抗疫歌曲中的一段,顯示了對於抗疫必勝的決心和信念。記者注意到,這一份新的手稿,落款是“庚子元宵書於金山”。疫情發生後,作為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開啟了連軸轉的模式,這份毛筆寄語,也是張文宏在金山擠出時間寫成的。

展覽的另一份珍貴手稿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寫給張文宏的感謝信。美國東部時間3月26日9點,中國駐美大使館邀請張文宏通過網絡與在美留學生及華人華僑代表視頻連線,現場答疑解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對張文宏表示感謝,崔大使親筆寫了這封信。信中最後說,“我生在上海,雖然成年後大部分時間在外,準確地說中學沒畢業就去黑龍江插隊了,但始終認為上海是我家鄉。等疫情過去後,爭取有機會回家看看,到時候希望能拜訪您,不是為了看病,是為了討教。”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一睹抗疫人員紀念登機牌真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謝靜遠,這次作為上海第六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員入駐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展開對病人的救治。上海圖書館在籌備這個“砥礪前行”展的時候就向謝靜遠借展一張紀念登機牌,結果謝靜遠將他收集的各種與抗疫有關的珍貴資料都捐了出來。

之前就聽說有“紀念登機牌”,但其實見過其真容的人並不多。記者看到,這張東方航空公司的紀念登機牌是謝靜遠圓滿完成支援抗疫的任務之後返回上海時拿到的。“航班”寫的是“凱旋號”,目的地寫的是“家”,艙位寫的是“忍心厚德”,“日期”寫的是“杏林滿園時”,最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個“惟願歲月無恙,同享時光靜好”的“備註”。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謝醫生是一個有心人。和抗疫有關的用品他都收集珍藏起來。除了紀念登機牌之外,記者還看到他在武漢時,給身在上海的舅舅舅媽寫的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援鄂已有50天,即將勝利返滬”的字樣。除了報平安之外,還表達了抗疫必勝的決心。

陳超館長對記者說,雖然此次手稿的徵集單位是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但書寫者早已經突破了文化名人範疇,他將此稱為“大文化”。所以展示的手稿中固然有98歲書畫名家陳佩秋所寫的寄語,更多的是醫務工作者、科學家的手書。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一件防護服,上面密密麻麻籤滿181個名字,這些人都是上海援鄂的醫務工作者。身在武漢一線的記者陳瑞每天都在方艙醫院採訪,他每遇到一個上海醫療隊成員就請他們在防護服上籤下名字。這也成為了一件珍貴的抗疫文獻。

張文宏手稿、紀念登機牌……記者提前探營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據瞭解,這些手稿在展出結束後將被上海圖書館收藏。陳超說,上圖的名人手稿收藏現在正嘗試事件性收藏和主題性收藏,也就是圍繞一個事件,來徵集名人手稿。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記者注意到,由於仍處於疫情期間,這個“砥礪前行”展還是施行實名預約制。瞬時人流量限制在100人之內。每天開放時間由目前的12點半提早到9點半。配套圖錄《砥礪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集》4月23日也將由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同日首發。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酈亮/文、圖

編輯:陸天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