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沒有再回月球?

阿波羅計劃 [1] (

Apollo program),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

1972年12月16日尤金·塞爾南“阿波羅17號”指令長:我正站在月球表面,我邁出了人類在此的最後一步並即將返回地球,或許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回來,但我相信不會太久。

為什麼美國人沒有再回月球?

是的,阿波羅17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後一艘曾經登月的載人飛船。而尤金說的那句“不會太久”,已近跨越了47年。從1972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重返月球。

為什麼美國人沒有再回月球?

在當時隨著“阿波羅17號”的歸來,“阿波羅計劃”也隨之宣佈中止(原來打算一共發射到“阿波羅20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質疑聲越來越響:

第一,政治意義大減。“冷戰”結束了,對手崩潰了,美國的登月計劃意義就減小了許多。據說到了阿波羅15、16、17號的時候,發射直播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看了。

第二,還是經濟。從1973年的“石油危機”開始後,美國的經濟就再也沒有回到過“黃金時代”,美國宇航局的預算開始逐年減少,根本無力支撐起登月那麼龐大的計劃了(1966年的預算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巔峰)。

據統計,當時“土星五號”火箭發射13次,總共花了65億美元,平均每次5億美元。總耗費相當於現在的1500億美元,每次僅發射就耗費115億美元(可以造一艘超級航母)。

2001年至2014財年,美國在反恐上耗費的預算是1.6萬億美元(美國國會研究所數據),這也是一個側面原因。

第三,還是要看經濟投資回報比。

如果耗費巨大,但有回報,那也可以接受。但從目前來看,登月的耗費成本實在太大,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獲得經濟回報。

所以曾有人說,如果現在人類具備了月球開發和居住能力,誰先上去就立刻能瓜分月球地盤開始殖民,瞬間就會有10個以上的國家擁有登月能力。

基於此,美國宇航局的重心發生了轉變——他們不是不再探索太空了,而是搶在蘇聯人之前出完風頭之後,就換方向了:在有限的預算裡,美國宇航局把投入的重點轉向了天空實驗室、航天飛機研發以及大量的無人探測器和衛星。

總的來說,我們總覺得美國停止登月,總有天大的秘密,但很有可能,原因就是那麼簡單。那麼人類還會重登月球嗎?

其實每個人都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本尤金·塞爾南那段話的末尾:“我們即將從陶拉斯—利特羅地區離開月球,正如我們從這裡踏上月球。上帝保佑,我們將會回到這裡,帶著所有人類的和平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