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陳昳茹

陳昳茹 生於1969年11月,廣東深圳人,深圳市政協五屆、六屆委員,龍崗區橫崗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2012年創立了全國首個免費對外開放的大型兒童閱讀館——愛子樂閱讀館。

Sayings

我在深圳長大,是龍崗橫崗人,祖祖輩輩都生在這。小時候,家附近全是農田,上中學的時候,農田變成了騎樓,到如今,深圳都是高樓大廈。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見到這塊土地的變化,我都特別有感觸,也對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充滿了感恩之情。

正是在這塊土地上,我接觸了許多來深圳打拼的人,看到不同群體的人,也看到這個社會的各種變化。在企業做得還不錯之時我開始做慈善,因為我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去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去付出、去關心別人。於我而言,辦企業是生存方式,做慈善是生活方式,我願意用這種方式去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1992年,我從深圳大學畢業,當時深圳大學率先取消了大學生工作包分配,好多人都非常痛苦,因為需要自己找工作,但恰好是這樣的環境,給了我機會去嘗試做自己熱愛、想要做的事情。

從讀大學開始就想學計算機

1988年,我考上深圳大學,當時非常想學計算機,可陰差陽錯被數學專業錄取了。本來我想轉系,但發現自己數學學得也不錯,還拿了獎學金,就沒轉系了。

畢業後,因為深圳大學取消了工作包分配,所以我就找到橫崗的一個股份公司上班。上了半年,我覺得工作有些沉悶,就辭職了。當時木棉灣有個親戚在開小百貨商店,我就把它承包下來,變成一個超市。當時很多人還沒有超市的概念,我是看到深圳免稅商店的銷售模式,才有模學樣地辦了一個。

1996年,因為心裡始終惦記著計算機,我就自學了編程,並在橫崗創辦方中天電腦店。當時店鋪僅10平方米。一開始我對電腦認識不多,有朋友拿出內存條問我這是幹什麼的,我兩眼發矇,趕緊惡補功課,拆裝電腦、安裝軟件,很快就清楚了各個部件的用途和組裝方式。

那時深圳電腦還不普及,很少人能接觸到,主要是外企要用。他們在深圳建廠,需要用電腦管理工資、庫存和人事等。於是我就把組裝好的電腦賣給外資企業。

後來接入互聯網,我又開始學些網絡知識,那時候連接網絡還是用Model進行電話撥號。我算是中國最早接觸網絡的一批人,廣東省電信的一個負責人還把我們這些第一批用戶叫去開會,那時候只有20個人出席。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一邊開公司一邊做培訓

1997年,我與方正公司合作,成為方正在龍崗區的唯一代理商,也正式註冊成立了深圳方中天網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開始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業務是電腦培訓,因為很多人不會用電腦,就讓我教他們。我當時的主要工作是一邊編程,一邊做培訓。

後來培訓越做越大,我們成為龍崗區最大的電腦培訓機構,最多的時候,我們在龍崗區就有14個教學點,培訓了超過一萬人。利用公司自有資源和客戶資源,我還為參加培訓的學員安排實習,或者幫他們聯繫工作,把他們推薦給我們的客戶,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辦企業是先養活自己,然後讓我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被困難家庭觸動,走上慈善之路

2002年,我在龍崗區成立女企業家協會,我做執行會長,組織龍崗的一些女企業家去助養助學。

我拜訪了許多困難家庭,其中有一個家庭住在南澳,在田地裡面,他的家像茅屋一樣。還有一次去平湖,那個家庭裡媽媽是環衛工人,獨自撫養孩子,住在一間黑乎乎的小屋裡。我當時特別有感觸,也開始認真觀察這個社會。

這個社會是多樣性的,我們辦企業的時候,是先養活自己,後來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去關心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就應該嘗試去做。

2006年,我遇到姚曉明博士,他是專門醫治白內障的醫生。姚曉明博士告訴我,好多人都說要捐錢去幫助那些白內障的人,但卻得不到真正實施。我就告訴他,我來幫你。當時我幫他籌了一輛車子,專門去勸人去世後把角膜捐出來,我們還籌款去全國各地幫貧困的白內障患者做免費治療,這個活動我們稱之為“光明行”。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幫助全國貧困地區20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我還辦了許多場音樂會,請鋼琴師在深圳音樂廳為自閉症兒童、盲人等一些弱勢群體演奏。像盲人、自閉症兒童,他們需要一些聲音、感官、藝術上的刺激。音樂會辦了後,我記得後來有個記者和我說,曾參加過一場為盲人舉辦的音樂會,一輩子都忘不了,對此我感到很欣慰。

其實我都忘記自己做了多少公益活動,比如資助很多孩子上學。雖然經常收到向我表達感謝的郵件或短信,可我不會主動跟他們聯繫。我只希望當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也去回饋社會。很多時候我反而很感謝他們,給我了一個機會去幫助他們。

2008年汶川地震,我組織發動一些企業家和建築家去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當時有個村子——汶川縣碼頭香草河村,這個村子本來沒多少人知道,因為地震讓外界所知,我們就去幫助這個村子重建。重建結束後,在回來的路上,我開始思量,自己花費將近十年的時間多是往外地跑做公益、做慈善,卻常常遺漏深圳,自己為何不回到這塊熟悉的土地上做慈善呢?所以從那裡回來之後,我就決定紮根深圳做慈善。

有些公益是立馬見效的,比如白內障手術做完,紗布一揭開,就看得見了。但很多公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比如教育孩子讀書,不是說今天教了一個課文,明天他就能發明創造出什麼東西。

嚴要求創辦愛子樂

我在橫崗上小學時,家住在街頭,街尾有個小小的新華書店。有時放學比較早,媽媽不用我去割草,我就會去那裡看書。那時書店不是開放式的,需要售貨員拿給我,我天天去,後來都跟他們混熟了。現在想想,正是那段經歷改變了我,也讓我成為橫崗當時極少數考上大學的女孩之一。

因為自己受閱讀的影響,覺得閱讀很重要,所以我想辦一個閱讀館。2010年,我開始籌辦愛子樂閱讀館。我自己拿了一筆錢出來,也讓身邊的朋友捐書,但我不允許隨便捐書,要按照我的要求和書單去捐。開始他們覺得我很挑剔,捐書還有要求,後來我告訴她們,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看好書和壞書都對他們有不同的影響,所以一定要選對的書,他們才慢慢認同了我。

選書很重要,怎麼讀也很重要。我從公司調了幾個員工過來,跟我去北京待了一年。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幾個教授在做兒童文學的推廣,我花了十幾萬元,讓他們把國內出版社能買到且符合要求,適合12歲以下的兒童閱讀的書籍全部買來看一遍,然後挑200本出來,每一本應該怎麼讀都研究過。

我有一個觀點就是要讓閱讀變得有趣。很多孩子覺得讀書壓力大,其實當真正知道怎麼讀的時候,閱讀是非常有趣的。我們還會做一些延伸,比如讓孩子表演,演繹一本書,讓讀書這個行為變得更有趣。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叫閱讀館,不叫圖書館。我告訴他們,圖書館可能只是進行一個借閱的行為,閱讀館不是,它是開展閱讀活動的一個場所。

這個概念在當時來說還很新鮮,為了開好這個閱讀館,我籌備了一年多,直到2012年才正式開館。那是深圳第一家閱讀館,也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家。

被閱讀改變的孩子們

其實閱讀並不只是侷限於閱讀館,我們還去不同的社區、學校開展閱讀活動。我們會固定派一些員工出去,去閱讀資源比較匱乏的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有些懂得閱讀的老師也會來我們這裡做志願者,我們現在有3個場地、100多個閱讀推廣老師,每週末都會來我們這裡,教孩子閱讀。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2012年7月17日,愛子樂閱讀館開館,小孩子們趴在地上認真地看書。

閱讀館還能給孩子提供一種閱讀的氛圍。有一次我在閱讀館看到一堆孩子,大概才六七歲,坐在地上討論一本書。我就問他們是同一個班的嗎?他們說不是,那是同一個小區的?也不是。最後他們說是來這裡才認識的,他們結伴看同一本書,然後形成一個小組討論,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氛圍。

還有一個女孩,她當時讀四年級,有個暑假我天天看到她過來。我以為她是深圳的,但她告訴我,她住在潮汕,爸媽在這邊打工,只是放暑假才過來和爸媽生活一段時間。她來了幾天閱讀館,非常喜歡,就懇求爸媽把她帶過來深圳上學。後來開學之後,她真的來了。後來這個小女生慢慢長大,寒暑假還經常來閱讀館做義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故事,她讓我感受到,很多孩子不是不喜歡讀書,只要願意花時間去培養,閱讀必然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我見到許多閱讀推廣人,他們都對深圳這種閱讀氛圍稱讚不已。

看到更多人願意付出的一面

隨著閱讀館被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也有許多人開始幫助我們。比如有些場地是龍崗區給我們的,包括龍崗區的胡紅梅老師兒童文學工作室,還有一些基金會,如幸福基金會,他們都給了我們一定的資助。

我們每次做大型閱讀活動,都有很多義工過來參加,最多的一次有300多個義工,這些義工有在讀的學生、工廠的工人,等等。有一個老爺爺,他退休以後經常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做義工,而且每週末都會來我們閱讀館幫忙,他說他很開心有機會能做這個。其實做閱讀館也讓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另一面,更多人願意付出的一面。

10多年前,我在北京,有個網站的工作人員採訪我,讓我總結一下對人的生活的想法,我說:“辦企業是我的生存方式,做慈善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想法,只是想有份工作可以養活自己。後來逐漸發現,這份工作不僅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讓我有能力幫助別人,我就去做了。實際上這種生活方式就是一種能力——付出愛的能力,幫助別人的能力。

以前一直有人說深圳是一座很新的城市。其實深圳的包容性是它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匯聚深圳,他們可以通過閱讀去讀深圳的歷史和文化。閱讀能讓大家產生新的共鳴、新的思想,甚至慢慢形成一個新的文化。我見到許多閱讀推廣人,他們都對深圳這種閱讀氛圍稱讚不已。

我們這一代人大學畢業時,改革開放已經十多年,許多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但也恰好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投入各項事業,我就成了其中的一分子。我常會覺得自己是多麼幸運,生在這片熱土,這片土地那麼有活力,我對它充滿了感恩之情,所以我更應該回報她。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口述時間:2018年9月12日下午

口述地點:深圳市龍崗區新亞洲廣場商業城

本期採寫:唐文雋 馬慧

本期歷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出 品:深圳市政協 深圳晚報社

總策劃:戴北方 王 璞 王大平

總監製:柳光敏 鄧自強

總顧問:黃 玲 南兆旭

總執行:唐亞明 周智琛

統 籌:吳振興 成 功

梁瓊月 張 笑

陳昳茹:我願用做慈善方式回報深圳這塊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